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煤焦油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概述 煤焦油是煤在干馏和气化过程中得到的液态产物。干馏温度在450~600℃可以得到低温焦油;干馏温度在700~900℃得到中温焦油;高温焦油的干馏温度在1000℃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行研发的煤低温干馏装置,将四种冶金渣与长焰煤进行低温催化热解,对液体产物煤焦油和固体半焦分别进行GC-MS和SEM分析,同时,利用在线红外煤气分析仪对煤气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冶金渣的添加,煤气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煤气中CH4和H2的含量分别可达到23.98%和38.12%;热解水和焦油收率降低,但焦油中直链烷烃、萘、菲和芴等含量不断增大,实现了低温煤焦油部分轻质化;半焦的表面变得粗糙凹凸不平有龟裂纹,导致半焦的反应性增加.四种冶金渣中炼铁瓦斯泥对热解过程的催化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煤焦油中酚类提取与精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吉翠 《山西化工》1993,(2):29-30,62
1 前言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气化和焦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含有丰富的环状芳烃类化合物。煤焦油可分为低温焦油和高温焦油,世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行研发的煤的低温干馏装置,将不同配比下的Fe2O3/CaO与长焰煤进行低温催化热解实验,以探索Fe2O3/CaO对低阶煤催化干馏的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Fe2O3/CaO的添加,煤气产率增加约3%,煤气中CH4和H2的含量分别可达到35.69%和17.73%;焦油收率略有降低,但焦油中直链烷烃,以及一些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如萘、菲、茚、芴等,含量不断增大,实现了低温煤焦油中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富集;半焦产率增加约3%,半焦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并有龟裂纹,导致半焦的反应性增加。在对低阶煤热解过程中,Fe2O3和CaO的催化作用具有一定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5.
夏欣  窦岩  王洪升  张学权 《化工机械》2014,(6):815-816,820
中低温煤干馏的主要产物为半焦、焦油和煤气,其中焦油的产率是企业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干馏炉尾气出口的旋风分离装置,探讨了尾气带尘量大的原因和如何通过提高除尘率来提高焦油的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6.
从加压气化制得的粗煤气中,由洗涤冷却器、废热锅炉和热交换器中冷却下来的产物是一种酚类、脂肪酸、氨以及悬浮焦油,油和煤粒含量高的煤气水,煤气由气化炉逸出时的温度约为350~600℃。煤气水在性质上与低温干馏液相似,煤气水中所含多元酚和脂肪酸比炼焦厂排放液体中的含量高。由于焦油、酚类和氨的存在,由气化工厂气体中可以很容易地除掉灰尘,并且由于冷凝水和干馏产物,即所谓的煤气水,其 pH 值大于8.5,所以系统可采用非合金钢材质。  相似文献   

7.
所谓低温干馏技术是指使用较低加热终温,约为500600℃,以使得煤始终处于隔绝空气条件下,逐渐受热而分解成为煤气、半焦以及低温煤焦油等物质的过程。本文以低温干馏技术为基础,对粉煤干馏工艺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煤富氧低温干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陕北榆林地区煤低温干馏应用现状的实地考察,发现干馏过程产生的煤气热值偏低,影响焦油产出和煤气高效利用.为优化生产工艺,提出富氧干馏实验方案.通过理论计算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富氧干馏完全可行,富氧干馏能够降低煤气中氮含量,提高有效可燃成分含量,使煤气热值大幅度提高,解决了由于低热值煤气无法有效利用而放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9.
煤在干馏条件下的热解的主要产物为焦炭,副产煤焦油和焦油煤气。作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煤焦油在整个世界都被重视。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介绍了煤焦油的化合物组成,发展利用现状,加工利用技术难点以及发展利用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 烟煤冷煤气站在煤气生产中净化回收的低温煤焦油,是一种优质的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多年来,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低温煤焦油的综合利用问题一直未解决。有的企业将焦油积存在煤气站,造成站区环境污染,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产;有的将焦油出售给乡村作为烧砖瓦的燃料使用,因砖瓦窑的燃烧条件差,焦油不能完全燃烧,从而造成二次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笔者根据低温煤焦油的性质,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焦油的综合利用途径及措施。一、作为化工原料制取化工产品对于煤焦油产量大或有焦油原料来源的大型烟煤冷煤气站,可采取焦油间歇蒸馏的  相似文献   

11.
陈磊  张永发  刘俊  王影  徐英  王永 《化工进展》2013,32(10):2343-2351,2534
低温干馏技术作为低阶煤清洁高效和科学分级利用的核心技术,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但是现有工业化应用的煤低温干馏技术存在采油率低和原料粒度要求高等问题,开发新型低温干馏高效采油技术已成为我国低阶煤利用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低温干馏炉的结构特征、生产原料、干馏产品、能量利用率和采油率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典型煤低温干馏炉及干馏技术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介绍了作者课题组研究开发的低温干馏高效采油技术及其特点。分析认为,干馏炉的大型化、自动化和高效环保化;高温半焦和荒煤气热能的回收利用;粉煤资源的综合利用;干熄焦新技术;快速干馏、催化干馏技术等低温分级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是低温干馏技术今后研究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神府煤在SH2007型内热式直立炭化炉中的干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北低变质煤在陕西省冶金设计研究院研发的SH2007型内热式直立炭化炉上于馏的工艺流程,并介绍了该炭化炉正常生产的关键操作工艺,该工艺生产的半焦、焦油、煤气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姚珏  徐生杰 《煤化工》2021,49(1):46-49
针对中低温煤焦油加氢产物精制产品多、工艺复杂的特征,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中低温煤焦油加氢产物精制工艺进行模拟,以蒸馏曲线表征的虚拟组分进行中低温煤焦油加氢产物精制,结合实际数据,建立煤焦油加氢工艺模拟流程。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实现对中低温煤焦油加氢产物分离和分馏过程的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14.
将不同配比的藻类与煤以低温干馏的方法进行低温共炭化,研究煤焦油的变化.结果表明,煤焦油中轻质油含量增加29.55%,萘类化合物含量增加9.15%,酚类化合物含量增加23.93%,实现一定程度的轻质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JS直立干馏炉的炉型结构,同时分析了神府煤在JS直立干馏炉中进行低温干馏的生产过程。对入炉煤成分和半焦成分进行分析,利用温度、流量测试仪、红外测温仪等测试工具对JS低温干馏炉进行热工测试。经过物料平衡、热平衡计算,得出炉体的热效率为83.87%。根据低温干馏炉炉型结构、入炉煤气成分和兰炭质量的情况,探讨低温干馏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JS干馏炉具有效率高、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可行的节能措施,实现干馏炉热工效率和低温干馏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方形径向流固定床煤热解反应器中变化煤层厚度对料层升温速度及煤热解产物分布特性的影响。随着料层厚度增加,导致煤热解反应要求的时间增长,热解水和气的产率相应增加,焦油和半焦收率逐渐降低,但焦油中轻质组分(沸点低于360℃组分)含量呈升高趋势,半焦和煤气热值稍许降低。如,加热壁温度900℃、从45 mm至105 mm增加煤料层厚度时,焦油产率从7.17%(质量,下同)下降到6.26% (相对干基煤),但焦油中的轻焦油组分含量则从67%升至72.7%,半焦产率由80.0%降至77.0%,热解水和煤气产率分别由6.96%和5.91%增至8.85%和7.90%,煤气热值则由24348.5 kJ·m-3下降至20649.2 kJ·m-3。所得半焦的热值径向上由高温侧向低温侧逐渐降低,煤料层越厚、热值降幅越大,而相同煤料层厚度处与加热壁平行的同一轴向平面上的半焦热值基本相同。针对研究的反应器,气相热解产物在反应器内沿径向(横向)由高温料层区向低温料层区流动。在该过程中伴随着热解产物对远离加热壁的低温煤料的传热、热解生成重质组分的冷凝和在煤/半焦颗粒表面的吸附截留,进而在低温料层进一步升高温度时发生二次裂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反应器内煤层厚度越大,上述各种伴随的物化作用越显著,从而明显影响煤料层的升温及热解特性。  相似文献   

17.
陈光辉  李升大  陶少辉  李建隆 《化工进展》2018,37(10):3799-3805
煤炭是我国主要化石能源,大力发展煤化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煤焦化作为煤化工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煤焦化技术耗能巨大,除高温干馏所需能量和炉体散热外,其余绝大多数能量最终转换成红焦显热、烟道气余热和荒煤气余热等待回收的热量。充分回收焦化厂所产生大量余热是当前煤焦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本文简述了以上3种形式热量的回收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干熄焦技术发展已日趋成熟,可回收大部分红焦显热;采用煤调湿技术、热管技术等可基本实现烟道气余热的高效回收;而回收荒煤气所带高温余热尚未形成成熟、可靠、规模化的技术方案。青岛科技大学开发的基于洗涤精馏的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可彻底去除荒煤气中所夹带的焦粉,实现煤气、重质焦油与高沸点洗油的分离,并产生43.5kg高压蒸汽,是解决集中式热量回收的新思路,指出了荒煤气余热利用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r the industrial behaviour of any coal is directly controlled by its organic micro-components (macerals). The yields of by-products during carbonization of coal are affected by organo micro-components of different coals and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charging technologies,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particle size, bulk density, etc.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the effects of volatile matters (16.61–36.00%), Ro, avg. (0.80–1.36%), exinite (0.5–4.5%), hydrogen (4.34–5.29%) and nitrogen (1.60–2.18%) content of coal on yield of by-products, such as, coke oven gas, coal tar, ammonia, and hydrogen sulphide were studied. The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yield of by-products for the two different charging technologies. The coke oven gas, coal tar and ammonia yield was lower in stamp charging process as compared to top charging process, whereas, hydrogen sulphide yield followed a reverse trend.  相似文献   

19.
废聚丙烯塑料和低温煤焦油共裂解制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低温煤焦油和废聚丙烯塑料共裂解油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实验,得到了废聚丙烯塑料与低温煤焦油共裂解制油的最佳操作条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低温煤焦油加入量不能超过15%,共熔物制油转化率可达86%。同时加入总量40%的废聚乙烯塑料不影响油品转化率,只影响柴油和汽油的相对收率。制成的柴油同0#标准柴油指标一致,汽油同90#标准汽油指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develop a simple procedure, which avoids the need of a binder, to obtain activated carbon monoliths from a waste precursor (coal tar pitch) suitable for CO2 capture and/or separation. The main task of this process consists of a nitration process of the coal tar pitch. This nitration step over the coal tar pitch is characterised by different techniques, such as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he nitration treatment produces the oxidation of the pitch molecules, leading to hydrogen consumption and generating oxygenated and nitrogenated surface complexes. As a consequence of this oxidation, nitrated coal tar pitch is an infusible material, which allows the carbonization of monolithic pieces avoiding their fusion. Decomposition of these surface complexes during the carbonization of monoliths generates narrow microporosity, which is suitable for CO2 capture from gas stream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molecular sieving properties of these materials are studied by CH4 and CO2 adsorption kine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