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第6期刊登了“岩体的压剪损伤机理及其在岩爆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其中关于岩石压剪启裂准则的“理论分析”并没有理论应有的严格性,难以令人信服。“原文”指出,70年代周群力等提出了如下经验性判据:λKⅠ+|KⅡ...  相似文献   

2.
双剪强度理论是俞茂宏先生提出的并在金属材料和岩土工程材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三向应力作用下Rankine被动土压力公式”(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基于双剪强度理论在平面应变问题中的应用,推导出了三向应力作用下Rankine被动土压力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算证明了其公式的实用性,进一步推广应用了双剪强度理论。郝丽霞对原文进行了有关讨论(即“讨论文”),  相似文献   

3.
双剪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基于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的双剪统一相关和非相关流动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并给出了该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实施方法。重点讨论了所谓“奇异屈服面”奇异性的处理方法,定义了两类不同类型的奇异形式,给出了它们的不同处理方法。该方法既直观、简单又便于有限元的实施,它对于其它类型“奇异屈服面”角点奇异性的处理同样适用。应用基于该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有限元程序UEPP(UnifiedElasto-PlasticfiniteelementProgram),验证了作者提出的双剪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其实施方法的正确性。统一强度理论和双剪统一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土木、机械、航空和岩土工程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和土压力”的讨论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坑设计中侧压力计算时水土压力是分算还是合算以及抗剪强度指标如何选用成为近年来岩土工程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第2期上发表了陈愈炯等的文章“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和土压力”(以下简称“原文”),对以上问题提出明确的观点。我们对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疑问,特向作者请教。1 关于抗剪强度指标选用的问题 *(1)原文提出有效应力法s=c′+σ′tanφ′=c′+(σ-u)tanφ′(原文式(1))既适用于粘性土和无凝聚性土,也适合任何工况。对此我们存在以下3点疑问:①对于软土来讲,尽管其天然含水量很大(如天津港区软土的天然含水量达50%以上),但有效摩擦角φ′仍可达28°~30°,这样计  相似文献   

5.
岩土类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25,自引:8,他引:1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土类材料的强度理论是土木、水利、铁道、矿业等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以往各种强度理论一般只适用于某一类特定的材料。本文对材料强度理论不作任何假设(如外凸性等),直接根据材料单向拉伸和单向压缩强度极限(也可用岩土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强度参数C_0和φ),从一个统一的单元体模型出发,考虑所有应力分量以及它们对材料破坏的不同影响,建立一个能够适用于各类材料的统一强度理论和统一形式的数学表达式。它包含了现有各种主要强度理论和一些尚未表达过的新的强度理论。按统一强度理论表达式得出的两大族8种强度准则可以适用于各种岩土类材料,并可由此蜕化得出两族适用于金属材料的统一形式屈服准则。  相似文献   

6.
笔者学习了汤连生教授题为“从粒间吸力特性再认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一文 (载于《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4期 ,以下简称原文 ) ,原文与我们同期发表的题为“低含水率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及抗剪强度”一文所关心的问题基本一样 ,但在一些重要观点上看法不同。学术贵在争鸣 ,我们想就汤连生教授的文章 ,在以下两个问题上 ,与汤老师交换一下意见 : (1)关于力的矢量运算法则原文中公式 (6) :Ts =2πrα =2πRαsinφ ,从原文中图 2可以看出 :矢量 Ts(加箭号以示与标量相区别 )是一个圆形线上的分布力 ,且在圆形线上各处 ,矢量 Ts 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将各处方向不一  相似文献   

7.
笔者学习了郝哲等同志的“岩体注浆堵水的可靠性设计”(《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年第 5期 ,以下简称“原文”)一文 ,有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yh1 关于原文的“基本事件”原文提到的“保证注浆堵水成功 (X )的基本事件有 :X1 水泥浆可注入裂隙 ,X2 扩散后达到设计注浆半径要求 ,X3满足塑性强度 ,X4 涌水量达到设计标准 ,X5~X4 +m 注浆泵运转正常等 5项 ,且不论用以上 5个“基本事件”来确定可靠性并绘制的“成功树”是否恰当 ,针对原文以上“基本事件”笔者有以下观点。(1)水泥浆的可注性X1原文X1 仅以水灰比W C的回归来确定 ,缺乏全面性。普通水泥颗粒较粗 ,其渗入能  相似文献   

8.
《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第6期发表的“软粘土抗剪强度增长规律”一文(以下简称“原文”)主张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强度增长,但需K0+Af(1-K0)作为修正系数。为此,本文进行如下的讨论: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强度增长,国内外均有应用。国内沈珠江(1962)较早提出了Δτf=Δσz′tanφcu(1)  (1)原文讲到据统计资料显示φcu平均约比φcq大11%左右。笔者认为φcq的定义是普通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强度,对应于有效等向固结应力σ3c的强度线夹角(见图1)。它与φcu之间有熟知的关系式:tanφcq=(1+sinφcu)tanφcu,φcq必定大于φcu。用直剪仪测定的φcq偏小是理所当  相似文献   

9.
对“水泥加固土硬化机理初探”一文的讨论谭罗荣(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430071)“水泥加固土硬化机理初探”(发表于本刊1994年第1期,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探讨了水泥加固土的硬化机理,取得了一些令人信服的试验数据,并详细分析了试验结果,无...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真学习了陈更生等同志的“水泥土强度的试件形状和尺寸效应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2年第5期,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文中所讨论的内容是笔者一直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受益颇深。但有以下几点疑问与原文作者商榷。(1)原文在前言中说由于圆柱体与立方体“两者在形状和尺寸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就造成用一种条件下的实际强度去检验、评判另一种条件下的设计强度,其可比性就差,严格地讲不存在可比性”。笔者认为此结论有失偏颇。众所周知,在深层搅拌法的设计中,将室内水泥土试块的强度试验结果乘以强度折减系数(与施工及拟建工程的性质等诸多因素有关)来指导实际工程设计的方法已是非常普遍的方法,为众多的规范和规  相似文献   

11.
笔者的论文“岩土本构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以下简称原文 )引起了杨小礼同志的兴趣 ,笔者感到非常高兴 ,对杨小礼同志的几个问题答复如下 :(1)Drucker公设的建立诚然Drucker开始时是从金属材料的简单拉伸曲线外凸等提出Drucker公设的。但Drucker公设的表述是很严密的 :在一个附加应力循环中 ,附加应力所做的功非负。那么对于岩土材料 ,只要在任一应力状态点 ,找到一条应力路径的附加应力循环所做的功为负 ,就表明Drucker公设不适用于岩土材料。笔者原文中正是这样做的 ,因而原文中的Drucker公设不适用于岩土材料的证明是严密的。事实上 ,岩土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应力路  相似文献   

12.
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双剪统一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导出了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绘出了强度理论参数b的影响曲线。所给出的解可以灵活地适用于各种不同特性材料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已有的Mohr-Coulomb解、双剪强度理论解均为其特例。统一解大于Mohr-Coulomb、双剪强度理论解,它可以更好地发挥地基材料的强度潜力,工程应用可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感谢童小东和王玉国先生对“水泥土强度的试件形状与尺寸效应试验研究”(以下简称“原文”)一文的关注与讨论,现就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作如下答复。(1)关于不同形状和尺寸试件强度的可比性问题原文针对搅拌桩实际钻芯取样检测质量评定中,以圆柱体试件得到的水泥土实际强度直接去评判以立方体试件得到的设计强度问题,提出了“两者在形状和尺寸上均存在较大差异,这样就造成了以一种条件下的实际强度去检验、评判另一种条件下的设计强度,其可比性就差,严格地讲,不存在可比性”的观点,笔者不认为这个观点有什么不妥,因为在原文和其它文章[1,2]中的实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均表明,不同形状和尺寸试件的水泥土强度客观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14.
用统一强度理论求解岩土材料的动力强度参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俞茂宏的统一强度理论,研究了岩土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理论及确定其动力强度参数的新方法。根据循环荷载作用的特点,把循环过程中的动态应变变化和极限平衡理论耦合起来,提出了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动态极限平衡概念,探讨了它在岩土材料中的应用,并推导出了确定有效动强度参数C′d,φ′d的方程。进一步研究了统一强度理论下的偏应力、有效固结压力和动态平衡状态线的概念,提出了确定有效动强度参数C′d,φ′d的简便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适用于砂土、粉土,而且还适用于沉积软岩材料。  相似文献   

15.
关于“黄土地区桥梁挖井基础设计方法研究”一文的讨论范文田(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成都,610031)《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第3期刊登的“黄土地区桥梁挖井基础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提出的设计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1计算模式的...  相似文献   

16.
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强度理论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统一性,即将以前相互没有联系的概念、方法、理论、现象等统一起来,这是一个科学理论美的重要特点之一。统一强度理论是一种新的序列化的理论,它不仅建立起各种线性破坏准则的相互联系,并且产生一系列新的准则。单剪强度理论、双剪强度理论和介于单剪强度理论与双剪强度理论之间的一系列线性准则均为它的特例。但是,它没有将Huber-von Mises准则等非线性准则统一起来,而只能线性逼近它们。根据一个新的力学模型,提出一个普遍形式的统一强度理论,它不仅将单剪强度理论和双剪强度理论的线性准则统一起来,并且将八面体剪应力理论的非线性准则统一起来,从而建立起各种强度理论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将最常用的各种强度理论统一于一体,形成一个线性和非线性准则统一的普遍形式的强度理论,可以适用于更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王启智先生对笔者“岩体的压剪损伤机理及其在岩爆分析中的应用”一文提出了“关于岩石压剪启裂准则的一点讨论”,现将有关问题答复如下。1关于原文式(6)启裂判据的严格性由原文式(5)知:①在拉剪断裂问题中,KⅠ,KⅡ对KⅠ的贡献应皆为正值;②在压剪断裂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的讨论陈龙珠黄秋菊(浙江大学结构理论与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第6期刊登的“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在饱和土波动方程的合理形式、P波定义及其在一维...  相似文献   

19.
 拜读了陈仁朋先生等的“某工程桩的可打性试验研究”一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 2期 ,以下称“原文”) ,针对文中一些观点 ,谈谈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yh( 1)对工程桩的可打性状态的确定。笔者认为工程桩的可打性与桩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桩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桩体传递压力的材料参数、桩型和桩尖尺寸等因素有关 ,而确定工程桩的可打性最主要看该桩在某一锤击条件下的贯入度。笔者认为原文对桩周土及桩型的影响已有论述 ,原文对桩的压应力监测 ,一方面可以防止桩被打裂 ,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对桩截面上的轴力减少量来探讨桩在动力荷载下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量值变化情况。若已知了打桩时桩身侧摩阻  相似文献   

20.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1期发表了“非饱和土的应力传递机理与有效应力原理”(作者邢义川 ,谢定义 ,李振。以下简称“原文”)一文 ,将Bishop的单参数有效应力原理 ,扩展为双参数有效应力原理 (见原文式 ( 4) )。这一观点很有新意 ,笔者拜读后亦受益非浅 ,很受启发。然而 ,原文在进行理论推导时 (原文式( 5 )~ ( 9) ) ,采取了一些假定 ,似不太合理 ,现作讨论如下。1 原文理论推导采用的假定 ( 1)出发点 原文在给出“平面表面张力表达式”(原文语 ,相当于吸力 ) :(ua-uw) =2Ts/Rs ,及其孔隙气压、孔隙水压平衡关系图后 (原文图 1) ,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