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樱桃 《食品与生活》2014,(11):42-42
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黏稠绵密。广东人更是把食粥提高到更高的水准,各种肉粥、海蛎粥、皮蛋粥等应有尽有,成为食粥的大省。其中,潮汕粥最为人熟知,且流传已久。如今,"潮粥记"将潮汕地区的粥文化带入上海。  相似文献   

2.
茉莉 《中国烹饪》2011,(6):102-104
《随园食单》里对粥有个非常精确的定义:“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广东的明火粥正好能对此做一个完美的诠释。因为天气炎热,广东大部分地区的人喜欢以粥作为调理养生的方法,在粥中加入各种食材,不仅味道好还有养生保健的功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人素喜食粥,各式生滚粥早已被国人所熟知。现在从粤菜发祥地顺德刮起了另一股粥旋风——粥底火锅。在我们期待的眼光下,师傅把一个大砂煲端上了桌。一揭开盖,顿时感觉异香扑鼻。  相似文献   

4.
入乡观吃     
广东人买鱼和买肉都是几两一买。他们有个习惯,从来不吃死鱼。想买鱼的人指着喷氧池里看中的鱼,就叫老板用网将鱼捞起,从头到尾横劈一半,用稻草一提,付了钱后整个买卖就算结束。留下的另一半,鱼尾还在掀扑着,很快也会被人买走。后来才知广东人喜欢大清早起来喝粥,买几两鱼或肉剁成末,和粥一起熬。那鱼粥和肉粥的味道的确不错。  相似文献   

5.
广州喝粥记     
广东人本爱吃粥,由大米熬成。讲究一点的加上腐竹(碎的)和白果,叫“白粥”。用猪骨、鱼皮熬成清汤煮粥的叫“底粥”。更讲究的在“底粥”中加瑶蛀、大地鱼,称“艇仔粥”。在“白粥”和“底粥”中还可以加各种鲜品(肉类、鱼类),著名的有“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牛粥”、“猪红粥”、“鱼生粥”等。每一种粥都是用“白粥”或“底粥”在高度的滚沸中加上各种不同的物料,再加葱花、香菜末和炸得松脆的“麻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潮汕粥和杂咸的丰富多彩,潮州菜的美味传奇,甚至潮汕人独特的体质和思维,都可能与潮州粥有莫大的干系。在最想吃碗热粥的时节,让潮菜美食专家张新民带你走进一个令人称奇并心生向往的粥之故乡。在潮汕人的美食世界中,一离不开茶,二离不开粥。很多人去潮汕,是为了体验当地人的茶文化。不过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一样很重要的食物,虽平淡却非凡,从古至今都在滋润着潮  相似文献   

7.
正广东人饮食结构的大不同北京工体附近有一条中国红街,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家有着10年品牌经营之久的粥店——珍滋味港式粥火锅。早先从一个香港朋友手里把店接手过来,并非餐饮行业出身的赵老板却将店里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不仅留住了原有的很多香港老顾客,又吸引来了更多北方人的目光,将大家对于粥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皮蛋瘦肉粥     
皮蛋瘦肉粥是一种在中国广东很常见的粥,以切成小块的皮蛋及咸瘦肉为配料。皮蛋瘦肉粥在香港很受欢迎,所有粥面专门店及中式酒楼都必有这种粥提供。  相似文献   

9.
正冒着热气的白粥、薄薄透明的鱼片、细细的姜丝和绿绿的葱花,奶奶用筷子夹起鱼片,放进热粥里……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好吃且有趣的粥:生的鱼片,放入粥里就熟了。一直以为那是上海的粥品,直到因工作调动来到广东,才知道那是顺德的"鱼生粥"。"顺德"是我从上学开始便在各种表格的籍贯栏里填写的两个字。一个毫无认知的地方,就这样如影相随跟了我几十年。后来到珠海工作,"顺德"不再抽象,不再有距离感,同事里有顺德人,街上招牌也时见"顺德",而饭店里的顺德  相似文献   

10.
广东早茶     
正广东的早茶,从早上5颐30可以从容不迫地吃到上午10颐30,简直是在磨洋工。不同于江南茶楼的纯粹喝茶,广东的早茶则丰富得奢侈。茶,只是个借口,更广泛的是广式点心。点心有干有湿。湿点以粥花样最多,香米粥、紫米粥、皮蛋粥、香菜鱼片粥、肉末蛋黄粥之类;干点嘛,以精致为佳,皮子透明,好像玻璃纸裹着馅,如饺子、云吞、水晶包、奶黄包、叉烧包,里面的馅抱紧成团,咬得出弹  相似文献   

11.
粥与历史划分 倘若以粥去划分中国历史,那么,几千年来基本是:大多数人还有粥喝的朝代;大多数人都无粥可喝.不得不去改变生存的环境,以争取进入到还能喝上粥的朝代。  相似文献   

12.
信时 《美食》2009,(10):54-54
粥能养胃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泡饭伤胃也经常听说,但不少人觉得泡饭和粥有多大区别呢,以致会伤胃?其实,若说粥的定义,那就一定要说到清代大才子兼美食家的袁枚。他深谙烹粥之道,描述得极其到位:“见水而不见米,非粥也;见米而不见水,亦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相似文献   

13.
《餐饮世界》2014,(8):58-67
正"粥"是中华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内涵,更是在多变的食材上时常带给人们惊喜,很多人瞄准了"粥"市场开始大作文章,但经营之后往往发现,单是一块"粥"的牌匾,就让众多商家背上了沉重的担子,面对纷纷倒闭关门的粥店,很多人开始望而却步。这一切只是因为:做粥,一定要懂粥。人与粥与粥更像是一对儿相伴已久的夫妻,相濡以沫,无法分离。人们不再追求珍馐美食,开始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粥,再一次在这样的历史激荡中洗净了身上淤积的泥土,露出了它本来的靓丽。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味亦必淡。如同奢  相似文献   

14.
分粥     
《今日印刷》2009,(6):50-50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每天轮流来主持分粥。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每个人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  相似文献   

15.
广东人一向讲究喝汤,认为花几个小时煲的靓汤,“精华”都在汤水里,通常喝汤就行,肉当“渣”丢弃,这种观念也往往被运用于育儿上。我曾遇到很多为人父母或爷爷奶奶者,不辞辛劳地给孩子熬骨头汤、鱼汤饶粥,喝汤喝粥但不给孩子吃肉,  相似文献   

16.
粥,古称饘、酏、糜、餬。饘是厚粥,酏是薄粥,糜是烂粥,餬是粉粥。古今中国人,不分阶层及贫富,不分民族及宗教.皆嗜同俗和习为之。谁能说自己平常没喝过粥?谁又经意自己一生中喝过多少次粥?  相似文献   

17.
郑爽 《四川烹饪》2003,(7):16-16
我国古代有不少名士视粥为养生之妙品,他们把粥称誉为:“资生育神丹”、“滋养胃气妙品”、“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食粥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益处。古往今来,粥都是国人普遍喜爱的一种食疗佳品,尤其是潮州人和闽南人最喜啜粥,每年365天,几乎天天离不开粥。根据古籍记载,远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已懂得用米煲成粥供给肠胃欠佳的老人食用。《礼记·月令》载曰:“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完杖,行麋粥,饮食。”可见中国人食粥的历史悠久。粥的品种丰富多彩。徐珂《清…  相似文献   

18.
艇仔粥     
正在中国,能够把粥做得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还数粤港人。香港的粥品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粥又是什么呢?不少人会说皮蛋瘦肉粥或者鱼片粥,因为普遍、常见,性价比也合适。在我看来,粥品中最有名气的恐怕还是艇仔粥。因为这粥有来头,有故事,所以就有了文化,有了意头。内里的人文情怀很值得品味,也很值得回味。艇仔粥是什么粥?顾名思义,是一种来自艇仔的粥。"艇仔"又是什么?是一种小渔船,或者称"舢板艇"。香港人爱把小  相似文献   

19.
古人称,粥为“世间第一补人之品”。讲究饮食的香港,把味粥当作一种老少皆宜,其味无穷的美食。 味粥,是指在煲好的“粥底”中加入其他用料烹饪而成的一种粥品。要味粥靓,须讲究“粥底”好。“粥底”以柔软、香滑、够绵而依稀可见米粒形为好。  相似文献   

20.
相传七个人同居,每天分食一桶米粥聊以果腹,然而天天都感到粥不够分。一开始,他们一周抓一次阄,决定周一到周日分粥的人选。结果只有自已分粥的那一天是吃饱的。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位信得过的人来分粥,其余的人为了多分一点粥便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腐败就此产生。接着又实施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