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魏月媛  李理 《食品与机械》2016,32(3):4-11,108
进行火麻仁油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火麻仁油不具有急性毒性,对雌、雄小鼠经口MTD最大耐受量均大于40 mL/kg·体重,属无毒级。Ames试验显示火麻仁油不具有致突变性,且不影响小鼠红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对于小鼠精原细胞的分裂分化、精子生成和细胞学形态无明显影响,表明火麻仁油没有遗传毒性和致畸性。90d喂养试验中期和末期血液学检查、末期血液生化检验、脏器检查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在各剂量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表明火麻仁油不具有亚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2.
赵庄 《食品工业科技》2017,(21):319-323
火麻仁油具有多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生育酚、叶绿素、植物甾醇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改善记忆力等功效。本文对火麻仁油的化学组成、药理功能及安全性进行阐述,为开发火麻仁油保健功能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并比较LTP与合成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LTP在火麻仁油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且抗氧化效果与添加量有关,最适添加量为100 mg/kg。在相同添加浓度(100 mg/kg)条件下,经7 d 60℃强化氧化后,LTP、TBHQ及BHT对火麻仁油过氧化值抑制率分别为50.9%,75.7%和11.2%。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火麻仁油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对其生物活性功能的研究概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火麻仁油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火麻仁油在应用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通过加热试验和烹调试验考察了火麻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VE含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加热及烹调试验,火麻仁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有所增长,同时不饱和脂肪酸、VE含量受到损失;加热试验过程中,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将加剧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和不饱和脂肪酸、VE含量的损失;烹调试验过程中,热锅冷油较热锅热油在抑制反式脂肪酸生成和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损失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黄芪茎叶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为黄芪茎叶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标准对黄芪茎叶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及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发现雌雄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250.00 g/kg BW,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大鼠90 d经口毒性试验显示,试验期间各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未见中毒表现和体征,大鼠眼部检查、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及血生化、尿常规、脏器重量及脏体比等指标均未见损害性影响,解剖及组织学观察也未见明显与试验因素有关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15.00 g/kg BW。结果表明黄芪茎叶在本条件剂量下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7.
通过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小白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试验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对甘草油的毒理学进行研究,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甘草油对小白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剂量LD 50>15.0 g/kg·BW,判属无毒类。小白鼠精子畸形遗传毒性试验为阴性,表明该受试物甘草油无致突变作用。在大白鼠30 d喂养试验中未见动物健康状况、生化、血液学指标和器官组织形态的异常变化,据此初步估计甘草油的最大无作用剂量>5.0 g/kg·BW,为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50倍。说明甘草油无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曲酸对动物的毒性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曲酸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急性毒性实验、105d喂养实验。结果:曲酸对小鼠有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LD50为2571mg/kgbw,在105d大鼠喂养实验中,曲酸对大鼠生长发育、总食物利用率、血液生化指标、多个脏器的脏器系数,以及部分血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但曲酸使雌、雄鼠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明显下降,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加,各剂量组之间有剂量-效应关系,T3、T4有下降趋势,500mg/kgbw组少数动物出现了睪丸发育不良、甲状腺间质增生、肾脏和肝脏部分病理改变。结论:曲酸属低毒物质,长期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影响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及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9.
李文治 《中国油脂》2021,46(11):87-92
研究了藻油及其与火麻仁油混合物的辅助降血脂作用。将8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7组,其中6组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2周以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即进行4周干预实验,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0.85%生理盐水,药物组每日灌胃3.33 mg/kg立普妥,混合物组每日灌胃800 mg/kg藻油混合物,藻油干预组每日分别灌胃150、300、600 mg/kg藻油。实验过程记录大鼠的体重、进食量与饮水量,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的血液、附睾脂肪、肝脏,检测大鼠的血脂四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肝脏与附睾脂肪病理检测。结果表明:造模后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LDL-C水平显著上升;中、高剂量藻油及其混合物均可使大鼠血清TC(混合物除外)、TG、LDL-C水平显著降低,藻油呈现剂量依赖;藻油及其混合物干预后大鼠肝脏中含脂滴的肝细胞和多灶性泡沫细胞聚集例数减少。说明藻油及其混合物对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堆积有一定改善作用,藻油及其混合物均有辅助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白剌色素的食用安全性,并初步研究其抗氧化功能。方法采用急性毒性、Ames、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小鼠精子畸形和大鼠90天喂养试验对白剌色素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在90天喂养试验结束时,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白剌色素对雌、雄性小鼠经口LD50均大于30000mg/kgBW,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90天喂养实验各项结果均未见明显毒性。各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SOD、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剌色素在本实验条件下为无毒物,未显示有急性、亚慢性毒性及遗传毒性;血清和肝组织的抗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提示白剌色素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艳茹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12):60-62,68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汉麻籽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稳定的微胶囊乳化液的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0,心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1.5,乳化液总固形物质量浓度25 mg/mL.得到的微胶囊化汉麻籽油外型近球型,粒径大小在4~7 μm左右,溶解度>90%.  相似文献   

12.
于彤  张翠荣 《中国油脂》1998,23(2):59-61
对葵花籽油、线麻油的环氧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种环氧化工艺,得到了不同环氧值的产品,对产品的环氧值、折光率、碘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本产品作为增塑剂添加到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显示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火麻油、大豆分离蛋白、卵磷脂以及山柰酚为原料制备火麻油复合纳米乳液。研究在不同超声功率(100、200、300、400 W)下处理10 min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复合体系稳定性随超声条件变化的规律。通过粒径、Zeta电位、内源荧光光谱以及表面疏水性的测定可知,当超声功率为300 W时,由于超声处理的空化作用使体系分散均匀,蛋白质内部的疏水性残基暴露于表面,乳液的内源荧光光谱红移,荧光强度与表面疏水性均提高。通过测定样品的乳化性、乳析指数以及氧化稳定性可知,当超声功率为300 W时,乳液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这表明适当的超声处理有利于提升复合体系稳定性。研究结果对延长火麻油货架期有参考作用,对构建复合乳液体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麻籽油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麻籽含有约25%~35%的油脂,20%~25%的蛋白质,20%~30%的碳水化合物.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等.大麻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约为90%,其中必需脂肪酸的含量约80%.ω-6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3:1,是理想的人体脂肪酸摄入比例,并且还含有γ-亚麻酸以及丰富的生育酚和植物甾醇.研究表明,大麻籽油在降低胆固醇、抗氧化、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是安全无毒的,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15.
"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粉末油脂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的乳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喷雾干燥得到的粉末油脂进行了理化特性及贮藏稳定性评价.大麻籽仁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配比为蔗糖酯:单甘酯=9:1,乳化剂的HLB值为13.48,壁材用量为6.7%,明胶/麦芽糊精比为4:6,乳化剂用量为0.9%、大麻籽仁油与壁材比为3:4,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达到91.24%,粉末油脂产品含油率35.97%,表面含油3.15%,产品呈现乳白色表面光滑的球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籽油保健功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介绍了猕猴桃籽油的提取方法,并对其保健功能进行了试验评价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富含亚油酸、α-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天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来源之一,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保健功能,还可用于防治冠心病、痛风等心血管疾病,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将熟化火麻仁乳作为原料,以乳酸菌复配比例、菌种添加量、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为自变量,活菌数、酸度、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火麻仁发酵乳最佳生产工艺配方。实验表明:当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嗜酸链球菌复配比例为2:2:1:1.78、接种量为6.21%、发酵温度为39.42℃、发酵时间为7.12 h条件下时,模糊综合评价值最高,为0.927分,其活菌数、酸度及感官评分分别为1.9×10~8 CFU/m L、78 ~oT和8.74分。发酵后火麻仁乳的总糖、总固形物含量分别为69.29 mg/mL、6.08±0.22 g/100 g,与发酵前相比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酸、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99±0.34mg/m L、28.04±0.82 mg GAE/100 mL、27.11±1.34 mg GAE/100 mL,含量均比发酵前显著提高(p0.05)。抗氧化实验表明,当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50%时,发酵后火麻仁乳浓度分别为26.09 mg/mL、7.22±0.13 mg/mL,与0.25 mg/mL和0.13mg/mL生育酚相当,抗氧化活性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8.
黑莓籽油脂肪酸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从黑莓籽中提取籽油,用GC/MS方法对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测定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对黑莓籽油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黑莓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68.48%,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表明1 mL黑莓籽油的抗氧化能力相当于2.092 mg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火麻籽粕多酚的提取工艺及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火麻籽粕中多酚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4个方面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8%、微波功率311 W、微波时间3.2 min、微波温度50℃、液料比50∶1(mL/g),在此条件下火麻籽粕多酚实际提取量为5.86 mg/g,与理论提取量相对误差仅为0.34%。试验所选浓度范围内,相较于VC,火麻籽粕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更强,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