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提出了一种基于角点检测、AdaBoost算法和C-V方法的平面旋转人脸检测及特征定位方法.方法首先根据AdaBoost算法训练样本得到脸、眼、鼻、嘴4个检测器;然后以角点作为眼睛的候选点,枚举任意两个角点构造可能的人脸区域,并在区域内运用人脸检测器进行检测;接着利用眼、鼻、嘴检测器检测出人脸特征所在的矩形区域;最后利用C-V方法从各个特征区域中分割出人脸特征的轮廓,进而得到人脸关键特征点的位置.在CMU平面旋转测试集上的检测率为94.6%,误报24个,提取出的特征点位置准确.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4.
5.
针对复杂环境下基于肤色模型的人脸检测误检率较高以及Adaboost算法对高分辨率图像时间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肤色模型和皮肤纹理特征以及Adaboost级联分类器的人脸检测方法,并改进了基于纹理刷色阶偏差法的皮肤纹理特征提取方法。该算法充分融合了肤色模型简单快捷、皮肤纹理突出的特性以及Adaboost级联分类器检测率高等优点。实验表明,该方法检测率高且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7.
9.
文章基于当今最为流行的AdaBoost算法,训练出自己的人脸检测级联分类器,通过对人脸图像方差特点的统计分析,确定了人脸方差的阈值,增加了方差预处理.增加方差预处理后训练出的级联分类器在人脸检出率相对较高的前提实现了检测速度的提升,增强了人脸检测的实时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图像识别算法对疲劳驾驶检测精度差、准确率低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利用人脸图像特征提取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首先将实时采集到的车辆驾驶员面部图像进行预处理,借助Dlib检测出图像中的人脸区域并进行人脸图像特征点的标注,然后使用基于眼睛纵横比(Eye Aspect Ratio,EAR)的方法进行图像中人眼疲劳特征的识别,基于嘴唇纵横比(Mouth Aspect Ratio,MAR)的方法进行图像中嘴部疲劳特征的识别,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将两种特征融合起来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定位出特征点,疲劳检测的识别率达84.29%,可以有效地识别出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脸检测问题中快速性与准确性难以同时满足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将肤色和脸部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人脸.由于通过基于肤色的算法能快速定位出人脸大致位置,因而检测速度能达到实时的要求;同时利用脸部特征进一步细检,可保证检测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2.
论文针对彩色图片的人脸检测在复杂的背景下检测难度大、检测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将非线性分段色彩变化的肤色模型、Gabor特征提取和多层感知机MLP分类决策相结合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自适应的光照补偿,根据非线性分段色彩变化建立的YCb'Cr'肤色模型筛选出潜在的人脸区域;然后对潜在人脸区域进行Gabor小波特征分析,利用MLP网络进行分类判别。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此算法计算复杂度低、检测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基于红外图像的行人检测技术在夜间场景监控、汽车夜间辅助驾驶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红外图像分辨率低、信噪比高等因素影响,当前的很多方法性能不佳。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通道的红外行人检测算法。利用快速特征金字塔技术在红外图像上进行了滑动窗口检测。实验结果证明,相对于其他常规算法,该算法在实时性和鲁棒性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