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年关于“建筑与文化的讨论中,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后现代”与“CONTEXT”(文脉)作为了讨论中的热点。几乎一夜之间,这二个词汇成了建筑师们的口头禅。当然,讨论的理论性终归还是严肃的一人们在作为观念的设计意识中并未达成全然的一致,只是人们发现用“后现代”与“CONTEXT”(以下简称“文脉”)去分析、品评中国当代建筑文化特征,以及预测、设计中国今后建筑艺术的发展更为直截、方便和满意罢了。就这一现象的产生来看,无疑反映出建筑师们对中国建筑艺术的何去何从充满着焦虑  相似文献   

2.
1城市空间文脉内涵的解读
  1.1文脉的源起与借用
  文脉源起于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所推崇的“以我为主”、技术至上、仅凭借功能进行创造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机器式”建筑产品的批判,及对其造成城市建筑整体失序、原有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丧失和人们的心理秩序受到损害等后果的反思。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是后现代主义三大理论支柱,文脉主义中的文脉就是对英文CONTEXT的借用(CONTEXT原是语言学中的术语,表明语言环境中的上下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文脉(CONTEXT)最早起源于语言学的翻版,意思是文化上的脉络和文化承上启下的关系,文脉是物质和空间的概念,也是时间与动态的关系。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的过程,其最大载体是建筑。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历史形成的街巷、胡同、牌坊等城市形态,会更加真实地记载着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历程。历史可以质疑和批判,但却无法改变。建筑设计提倡文脉,并不是为了眷恋过去,而是强调个体建筑在建筑群中的连续性。文脉  相似文献   

4.
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性较高的应用学科,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外形上,同时也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体现的是我国建筑学发展历程,近代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中文脉的表达越来越浓厚,通过对古建筑设计中文脉思想的探究,可完善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及传承方式,同时加强建筑设计领域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历史、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对古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及历史价值做出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初探古建筑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文脉思想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19,(3)
文章探讨了从1978年至2018年当代中国建筑实验的演进过程,并运用关键词的分析方法辨析了该过程四个主要阶段中设计文化的范式变化,即从"创作"(1978-1991年)到"实验"(1992-1999年)到"本体"(2000-2012年)到"研究"(2012-),进而呈现了中国建筑实验作为一种持续的回应的内涵及其变化的思想线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发展,"千城一面"、"万象一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其负面影响的扩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与建筑的人文发展,"文脉主义"、"地域文化"等理念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领域应用更加广泛。该文从"文脉主义"理论入手,在理解其内涵及文脉主义建筑观的基础上,通过对宜昌市五峰客运中心站的建筑创作实践,进一步了解"文脉主义"的内涵和文脉主义建筑观,并对"文脉主义"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策略性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梁影君  华晨 《规划师》2008,24(2):14-18
后现代理论认为城市充满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应重视对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人的多种需求,主张用动态、高兼容性、可持续发展和延续文脉的方法去解决城市问题和规划城市.基于后现代规划设计理念,在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中可借鉴"嫁接更新理念",重视对历史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实施"弹性发展单元""刚性 柔性"的功能控制,协调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建筑设计在学习和汲取现代主义思想精华的同时,应该思考更具中国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建筑师应在设计中充分考量所在地区建筑与城市的文脉,以地域特色、地理特性作为设计中的影响因素,给予设计精神意义与文化内涵。应用现代科技与技术实现建筑,在实现建筑与时代接轨的同时保留其本土性与个性,引领中国建筑的新一代风潮。  相似文献   

9.
金磊 《建筑》2014,(23):38-39
<正>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形象和城市文脉的载体,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因为只有中国设计与中国风格,才能让中国城乡体现华夏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国建筑文化该如何复兴传统文化、又该怎样在传承中找到自信?如何让建筑文化研究与传播成为国家治理建筑现代化的思想动力?如何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瓶颈中弥补国民建筑文化素养的"空缺"?如何真正以华夏民族文化之力,在坚守中创新探觅中找到中国建筑与中国设计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0.
吴涛  梅洪元 《华中建筑》2008,26(10):148-150
为探索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新建筑与历史街区的文脉和谐,论文通过文脉遵从及文脉并置的两种不同建筑设计方法的分析,指出当前各种相关建筑实践都注重了探索文脉延续与文脉创新。同时指出由于各城市的新地域建筑文化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因此建筑作品引起了广泛的批评。文脉和谐设计方法需注重建筑美学标准的统一和建筑文化内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枞 《华中建筑》2010,28(7):193-195
该文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载体,运用古城地域历史文脉特征的装饰符号作为城市景观创意元素,在城市"地域特色沦丧"局面日益突显的情景下,探寻了当代古城景观如何在设计中将城市传统文脉特色与建筑装饰文化品质进行和谐整体性规划,建构地域景观在传承楚文化应用与功能需求中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新理性主义运用的类型学,早在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就已经提及了。而现代类型学则是在二战后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运动中兴起。此时类型学的思想强调建筑的组织,整体性与地方性。后现代大师极富差异性的设计为区域的文脉作出了贡献。其中以瑞典的马里奥·博塔追随者甚多。本文就以此展开,讨论当代类型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挖掘当地文化特征过程中提炼建筑主题素材,并据此梳理围绕城市体育建筑的诸多关系、确立反映体育精神的建筑主旋律,是将建筑群作为一个整体地标融入城市脉络的有效方法。结合金华市体育中心的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回顾,同时结合各单体在群体中角色定位的设计分析,讨论了技术逻辑与城市文脉相互整合与平衡的意义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腾飞,我国的许多城市掀起了广场设计的热潮,人们对交往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在这诸多的广场设计中能充分反映城市文化和历史文脉的精品并不多见.反映在规划、建筑上,文脉代表的就是建筑所处的文化背景,同所有艺术一样,要让人们接受它,就要先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进行创造,然后再加以具体的提炼、抽象,使其具有艺术价值.在惠安城市广场的设计中,我们注重城市文脉,以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设计之先,在方案设计中既重视传统又不为其所囿,以人为本,从而对传统、环境、人的需求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承载着城市、校园的文脉和历史,它与传统建筑元素之间的对话,与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的结合,造就了中国图书馆建筑的民族独创性。该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新构的设计思路与高校图书馆设计结合的必要性。结合实例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重构的策略及其与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相结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文脉是文化的脉络,也是一种态度,基于文脉开展建筑设计已成为当下共识。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的建筑类型,很少有人关注文脉对于其设计的指导意义。应以文脉为切入点,引入在地文化元素,以具备历史位置感和文化体验感的设计赋予建筑地域归属感,引起文化共鸣。文章以江苏浩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基地设计为例,探讨了在满足产业园区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以当地文脉为依托,开展规划营建,让建筑融入在地文脉的意义,为当下产业园区规划营建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城市与建筑发展进程,从城市的适应性迭代、建筑作为微型城市的类型学解读、文化形式的转译与重塑3个层面剖析了王建国院士在其作品中呈现的都市性及其重要意义。文章指出,对公共性与文脉的双重考量是贯穿王院士研究及设计的关键性策略,城市视角下的建筑分析与设计方法则将帮助当代中国建构一种新的城市建筑学向度。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1,(2)
<正>意大利建筑师马里奥·贝里尼曾言,"一座建筑所承载的文化、文明以及所要应对的环境因素,比一件家具更复杂。……只有坚守住文脉,才能立足于时代。"从贝聿铭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到马里奥·贝里尼卢浮宫伊斯兰艺术新展厅,我们看到了设计立足于文脉与时代的旷世之作。设计,是美的哲学;文化,是设计之魂。设计的文化脉络,延伸向上,可谈中国设计的传统文化脉络;向下关注,绚丽多彩的地域、区域设计文化。发现中国设计之美,探寻设计中国之魂,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设计妙手,玉砌雕阑;技艺匠心,点石成金。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文脉、意志"的范畴概括了嘉庚艺术中心的设计原则,依托"嘉庚风格"表达了厦门地域建筑文化的"意志"。嘉庚艺术中心与周边建筑群互为映衬和依托关系,共同形成街区的"文脉"特征。运用现代建筑空间理论、历史建筑类型及"对称、比例、秩序、韵律"等古典设计手法,以"传统展现现代"的方式,创造了跌宕开阖、序列有致的现代主义的空间形式,也是对厦门地方性建筑形式的具体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四川建材》2017,(2):75-78
结合江西省展览馆改造工程方案的实际案例,建议该工程命名为"南昌城市文化建筑艺术博物馆"保护与更新工程,并从建筑文化角度提出该博物馆陈设内容设想及具体建设措施。主张重要历史文脉城市建筑保护更新需表里如一,城市更新需在市场模式之上,回归城市历史文脉的有形价值,传承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