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拟定液压系统时,有些设计人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主回路的作用原理和结构组成上,而在液控阀及液控回路的设计上容易出现失误,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本文就这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1 液控单向阀方面图1为外泄式带卸荷阀芯的双液控单向阀用来锁定液压缸的回路,用双液控单向阀来实现液压缸的准确定位。由于系统中的换向阀中位机能为O型。当换向阀切换至中位时,油缸至换向阀间的油路被锁死,此时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路仍存在压力,使液控单向阀仍处于开启状态,不能立即关闭,活塞也就不能立即停止,产生了窜动现象。造成上述…  相似文献   

2.
日前,在调试一批产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某液压件厂生产的ZZS16A型叠加式液控单向阀在结构尺寸上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液压原理如图1所示。图1有关液压原理图在调试过程中,大部分系统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油缸保压压力从14MPa下降到11MPa,压力表发出信号给电液换向阀通电补压时,油缸后腔压力上升缓慢甚至不动,而系统压力已达14MPa。开始,笔者设想这可能是因在大流量情况下,电液换向阀阀芯受到背压不能换向所致。在多次拆装、改制电液换向阀(内控内泄改内控外泄)无效后,笔者发现在拆去液控单向阀的单向阀后,系统所有动作一…  相似文献   

3.
周玉海 《机床与液压》2015,43(4):131-133
主要概述二通方向插装阀在油压机上的典型应用,为二通方向插装阀的应用提供参考。介绍二通方向插装阀的控制原理以及用作单向阀、液控单向阀、二位二通电磁阀、三位四通电磁阀及衍生组合控制的控制原理。介绍动态插装阀的应用,实现插装阀芯的快速开启和关闭,而且阀芯关闭可靠,主要应用在需要主动控制插装阀芯开启或者关闭的场合。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带有双向液压锁的锁紧回路的AMESim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在油缸负重下,液压锁内阀芯复位弹簧刚度对液压锁及其回路动、静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缸在保压锁紧时,液压锁阀芯不同的复位弹簧刚度影响液压锁闭锁时阀口的大小,进而影响油缸下滑量大小。研究结论为液压锁的设计及锁紧回路参数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沈姝君  魏爱平 《机床与液压》2015,43(14):187-188
将液压油缸与单向阀集成,通过液控单向阀控制油缸油液流道的开启和闭合来实现油缸往复动作的启动和停止。油缸的密封性能不仅仅依靠油缸自身密封件的密封作用,而且增加了一道单向阀的油道截止的密封功能,提高了液压油缸密封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王元荪 《机床与液压》2007,35(8):255-255
升降台制动及空载泄荷液压系统,适用于剧场液压升降乐池或升降舞台,可防止升降台液压系统泄漏而产生的下沉,同时系统兼顾空载泄荷的功能,在油缸的下腔入口端接入两件串连联结的外泄式液控单向阀,其泄油口直接引入油箱,上端的液控单向阀的控制油路接入油缸的上腔主油路,  相似文献   

7.
压铸机内置单向阀压射系统,主要解决传统压铸机利用浮动活塞增压的三级压射系统建压时间相对较长引起的缺陷问题.安装在增压活塞杆内的带弹簧复位的内置单向阀,可以借助弹簧的力量快速关闭锥面开始增压,缩短了建压时间.在压射活塞右端与内置单向阀之间增加压射活塞缓冲结构,慢压射时进油口的大小随着压射活塞移动而逐渐增加,实现了慢压射速度匀加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压力机锁紧回路的作用是在执行元件不工作时,准确地停留在原来位置上,不能因泄漏或外界因素而改变位置。采用锁紧回路可以起到保压作用,防止泄漏,保证负重油缸活塞稳定,确保机械正常工作。以压力机的3种锁紧回路如换向阀中位机能、双液控单向阀以及平衡阀锁紧回路为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利用AMESim对锁紧回路进行了仿真,并在液压试验台上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仿真得到的液压缸位移曲线与试验台测试所得的位移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在液压控制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一个具有特殊重要作用的普通液压元件——液控单向阀的密封可靠性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怎样才能确保密封可靠性,满足高精尖技术领域的要求?本文将就高性能液控单向阀的柔——刚密封结构的可靠性进行研究。 1 柔——刚密封结构的特点柔——刚密封结构的液控单向阀结构见图1,它由阀体、阀座、滑阀、活塞组成。分导  相似文献   

10.
平衡回路中液控单向阀反向开启控制压力的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液控单向阀和单向节流阀等构成的平衡回路,本文推导了不同结构型式下的液控单向阀在反向启动时所需的控制压力;分析了影响液控单向阀反向开启的关键因素,并就在系统回路设计和液控单向阀选用上应注意的事项作了简要的陈述。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小电静液伺服系统的流量脉动,提出一种基于主动单向阀与电磁直线执行器的主动配流式电磁直驱静液作动器。建立电磁直线驱动单元和主动单向阀的动力学模型,研究该系统流量脉动和流量大小的特点,分析主动单向阀阀芯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对作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阀座直径、降低阀芯行程会减小液压缸的最大输入流量;柱塞开始单向行程及到达死点位置的时刻与阀芯运动启闭同步时,系统内不会出现回流并显著减小了流量脉冲现象;与被动配流式电磁直驱静液作动系统相比,主动配流式作动系统能够明显提升系统净流量,抑制系统流量脉动。  相似文献   

12.
液压系统中液控单向阀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实际出发,介绍液压系统中液控单向阀的应用特性,用具体实例分析了几种液控单向阀使用不当情况的原因,给出了正确选用与合理使用液控单向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充液阀是用于液压传动系统或液压缸充液和排液的一种特殊的液控方向阀。液体可以正反两个方向通过充液阀。在冲液时具有单向阀的性质,在0.02MPa压力下,充液阎主阀芯就自动开启。液体反方向流动时。受阀控制缸的控制。充液阀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液压油缸空行程速度和回程速度,进而提高液压设备机械效率。向液压油缸充液,有效地避免了吸空现象,消除了由吸空造成的液压系统器件的损坏,也减少了液压设备的故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大流量液控单向阀在反向开启时的冲击特性、减小振动与空化、减少卸载时间。选取了3种不同结构的主阀芯,以冲击压力30 MPa、流量1 000 L/min作为基本参数,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气液两相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空化作了探讨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通过冲击实验系统对不同主阀芯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流体在流经阀芯区域时压力明显降低,且通过阀芯节流口时,由于过流面积突然变小,流速增大,在主阀芯侧产生了空化区域,而且阶梯式的节流结构能有效减小空化的区域、降低空化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冲击卸载时阶梯式的主阀芯压力振动较小,为28.41 MPa,流量上升梯度为4.86×10~5L/min~2,卸载时间为711 ms,说明其开启更加迅速,动态性能更优越;同时说明阶梯式的节流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液控单向阀在卸载过程中的压力振动,提高响应速度,增强冲击性能,降低空化,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和空化指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多路换向阀而言,稳态液动力过大会导致阀芯运动卡滞、换向阀操纵性下降。通过AMESim与Fluent软件联合仿真,发现稳态液动力峰值往往在阀口小开度时出现,且方向趋于阀口关闭;在阀芯复位过程中,稳态液动力在操纵力中最大占比为25.12%,阀芯在稳态液动力的影响下会获得过大的操纵力,破坏阀芯行程与复位弹簧力本身具有的线性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基于流道改造法与特殊阀腔法,提出一种滑阀稳态液动力补偿方法,即在阀芯上设置一种挡流凸台。对改进后阀芯进行流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凸台直径越大,降低稳态液动力的效果越明显,最多可以降低65.18%。但是过大的凸台直径会改变多路换向阀对应阀口的通流面积和水力直径,影响换向阀的压力特性,使得改进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以一种大流量比例方向阀为研究对象,利用AMESim软件搭建仿真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关键结构参数进行改进,获得最优化响应特性。将回液阀芯响应时间、进液阀芯开启和关闭响应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研究环形阻尼孔、回液阀芯外径、控制腔直径和锥阀口直径4个因素对比例方向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回液阀芯外径对回液阀芯响应时间影响显著,控制腔直径对进液阀芯开启响应时间和关闭时间影响显著;最优结构参数为环形阻尼孔径2.0 mm、回液阀芯外径30 mm、主阀控制腔直径25 mm、锥阀口直径31 mm;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比例方向阀的回液阀芯响应时间减小22.72%,开启和关闭响应时间分别减小34.29%和66.44%,满足优化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连续热镀锌生产线上液压AGC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原系统进行了改造.在改造中,通过在原液压阀块的电磁换向阀和液控单向阀处叠加新阀块,将电磁换向阀的A口和B口隔离,同时将与液控单向阀控制油口相连的管路由回油管路改为泄油管路,从而降低了控制油口X的压力,完善了原液压系统的功能,保证了该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
设计建立了液动多路阀阀芯运动过程测量试验台,获得了快速操作先导手柄时液动多路阀的主阀芯位移、主阀芯两端压力、阀油口压力及油缸位移实测信号,得出阀口开启和关闭的时间、主阀芯运动最大速度和加速度等特征量,呈现出液动多路阀主阀芯位移、阀口面积变化、进出油口压力和油缸位移的时间历程.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液动多路阀瞬态过程、工作特性及设计具有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空作业车在提升不同质量的货物以及提升货物过程中电液伺服俯仰机构的力负载变化引起的系统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综合传统PID与H_∞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案。推导了电液伺服俯仰机构的状态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H_∞状态反馈控制器,包括定义性能评价指标、构建广义系统、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求解状态反馈阵。应用Simulation X环境下建立的集机、液、控一体的高空作业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不同质量的负载时高空作业车都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张洪督  孙涛 《机床与液压》2014,42(9):145-147
介绍自移式机尾液压调高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影响自移式机尾液压调高系统动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AMESim软件对液压调高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得出液压调高系统活塞速度、位移和液压缸下腔工作压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了不同泵流量和液控单向阀阀心直径对调高动态过程的影响,为自移式机尾液压调高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