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法学研究者在进行法学研究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命题,因为作为社会治理的两种不同的途径,二者在不同的具体社会环境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文章首先引出本文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是在西方社会从农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衍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通过法治的方式维系社会,而是通过人类天然的道德情感维系社会,但不能因此否定法律的存在.我国古代法律的基础就是道德,没有道德,法律一天都不可能存在.而现代法治则是以理性的成文法规范人们的行为,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习俗与现代法制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在此过程中,"贤人政治"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延伸了人类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结构模式,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为人类带来了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情感危机、道德失范、人性异化等社会问题。艳照门事件引发对网络社会道德构建的思考。设想从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对网络社会道德失范源头进行监控,从网络社群自我治理入手来重构网络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的"破茧而出",既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反省",也是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客观要求,因而低碳经济内在地包含着自然界对人类的道德诉求。这种道德诉求具体体现为低碳经济对生产性消费主体、公共消费主体和生活消费主体的道德诉求。各类消费主体把低碳消费看做是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持续地满足低碳经济的道德诉求,是遏制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减缓资源能源快速枯竭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5.
法律伦理学是以解决法和道德的关系为中心,研究在整个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护法过程中所包含和涉及的各种伦理关系和道德问题,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从而为法律的创制和实施过程提供价值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对法律的社会作用和效果所给予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6.
权利是人类个体对社会的一种正当要求,以自然法为权利的基本属性看来,自然权利的产生是大势所趋,在各学派、学说思想发展史上,道德权利成为了自然权利中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自然法伊始,尝试为道德权利做出明确解释,并试图论述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法律伦理学是以解决法和道德的关系为中心,研究在整个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护法过程中所包含和涉及的各种伦理关系和道德问题,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从而为法律的创制和实施过程提供价值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对法律的社会作用和效果所给予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8.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道德为社会主义法治提供一种价值基础,发挥道德对法治价值的引导作用。把道德中广泛认同、成熟和操作性强的道德规范通过立法转化为法律规范,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是尤为重要的.经济活动呼唤道德建设,而道德建设又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存在着利己主义、个人主义、金钱至上、政府职能缺失、法律保障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危机主要包括道德滑坡和道德僵化2个方面.中国传统道德具有追求崇高人格、向往和谐社会、遵循辩证思维和基于自然经济的特点.中国传统道德面临着与现代社会的正义呼声、个性需求、发展潮流和市场经济的矛盾.解决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的矛盾,需要坚守正义,培养崇高;展现个性,构建和谐;内外发展,注重联系;开阔视野,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法治本质上乃善法之治的诉求决定了必须对法律进行道德的审视。这一审视的依据在于:法德价值追求的一致性为审视提供了现实基础;传统中国法律与道德的契合为审视提供了历史依据;法律源于社会主导道德转型的特点成为审视的内在依据;道德作为法律实现重要制约因素的特点则表明审视是法之价值实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主权制民族国家的建立使得法律在基本形态上成为国家法,开辟了独立于道德的规范领域,但作为人类社会的秩序设计,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属,法律的正当性、合法性必然要求他与道德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努力实现体现人类存在优越性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依法治国的实践过程中,强调发挥法律这一社会调控主导性手段的作用时,也必须重视道德之于法治的基础性意义,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功能和价值.法治的道德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作为法治社会调控主导性手段的法律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并与道德要求相一致;法治的运行必须得到道德的支撑与配合;法治的完善离不开道德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伴随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事件和黑客事件等网络安全危机问题日益突显。这既蕴涵着网络技术对传统法律的挑战,更显露出网络主体道德责任意识的缺失和社会道德体系的不完善。本文旨在对网络安全危机的种种原因进行伦理考量的基础上,为人类合理规避网终安全危机提出三大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会发现,比较法学是获取人类社会共同法或普遍法的必要手段,是判断人类社会法律进步与法律文明的指标。而这一点在中国也表现的很明显: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进步过程,总体讲无不与法律比较或比较法学密切相关。本文笔者就是通过对比较法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的回顾来发现其对中国法制的影响作用,然后在最后对以后比较法学在中国的更好运用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西方法治情境中道德对法律发展起良性促进作用的机制。认为这种机制既保证了法律系统自身的独立性、自足性,又使法律获得了道德的支持和正义性,同时还保证了法律在社会裁决争端中的中心地位,使法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习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存在,习惯法产生后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其对于法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习惯法的影响日益减退,但是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习惯法的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阐述习惯法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法律发展的影响,旨在探讨习惯法的积极意义与对当今我国社会法制改革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纪律、法律和道德(伦理)都是人们行为的规范,然而它们三者的内涵、表现形式特别是各自的社会功能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是.对于这些行为规范的理解和对待,任何片面性,都会对人和社会的正常与良好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在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做到依法治国(包括重视纪律的作用),又要做到依德治国,即法律(包括纪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德法并重,珠联璧合.由于道德伦理本身的特点,对于人性的陶冶与社会的整治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潜移默化的深刻作用,同时道德伦理又有着从根本上促进和保障法律和纪律作用的发挥,所以对于优秀道德伦理的建设更应该予以关注和推行.  相似文献   

19.
德与法:自律与他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对个人来说是国家对个人强行的约束,而道德是公共利益对个人的要求,道德是靠说服力和劝导力、社会舆论以及风俗习惯和人们内心的信念起作用;法律则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法律是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禁止与许可或允许的要求,主要体现他律。道德着重对人们的内心世界提出善良与高尚的要求,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把孝作为社会道德底线的观点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孝的伦理本质是爱、敬、忠、顺;要用批判的眼光对孝进行理解,以继承其合理内核。在当前中国老龄化日益严峻和社会道德下滑的形势下,必须通过教育宣传和法律制度保证来加强社会道德底线"孝"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