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关于整体重组改制的统一部署以及对江苏油田重组方案的批复,已将原江苏油田重组划分为上市公司(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即江苏石油勘探局,以下我们称之为存续公司),通过整体重组,主业部分的优良资产改制上市后,存续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续公司要想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完善自身建设。加强存续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研究我们要借鉴美国“兰德”公司进行经济战略研究的先进经验,加强对存续公司的研究,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后,存续企业的自立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存续企业生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存续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改革重组。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九江石化总厂的炼油、化工、化肥等主营业务及相应优质资产被整体重组进入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九江分公司。改制后,九江石化总厂作为存续企业,以检维修、生活后勤、文教卫生、党群系统等为主营业务和服务内容,其自立生存、自我发展问题日渐突出。围绕这一课题,对重组后存续公司的生产和发展的困难以及解困思路作一些简单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存续公司要着力盘活不良资产,整合和优化辅业资产,解决好企业的生存问题,还需下力气扩充存续公司的经营性资产,拓展存续公司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后,存续公司的发展意义同样十分重要.职工持股的经营方武是一种有效警理方武.职工持股运作中引入中介机构,规范管理.职工的持股和参与管理、决策同步实施,将促使职工摆正在企业中的位置,真正使存续公司融入市场竞争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最近研究制定了存续部分“十五”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通过重组改革,结构调整,加强管理,到2005年力争实现存续企业整体不亏损的目标。当前,制约存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障碍,推进企业改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科学的体制设计。而油田存续企业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制规划和方案,改制缺乏规划的指导,盲目改制造成的负面效应就难以避免。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还是要搞好体制的规划设计。 判定企业体制是否科学的基本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存续企业体制的选择和设计必须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符合油田客观实际,最终要能够促进存续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化湖北石油总公司黄石公司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00年重组两分初期,存在着诸如企业资产状况差,流动资金少,呆死账多,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存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黄石公司在深入摸底调查,缜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决定以“四个转变”为立企之本,以“四个盘活”为强企之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后劲,秦响了二次创业的进行曲。  相似文献   

8.
石化企业实行主、辅助业分离。分离后存续公司向何处去,如何生存和发展,成了石化人关注的热点。存续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面向市场开发新产业,二是调整服务方向,面向全国寻求服务对象。存续公司实行这两个面向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只要转变观念,主动摆脱对主业的依赖,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市场,面向全国就有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完全可以成为与主业并驾齐驱的具有竞争能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为迎接世界石油石化大公司的挑战,在国际石油石化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中国石化集团进行了脱胎换骨的重组改制,至此,集团公司原有机构、业务被一分为二,即上市部分和存续部分。存续部分如何生存与发展,是目前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存续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石油石化业的命题,尽管每个企业求证的过程和结果都不会完全一致,但江苏石油存续公司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具有普适意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研究进展与争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子丰 《石油学报》2016,37(4):531-556
油气井杆管柱是石油钻采作业的脊梁和中枢神经。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中,油气井杆管柱力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科学。先介绍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相关专著、从事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研究学者、研究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方法并澄清了一些基本概念;进一步重点介绍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基本原理、油气井杆管柱的运动状态、油气井杆管柱动力学基本方程、油气井杆管柱的稳定性、油气井杆管柱的稳态拉力扭矩、下部钻具三维力学分析、钻柱动力学、套管柱力学分析、测试管柱力学分析、压裂注水注汽管柱力学分析、有杆泵抽油系统诊断和参数优选与节能、采气管柱的振动、管柱的冲击震动、膨胀筛(套)管力学分析、隔水管柱力学分析、振动波信号在管柱中的传播、管柱的磨损和腐蚀与冲蚀、管柱的剩余强度和疲劳强度预测等方向的进展与争论;展望了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超深层温度差异大,热演化历史复杂,目前关于温度及热演化历史对深层、超深层油气相态差异性及生烃历史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较少且不系统。为此,在收集大量深层温度、压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含油气盆地深层热演化历史复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温度、加热时间、压力对油气形成温度及相态的影响,划分了温度与压力关系类型;并在对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热历史类型盆地热演化史对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盆地、不同地区深层油气相态差异大,主要受深层经历的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率、压力、烃源岩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油气生成及油气相态分布最重要的控制及影响因素;②在快速增温、加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深层、超深层在高温下仍然可能存在油藏及凝析气藏;③超压对生烃及烃类的高温裂解具有抑制作用;④深层温度与地层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划分为中低温高压型、高温高压型、中温中低压型3种主要类型;⑤深层、超深层热演化史可划分为后期快速沉降增温低地温梯度型、后期快速沉降增温高地温梯度型、中后期快速增温晚期抬升降温型、前期大幅度沉降快速增温中后期大幅度抬升剥蚀降温型4...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东部构造地层层序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东部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沉积中心发生了多次迁移,地层遭受多期剥蚀。为揭示地层和盆地演化的关系,在全盆覆盖的地震剖面解释的基础上,刻画了不整合面的分布范围,分析了不整合面形成时的构造动力学条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存在下石炭统顶部、中二叠统底部、白垩系底部、古近系底部和新近系底部5套区域性不整合面。这5套区域不整合面将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第四系划分为下石炭统构造层和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构造层、中二叠统—侏罗系构造层、白垩系构造层、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系构造层6大构造层。自晚石炭世到第四纪,准噶尔盆地东部一共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晚石炭世准噶尔盆地东部进入陆内构造变形旋回,陆相盆地的雏形形成于海西期,中生代—新生代又叠加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克拉美丽山和博格达山的多期分段活动,盆内断层多次复活是多套构造层叠置和盆地多阶段演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位于四川盆地的普光气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配套建成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全覆盖的工业物联网。为了进一步提高气田的开发效益,2013年普光气田启动了智能气田的建设工作,但国内外均没有成熟的智能油气田模式和建设标准可资借鉴。为此,基于主流智能化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步步见效、突出重点的思路,论证完成了智能气田整体架构设计及其更精细的技术架构设计、业务架构设计,并结合气田关键业务目标和实施原则开展了实施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智能气田整体架构包括"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两个体系",即一体化协同应用平台、资源共享中心、智能辅助决策指挥中心、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2)技术架构包括工业物联网+设备感知接入层、基础设施云服务层、平台云服务层、软件云服务层等4个层次;(3)业务架构围绕气田勘探开发管理、气田生产运行与应急指挥管理、气田QHSE管理、气田经营管理等4个支撑单元设计;(4)气田智能化建设打造了勘探开发辅助决策、生产优化与协同、安全管控与处置、经营管理精细化等4项能力,支撑了普光气田平稳运行、高效管理、安全生产。结论认为,普光气田已初步建成以资源共享中心为基础,以一体化平台为核心,以2个体系为保障的智能化管理决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郭威  潘继平 《天然气工业》2019,39(4):111-117
目前"十三五"进程过半,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发现趋势性、风险性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意见建议,有助于增强国内油气资源的供给能力。为此,基于我国《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评估了上述规划实施以来的油气储量与产量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实施进展情况,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强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表明:①截至2018年底,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梁、环江等多个亿吨级油田,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和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等多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②石油产量连续3年下降,天然气产量稳步增加,呈现出"油降气增"的态势,油气可持续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结论认为:①规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十三五"后期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油气储量、产量持续增长,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②深层、深水盆地油气将成为未来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是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战略接替区;③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比重将逐步增大,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增储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的发展,遵从油气生产要素协同创造技术价值的基本特征,以及应对油气技术价值评估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分享经济、要素分配和技术创新等理论,从管理会计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的架构,确定了分享理论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原则、建设目标和重要内容。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为油气行业及国家有关部门准确评估油气科技绩效、提升激励水平,提供方法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②油气技术价值的分享本质、分享方式与方法、分享机制、分享管理等一系列理论构成了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的理论体系。进而根据中国油气产业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建设的措施:①加快油气技术价值评估制度建设;②建立支持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的管理会计体系;③强化技术价值评估的组织与人才管理;④建立油气技术价值化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技术价值评估成果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平台建设。结论认为,建设油气技术价值分享理论体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油气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可以为油气企业技术创新价值的评估和激励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油气储层岩石是一种典型的多孔介质。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流体的流出而孔隙压力下降,储层所受到的有效压力增大。储层发生变形并使储层多孔介质的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孔隙体积缩小、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在多学科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阐述了储层多孔介质变形的类型,并从多孔介质的微观物理特性(如物质组成,颗粒类型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排列方式、胶结方式以及孔隙内流体的类型和特征等)分析对其产生变形的影响。利用先进的仪器和改进的实验装置,分析了储层多孔介质因变形而使其孔隙结构、孔隙体积、孔隙度和渗透率所发生的变化。文章对储层多孔介质变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受变形影响较大的油气藏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生产措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优势进入集群化作业的发展,现有的矿物分析技术已不能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采集、解释难以定量化、可视化、共享化、多维化等制约现场地质服务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在回顾矿物分析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划分技术发展阶段、分析各阶段主体技术特点,结合各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对钻探现场矿物自动化分析技术的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矿物分析技术发展可分为人工分析、半自动化分析和自动化分析等3个发展阶段;(2)自动化分析技术在岩石的纳米级图像采集、岩性自动定名描述、储层快速识别与评价、自动化专家解释系统等方面的优势突出,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矿物分析技术发展的新需求,并拓展出新的服务空间和应用领域;(3)Roq SCAN等新技术具有现场化、快速化、参数多维化、解释一体化、应用多角度化的优势,在随钻精细地质评价、工程优化、压裂优化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结论认为,矿物自动化分析技术将推进录井等现场地质服务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改变和服务领域的拓展,有望在未来远程录井中扮演关键性技术角色。  相似文献   

19.
管状容器气体燃爆泄放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过程中管状容器气体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过程工业的安全生产。为预防这类事故,通常会在容器上安装泄压装置,这就要求对该类容器进行防爆泄压设计。对管状容器气体爆炸泄放过程进行分析,特别是容器内压力发展特性的分析是进行防爆泄压设计的关键。为此,首先分析了管状容器内气体爆炸泄放过程,根据其燃爆发展规律建立了描述整个泄爆过程的物理模型。从能量守恒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出发,结合气体状态方程、绝热压缩方程和气体泄放速率方程建立了泄爆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时刻燃爆压力、压力上升速率、火焰位置和火焰传播速度。另外还讨论了泄压面积和泄爆压力对泄爆过程的影响,对于该类容器的防爆泄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油气藏盖层封闭性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盖层直接决定了油气富集规模,大中型油气田盖层岩性主要为泥岩、膏盐岩和碳酸盐岩。近几十年来,盖层封闭性研究在封闭机理与评价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不同学者先后提出了毛细管封闭、水力封闭、超压封闭和烃浓度封闭机理,针对不同封闭机理建立了盖层封闭性评价行业标准,在区带评价和勘探目标选择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盖层封闭性主要是静态评价,经历多期埋藏-抬升的盖层封闭能力是变化的。金之钧等建立了盖层封闭能力动态演化过程定量评价方法,利用埋藏过程孔隙度-毛细管压力、抬升过程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关系和OCR定量预测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变化过程,为多期构造演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提供了合理依据。基于对以上机理和方法的研究,指出断层、构造裂缝和水力裂缝是盖层完整性破坏的关键因素,明确了油气穿越盖层运移条件,为寻找次生油藏提供了思路。断裂和裂缝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对盖层完整性破坏取决于盖层岩石力学特征,即盖层脆-韧性变形,基于泥岩密度和岩石力学特征建立了泥质岩脆-韧性变形转换判别方法;基于拜尔利摩擦定律和盖茨准则建立了膏盐岩脆-韧性变形转换判别方法,明确了断裂和裂缝在脆性、脆-韧性和韧性盖层中形成演化机理和对盖层破坏作用。现今,盖层封闭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包括不同级别盖层对油气保存的影响,宏观地质因素对盖层封闭能力的影响,泥页岩岩石成岩阶段划分及封闭能力动态演化过程,盖层脆-韧性转化及破裂条件定量表征,深层断层对油气输导和保存,盖层完整性定量评价方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