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学气相沉积(CVD)炭/碳复合材料(C/C)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主要介绍了炭/炭复合材料(C/C)的化学气相沉积(CVD0制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热解炭的组织与沉积机理。概括了VCD的基本方法,如等温法、压差法、热梯度法等。分析了温度、气流速率、气体浓度、预制体及孔隙的形状大小状况等对CVD过程的影响。列举了热解炭的组织,包括光滑层、粗糙层、各向同性体碳以及它们的变体,并对其生长特征及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综述了热解炭的沉积机理,典型的有分子沉积、固态沉积、液滴沉积机理等。  相似文献   

2.
热梯度CVI制备炭/炭复合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中华  邹志强 《炭素》2003,(3):18-20
按预制件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同,可以认为,均热法及热梯度法是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两种基本工艺。对于圆筒或圆盘形工件,热梯度CVI具有增密快,炭的有效利用率高,可实现工业规模化生产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CVI工艺。本文介绍了热梯度CVI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结合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前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分别以丙烯、糠酮树脂和煤沥青为前驱体制备了密度在1.85g/cm3以上的三维炭/炭(C/C)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沥青炭、热解炭+沥青炭以及热解炭+树脂炭结构(分别为A、B、C组)的等三种不同炭基体C/C复合材料的增密效率与力学性能,采用排水法表征C/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及密度,利用扫描电镜进行炭基体的微观结构表征,采用万用电子力学试验机进行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在热解炭质量含量相同的前提下,树脂浸渍裂解增密速率低于沥青浸渍裂解工艺,树脂炭基体孔隙率低于沥青炭基体。不同炭基体结构的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次序为:热解炭+树脂炭双元炭基体最高,纯沥青炭基体次之,热解炭+沥青炭双元炭基体最低,分析原因为热解炭与树脂炭双元炭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高,而沥青炭为混乱无序碳结构,热解炭和沥青炭双元炭基体界面结合强度弱,因此力学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4.
王海青  赵建国  张素芳  郭永 《现代化工》2007,27(Z1):304-306
介绍了炭/炭复合材料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的基本原理.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与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是化学液气相沉积用液态烃作前驱体,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加快热解炭沉积的速率.研究了不同沉积温度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粗糙层、光滑层热解炭微观组织结构.研究发现用环己烷作前驱体当沉积温度为1 100℃时可以得到粗糙层结构的热解炭.  相似文献   

5.
选择整体针刺毡为预制体,致密化工艺采用气相沉积(CVD),以天然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为原料,制备C/C刹车盘。其热解炭以粗糙体为主,摩擦曲线平稳,没有湿态衰减,沉积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以环己烷为前驱体利用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采用针刺炭纤维毡为预制体,制备了具有光滑层和粗糙层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分析了在不同位置不同织构热解炭的形成机理。同时阐述了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原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利用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可以制备具有不同微观组织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CVD沉积密度对2-D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CVD法增密至1.34g/cm^3和1.61g/cm^3的两组试样热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作为对比,将另外两组起始密度相近的样品经过树脂补充增密至1.80g/cm^3以上,经热处理后也作了力学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发现,对纯CVD法增密的试样来说,密度高的样品的力学性能值也较高;树脂浸渍补充增密后,样品的和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纯CVD的低密度试样,浸前CVD起始密度高的样品的力学性能值也相对较高。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初步分析认为,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失效方式不仅受材料密度的影响,而且也受基体炭种类,性质,如可石墨化,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影响。相同条件下,石墨化度高的样品力学性能值偏低。  相似文献   

8.
炭/炭复合材料被成功用于许多领域,主要用作抗烧蚀、热防护和刹车材料,如飞机的刹车盘、导弹的头锥等.化学气相沉积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本文阐述了炭/炭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原理,论述了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机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种类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的特点,以及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炭/炭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抗氧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包埋浸渍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溶胶-凝胶法(Sol-Gel)和水热电沉积法以及近几年针对抗氧化涂层开裂问题各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归纳了碳化硼薄膜的主要特性以及近年来在功能陶瓷、热电元件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总结了目前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碳化硼薄膜的主要方法,包括磁控溅射法、离子束蒸镀法、经典化学气相沉积法(c-CVD)、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激光化学气相沉积法(LCVD)和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等,讨论了各种沉积技术制备碳化硼薄膜工艺中各种实验参数对薄膜生长过程的影响,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A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sedimentation from a suspension of two particle species of unequal densities and of different sizes.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thickness of various layers in the sediments are predicted using graph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The model predictions we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the particle size ratio was ≥ 108. When size ratio of the particles was 2.60 and 4.31 the agreement occurred in about 50 percent of the cases.  相似文献   

12.
ONACCURACYOFANALYSISOFOFHYDROGEN1前言我公司目前应用的氢气纯度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爆炸反应法,另一种是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法。几年来,人们对两种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曾有过褒贬不一的评论。这里我们也谈谈自己粗浅的观点。2爆炸法测定氢气纯度一定量的氢气样品与适量的空气之均匀混合物因反应后生成液体水而引起气体体积减少,减少的体积等于参加反应气体体积之和。其中l/3为氧气,2/3为氢气。根据氢气取样量和反应前后混气体体积之差,以及氢气在反应中的体积比例关系,可计算出样品的氢气纯度。计算公式式中:A一混…  相似文献   

13.
The different analytical methods propo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gypsum have been subjected to an experimental test. A combination method, consisting of a fusion with KHCO3 and determination of CaO by KMnO4 titration, the SO3 by Andrews method of titration of BaCrO4 has been found to give very reliable results with the least consumption of time.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摩托车油箱外观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销售的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改进工艺后的油箱涂装,该涂装体系提高了油箱外观的丰满度,降低了油箱涂装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有双官能团酸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存在时己内酰胺水解聚合过程动力学模型 ,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对不同温度下聚合产物组成和各影响因素对数均聚合度的影响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数均聚合度随进料中水、氨基己酸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其中水的浓度影响较显著 ,且在考察浓度范围内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浓度 [R]0 ≤ 0 0 0 68mol·kg- 1 时数均聚合度基本不变 ,而 [R]0 >0 0 0 68mol·kg- 1 时数均聚合度则显著减小 .无氨基己酸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时数均聚合度亦随水浓度增加而减小 .  相似文献   

16.
用两个形状指数表征粉煤灰颗粒形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厚根  马魁 《硅酸盐学报》1992,20(4):293-301
引用两个形状指数表征颗粒形状的概念,即先将颗粒形状近似为椭圆,再将椭圆图像分离:以圆为基准的颗粒宏观形状指数δ;以光滑椭圆为基准的颗粒轮廓凹凸度,即微观形状指数ζ。分析和发展了近似椭圆模型。并运用图像分析仪对粉煤灰、水泥样品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的两个形状指数δ和ζ都大于水泥颗粒。证明粉煤灰颗粒的球形度、表面光滑度优于水泥,而且,随着粒径增大,δ和ζ呈下降趋势,表明磨制颗粒越粗。(?)粒形状越不规则。文中还运用近似椭圆模型再现了颗粒的模拟图像。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technique serves to monitor instantaneous rates of loss of a volatile solute from a suspended drop during drying. A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 is used to monitor concentrations of SF6 released into a flowing gas stream from a suspended, drying drop. Simultaneously, the appearance and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rop are monitored with a video camera. This provides the wherewithal of relating instantaneous rates of loss of the volatile solute to particular event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rticle morphology.

Initial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with drops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glucose, sucrose, maltodextrin and coffee extract. The results clearly display the onset of the volatiles-retentive selective diffusion phenomenon. There is also substantial loss of the volatile component later in the drying process, when the drops undergo repeated ex ansion, bursting and cratering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f bubbles. These experiments appear to be the first quantitative demonstration of major losses accompanying changes in drop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8.
顾Fan 《煤炭转化》1993,16(4):62-67
本文以三种典型煤的碳燃烧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简单一维沉降燃烧方式和等温加热燃烧方式,实验研究了煤在快速加热条件下,其碳的初期和中,后期燃烧过程。以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煤的碳燃烧模型,变工况数值模拟了煤的碳燃烧过程,揭示了煤不同条件下的单颗粒碳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直链烷烃氯磺酰化反应的光催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系统采用氯气和二氧化硫作为气相原料,C18-17直链烷烃为液相原料,在光作用下进行气相氯磺酰化反应。由于该反应过程机理复杂,本研究采秀工程研究方法,对过程进行合理简化,导得该反应的动力学速率模型,并采用非线性多响应常微分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求得模型参数。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吻合,该模型可用于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20.
茶多酚提取方法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葛宜掌  金红 《精细化工》1994,11(4):52-5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现有茶多酚提取方法的现状以及近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价。这将有助于中低档茶的综合利用和茶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