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刘文锋 《居业》2021,(9):39-40
通过设定城市建设用地高速、惯性和低速发展情景,选取快速城镇化地区苏锡常为研究区域,利用Markov-ANN-CA模型对2025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进行模拟.本研究从定量角度研究了2025年苏锡常地区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不同情景间分析比较,并结合建设用地驱动因子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锡、常区域供水问题讨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苏锡常地区传统供水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指出区域供水是该地区供水事业的发展方向 ,并对苏锡常区域供水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杰  王烨峰 《规划师》2011,(9):9-14
研究表明,苏锡常地区工业园区陷入发展瓶颈的原因在于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城镇企业转型下交易博弈中的制度残缺、机会主义的天性和城乡规划的失范,而根源在于制度安排失范引发园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协调机制的失效.据此,应修补理论研究的缺失、建构工业园区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土地制度的创新、构筑共赢为主体的规划,以促使苏锡常地区城镇工...  相似文献   

4.
江苏南部的苏锡常地区,那里工业集中,城镇绵亘不断,已经形成了一个工农业综合发展的经济区域。本文着重探讨了苏锡常城市地区的发展问题,对于研究城市的宏观布局和区域规划,有一定见地。本期刊登本文连同另文《从几个数字看苏州地区城镇化发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对苏锡常乡村地区空间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苏锡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锡常乡村地区的空间发展现状分析,对该地区城镇化模式和未来空间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沁芳  裴斐 《砖瓦》2011,(12):44-46
从苏锡常地区的气候特征出发,结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相关节能检测规范,对苏锡常地区建筑节能检测工作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梁晶  潘志勇 《时代建筑》2009,(3):138-139
昆山是今后服务上海和辐射长三角地区的节点区域,同时也是今后苏锡常都市圈率先融入上海,同步上海的节点区域,是直接具有集聚上海高端溢出功能和苏锡常高端接入功能的地区,也是最可能成为江苏省的发展示范窗口地区。  相似文献   

8.
苏锡常地区泛指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在近代中国的建筑转型时期,苏锡常地区因不含租界,受到西方文化的直接冲击较弱,使得区域内建筑装饰图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转变特征。文章基于"信息边界"的法则,分析苏锡常地区不同阶段的建筑装饰图案的内在联系及观看感受,证明建筑装饰图案中"信息边界"法则对信息传达与观感探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许鸣  王沁芳 《山东建材》2008,29(5):45-47
本文根据苏锡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对该地区的节能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苏锡常地区建筑节能的形式尤其是外围护结构的节能形式做了详细介绍,包括门窗节能、建筑墙体节能及其屋面节能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基于苏锡常三省2010-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的数据,笔者旨在通过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等手段,揭示苏锡常7年来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苏锡常旅游经济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2001-2003年,三市的旅游总收入差距不断减小,2003-2005年,三市的旅游收入差异不断拉大,2005年之后,三市的旅游收入差异不断减小并持续到2017年。旅游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旅游总收入等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与产业结构层次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十三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正在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也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治本之策.应用循环经济理念,参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遵循3R原则和从资源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套包括1个目标层、5个控制层和35个指标层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采用1986~2003年18年的统计数据,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进行了比较.结论认为:①18年来,各地级市循环经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但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对应;②历年来,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中,镇江优势最为明显;常州、徐州、无锡、连云港和扬州5市发展态势较好:苏州、南京、南通、淮安4市次之:盐城、泰州和宿迁3市的发展较为滞后.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和聚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 《规划师》2006,22(9):52-55
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是当代区域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区域研究的重要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密集区,在全球化作用加深、产业集聚与扩散、交通体系建设与优化提升、城市化与工业化交互推进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以上海市区与浦东新区为一级中心,以南京市区与杭州市区为二级中心,以无锡市区、宁波市区、苏州市区、绍兴市区、宝山区和闵行区为三级中心,以常州市区、扬州市区、常熟市、淳安县、舟山市区、镇江市区、江阴市、昆山市、嘉兴市区、靖江市和湖州市区为四级中心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苏州工业园、无锡新区和常州新北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开发区空间拓展及其影响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特征,并进而讨论城市空间优化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厂-站-网-河(湖)”一体化排水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国内排水管理部门提出的一种排水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解决了排水管理责任主体分散、考核不清晰等问题,符合当前排水精细化、系统化整治要求,并纳入了部分省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指导文件之中。太湖流域部分城市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排水一体化管理实践,取得了很好成效和经验。本文在一体化排水管理模式内涵和难点分析基础上,总结了苏州、常州、无锡等地管理经验,提出了太湖流域“厂-站-网-河(湖)”一体化排水管理模式,同时也给出了太湖流域未来排水一体化管理高水平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培育苏锡常都市圈网络化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培育苏锡常都市圈网络化空间结构的思路和内容,并以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支撑这一体系的形成和运作。  相似文献   

16.
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城市流是指在城市密集区城市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空间流所发生的频繁的、双向或多向的流动现象。依据城市流强度值 ,沪宁杭城市密集区的中心城市可以分为三类 :上海为沪宁杭城市密集区集聚辐射中心 ,南京、杭州与宁波等市分别成为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北翼、南翼的集聚辐射中心 ,无锡、常州、苏州等市为地方集聚辐射中心。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受第三产业的影响最为深刻 ,即第三产业在城市密集区经济联系中的作用已经占居主导地位。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化的方向 :上海市应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 ,南京、杭州、宁波等市强化城市的总体实力更为迫切 ,无锡、常州、苏州等市应当在继续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 ,大力提高其城市的总体实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客运交通流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间每日公路长途客运班次和高速铁路每日经停班次作为城市间客运交通流的替代数据,从联系强度和节点关系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结构的特征及演化趋势进行解析。认为在长三角城市区域层面,南北两翼的城市间联系网络相对独立,两翼城市与上海的联系以及两翼内部城市间的联系均呈现出北强南弱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南、北两翼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升级路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枢纽,南京、杭州、宁波作为长三角次级枢纽的格局较为清晰,苏州、南通和无锡作为上海大都市区的直接腹地甚至通勤区的态势进一步显现。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完善,长三角城市区域"等级+网络"的演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上海的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整个区域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将呈现出进一步均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杨曦 《重庆建筑》2016,(12):14-17
随着《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杭州共识——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等一系列文件的起草,近代旧工业建筑的转型保护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之一。苏州是我国近代轻工业发展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城市产业转型、城市功能定位改变的背景下,苏州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至此,大批旧工业建筑被遗弃,多数面临推倒重建的命运,研究苏州城市旧工业建筑转型的可行性变得尤为重要起来,该文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