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时变多径衰落信道下,接收到的CDMA信号功率变化较大,此时D—Rake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性能显著下降,将变步长LMS算法与基于主分量的相干合并引入到D—Rake(Decorrelating Rake)检测器中,构成一种变步长D—Rake,称之为VD—Rake(Variable step—size Decorrelating Rake)检测器。该检测器能克服原D—Rake检测器对信号功率变化较敏感等缺点,有效地改善了D—Rake检测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OFDM信道估计中的信道冲激响应(CIR)泄漏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域一维递归最小二乘(RLS)自适应信道估计算法。RLS滤波器的输入和参考信号被一个独立于信道统计特性的矩阵加权,降低了CIR泄漏的影响。该算法保持了一维RLS算法低复杂度的特点,运算量远小于二维RLS算法。仿真结果证明,在非整数采样多径衰落信道下该算法极大提高了一维RLS信道估计的MSE性能,使其逼近于二维RLS算法。  相似文献   

3.
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为切入点,针对TD-SCDMA系统,提出一种加入扩频序列的协方差矩阵求逆最小二乘恒模(SMI-LSCMA)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在SMI-LSCMA基础上,利用特定用户信号的扩频序列信息来锁定该用户接收信号,使权值向量更快更准确的收敛.经过仿真验证,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波束形成能力和较高的输出信噪比.  相似文献   

4.
TD-SCDMA系统基站端的智能天线通过波束形成能够显著减小多址干扰,改善通信质量。提出了一种加入扩频序列的协方差矩阵求逆最小二乘恒模(SMI-LSCMA)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在SMI—LSCMA基础上利用特定用户信号的扩频序列信息来锁定该用户接收信号,这样可以使权值向量更新算法更快收敛。经过仿真验证,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波束形成能力和较高的输出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评估了室内衰落信道不同扩展带宽条件下低复杂度SRake接收机的BER性能.信道模型为SV/IEEE 802.15.3 a模型.通过重采样算法将连续时间模型转化为离散时间模型.然而,重采样后,可分辨多径分量的幅度分布很难描述,因此通过仿真方法分析不同扩展带宽下SRake接收机性能.仿真表明对于一定数目的Rake支路和一定的接收功率,存在最优扩展带宽.最优扩展带宽随着Rake支路的增加而增加,且对于CM1到CM4模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针对快速Rayleigh衰落信道下,逐幸存路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MLSD)接收机中过于复杂的计算量问题和实时信道跟踪难题,综合采用了简化的Kalman信道跟踪算法和减状态的逐幸存路径(RSSE-PSP) Viterbi算法,实现了更简化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接收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简化了的Kalman-RSSE-PSP最大似然序列检测接收机,具有相对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误码率性能也优于同衰落率条件下采用递归最小二乘(RLS)-RSSE-PSP算法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接收机。  相似文献   

7.
一种酉空时调制的快速搜索译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系统产生的酉空时星座,提出一种快速的搜索译码算法.接收机产生一个星座点,与接收信号对应维相乘后,将各维乘积分量按照不同的累加方式累加,得到4个星座点与该接收信号的相关系数.新算法通过几次加减法与三次内积运算,可以节省产生另外3个星座点所需的计算旋转矩阵的乘法、旋转矩阵与基本矩阵的乘法以及这3个星座点与接收信号的相关运算.理论上证明了新算法完全没有损失性能,可以将最大似然算法的搜索范围降低75%左右.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子战接收机对宽带信号频率的无模糊估计要求,提出基于任意阵列结构的欠采样频率估计算法。采用两个工作时间步长不等的控制开关,将各阵元接收信号依次接入两个独立的接收通道,并以小于Nyqist采样频率的速率对送入的信号进行采样,通过接收通道的时间相关运算及相应的频率解模糊算法实现频率的无模糊估计,最后给出了正确解模糊的条件。由于各信号的估计可以并行实现,该方法在一维搜索量小的优势下实现了同时多信号的频率估计,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测量精度较高,对噪声影响具有一定稳健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两种以欠采样率实现盲谱感知与二维波达方向(DOA)估计的算法。这两种算法利用了MWC的周期信号所对应的傅里叶级数系数矩阵来确定未知信号频谱所在的子频带位置,然后利用二维阵列的信号模型估计得到包含二维DOA的空间相位。通过空间相位信息与子频带位置信息能重构出子带谱信息,以此能得到频率的高精度估计,最后通过空间相位分别估计得到信号的方位角与俯仰角。仿真验证了所提欠采样接收机与相应算法的有效性,以及在低信噪比环境下依然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软件无线电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对高工作频带内的射频信号进行直接模/数转换.利用频域采样技术提出了一种接收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并用数学理论证明了它的可行性,最后还给出了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模型.其关键思想是提取接收信号的频域成份,然后在频域中对信号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A/D转换器的要求,从而使得实现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成为可能,对当前微电子工艺下的软件无线电系统设计带来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而且克服了传统Rake接收机的一些缺点,特别适合于多径丰富的无线环境.  相似文献   

11.
天线技术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天线技术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GSM850/GSM900/DCS1800/PCS1900/UMTS2100/LTE 2.3 GHz/WiMax2.5 GHz/LTE 2.6GHz多频段移动通信制式的内置单极子手机天线.天线整体结构由单馈电双分支平面辐射体和开槽结构的不完全PCB地组成,双分支平面辐射体能够产生3个谐振点,其中的短分支产生2 600 MHz谐振点,长分支产生900 MHz谐振点,短分支和长分支共同作用产生1 900 MHz谐振点,开槽PCB地延长地板的电流路径,从而降低了低频谐振点,增加天线带宽.天线整体结构尺寸为115 mm×60 mm×6 mm,其中天线辐射体尺寸为50 mm×15 mm×6 mm.所设计的天线结构紧凑、简单,易于制作,满足移动手机天线的设计要求.使用Ansoft HFSS仿真软件设计和优化天线结构,并制作实际的测试模型.实验测量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性较好,表明了此天线结构设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积分方程理论求解了分段均匀螺旋天线电流分布特性,并求出了关于近似电流模型的远区场解析解。引入增益因子概念,分析了分段均匀螺旋天线的增益频率特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理论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微带天线阵的设计成本、缩短研制周期,研究了利用数值仿真技术设计微带天线阵的方法.采用“设计-仿真-调整-仿真-制作-测试”的设计、实现过程设计了一个四单元的矩形微带天线阵,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满足实验要求,也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谱域法(Spectral-Domain Method)对金属栅加载毫米波集成天线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给出了当金属栅宽度为不同值时天线的泄漏常数和波束指向随频率的变化关系曲线以及天线中不同模式的辐射特性,并观察到了模式耦合效应。用X波段的实验模型测量了波束指向与频率的关系,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空气隙微天线为例,进行了说明。文中假设微带圆片天线(?)。克尔变换,通过场量迭加的方法,建立了一组矢量对偶积分方程;从中可解出贴片上的电流分布(例如用 Galerkin 方法)。求出电流分布后,利用已成熟的程序式手段,就可分析天线的各种特性。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点对点的HF及VHF通信中,广泛应用菱形天线.对于通信中心站,为得到360°及必要的频率覆盖,常由若干副菱形天线组成,在频率5~10MHz时,由菱形天线组成的天线场往往占地大约2×105m2,据此,文中研究了用天线阵代替单副菱形天线和它的庞大的天线场,使得短波天线及其天线场小型化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适用的卫星通讯天线,该无线为偏置的椭圆口径反射面天线,其馈源采用部分填充介质的矩形介质核喇叭.结果表明该无线具有椭圆波束的特点并满足高增益、低付瓣和低交叉极化电平的卫星无线要求.本天线无疑也适用于雷达系统.  相似文献   

19.
全向天线在下一代宽带移动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交叉馈电宽频带全向天线,通过加宽振子和加载巴伦实现了天线的宽带特性,使用平行耦合双线对两个宽带对称振子进行交叉馈电.通过对半波振子天线的理论分析、HFSS仿真软件的计算和加工并实测得到:天线印制在厚度为1.5mm、介电常数为2.55的介质板上,实测电压驻波比带宽为44.7%(在2.6~4.1GHz范围内天线的驻波比小于2),并且在整个频段内方向图不分裂,在设计的频段内方向图不圆度小于2.3dB,增益大于1.6dB.该天线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实用性很强.  相似文献   

20.
利用矢量位方程和由网络理论确立的结点处的等效电压源,建立起天线电流分布的积分方程,通过矩量法进行计算,首次给出了串馈式交叉共轴天线的增益与振子节数间较精确的关系曲线,并对该天线增益与电缆填充介质,频带等的关系作了研究,结论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