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聚合条件、配方组成及氯化聚乙烯(CPE)的氯化度对高温本体聚合合成丙烯腈(AN) CPE苯乙烯(St)接枝共聚物(ACS)树脂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体聚合合成ACS树脂过程中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聚合转化率低于50 %的低转化率阶段;反应温度、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用量是影响本体聚合合成ACS接枝率的主要因素;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增加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浓度均会导致接枝率显著下降;St/AN的质量比、CPE橡胶的含量及氯化度对接枝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以悬浮法实施二元乙丙橡胶(EPM)与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的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EPM—g—SAN,用其与SAN树脂共混制备了高抗冲塑料乙丙橡胶与苯乙烯及丙烯腈的三元共聚物(AES)。研究了AN/St—AN和EPM/St-AN的配料比对接枝反应体系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及AES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用FTIR对EPM—g—SAN所含g—SAN(包括接枝链和非接枝共聚物)的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AN质量分数为35%、EPM质量分数为60%,接枝反应体系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92%、45%和27.6%。在此条件下合成的EPM—g—SAN对SAN树脂的增韧效率最高,用其制备的AES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53.2kJ/m^2。FTIR定量分析表明,在EPM—g—SAN的g—SAN中AN单元的平均组成比小于AN单体的配料比,而AN单元在接枝链SAN中的组成比小于在非接枝共聚物SAN中的组成比;当g—SAN所含接枝链的组成与非接枝共聚物的组成相等时,其EPM—g—SAN对SAN树脂有更高的增韧效率。  相似文献   

3.
溶液接枝法合成EPDM-g-SAN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正庚烷/环己酮为溶剂,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高胶含量的苯乙烯(St)-三元乙丙橡胶(EPDM)-丙烯腈(AN)接枝共聚物(EPDM-g-SAN)。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EPDM含量、混合溶剂的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影响。FTIR分析证实EPDM已接枝上SAN支链。实验证明,接枝共聚物对SAN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腈-三元乙丙橡胶-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ES),研究了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三元乙丙橡胶(EPDM)已接枝上丙烯腈(AN)和苯乙烯(St)的共聚物(SAN)支链,即EPDM与AN及St发生了接枝共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5.
李平凡 《兰化科技》1998,16(4):199-202
对以交联丙烯酸丁酯胶乳为基础胶乳(PBA),苯乙烯(St),丙烯腈(AN)为接枝单体合成的接枝丙烯酸丁酯做了系统研究。得出了补加乳化剂,引发剂,单体浓度,St/AN配比,链转移剂用量的调整对丙烯酸丁酯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并制得了接枝率大于50%的AAS树脂。  相似文献   

6.
用苯乙烯(St)、丙烯腈(AN)2种单体和乙烯一辛烯共聚物(POE)进行溶液接枝共聚合反应,制备了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OE-g-SAN),探讨了接枝共聚反应条件,并对POE-g-SAN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GR)和接枝效率(GE)均随着St/AN(质量比)的减小而稍有增大,当POE/St-AN(质量比)为50/50时,GR与GE达到最大值;增加BPO用量有利于接枝反应;当反应物POE与St-AN在甲苯中的质量分数为27.5%时,GR与GE达到最大值;在反应前10 h,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GR增大,GE在4 h时达到最大值77.8%,在反应10 h后,接枝反应几乎不再进行;在POE与St-AN接枝共聚反应中,POE已接枝了SAN支链,且GR越大,SAN支链越多;POE-g-SAN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为-50℃和110℃;随着GR的增大,POE-g-SAN中POE相的Tg升高,熔融温度和熔融热均降低;随着共单体中AN配比量的增加,POE-g-SAN中SAN相的Tg升高.  相似文献   

7.
EPDM-g-SAN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以正庚烷 /甲苯混合物为溶剂 ,采用共聚法制备EPDM接枝聚苯乙烯 丙烯腈 (EPDM g SAN)的反应条件。试验得出的优化反应条件为 :单体苯乙烯 /丙烯腈质量比  3 /1,EPDM/单体质量比  45 /5 5 ,引发剂BPO浓度 3 3 8× 10 - 3mol·L- 1 ,正庚烷 /甲苯体积比  60 /4 0 ,反应温度  80℃ ,反应时间  2 0h。在此条件下 ,反应的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 75 % ,3 3 %和 3 6%。红外光谱分析证明 ,EPDM分子链上接枝了SAN支链  相似文献   

8.
梁滔  翟云芳  李晶 《化工科技》2001,9(1):31-33
以交联丙烯酸丁酸胶乳为基础胶乳(PBA),用苯乙烯(St)、丙烯腈(AN)为接枝单体接枝聚丙烯酸丁酯胶乳粒子上,形成核壳结构,该树脂是优异的树脂抗冲改性剂。得出了补加乳化剂、引发剂、单体浓度、苯乙烯/丙烯腈配比、链转移剂量用对丙烯酸丁酯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制得了抗冲改性树脂。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离子交换纤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慷慨  庄建平  郑文奇 《塑料工业》2003,31(4):35-37,40
利用超声波分散原理将苯乙烯(St)分散到聚丙烯纤维(PP)中,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使苯乙烯接枝到PP纤维表面,得到PP-g-St纤维;然后用浓硫酸将PP-g-St纤维磺化,制成强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离子交换纤维的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加以表征。结果表明:温度90℃下磺化反应2h,可得到离子交换质量摩尔浓度为0.95mmol/g的强酸型离子交换纤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法对聚乙烯(PE)进行氯化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t/AN)单体,制得了改性氯化聚乙烯(CPE)材料。探讨了氯化反应温度、氯含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和单体配比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中还对PE接枝了不同单体,结果表明,采用二段温度(70℃,120℃)法,氯质量分数为35%,BPO加入质量为0.24g,m(St)/m(AN)为1:1时,可制得力学性能较好的CPE材料。极性单体MA、AN及St的加入提高了CPE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乙烯-1-丁烯共聚物(PEB)与苯乙烯-丙烯腈(St-AN)悬浮接枝共聚体系的反应行为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的规律。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分析表明反应产物由未接枝PEB、接枝共聚物PEB-g-SAN和非接枝共聚物SAN构成,无交联产物存在。体系在反应的最初阶段接枝共聚反应速率高于非接枝共聚反应速率。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未接枝PEB和PEB-g-SAN主链的降解反应。共聚反应在反应时间为240min时结束,此后发生少量未接枝PEB和PEB-g-SAN结合的反应,导致产物的橡胶接枝率逐渐提高、产物与SAN树脂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逐渐上升、以及用SEM分析证实的共混物增韧机理由空穴化的脆性断裂向高度剪切屈服的韧性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接枝聚合枝术,在聚丁二烯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合成了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苯乙烯在聚丁二烯橡胶粒子上的接枝效率和接枝度随聚丁二烯对苯乙烯质量比的增加而降低,随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接枝效率随单体滴加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接枝度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利用FTIR和1H-NMR对PB-g-PS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证明合成了目的产物。利用TEM对PB-g-PS乳胶粒子进行了形态观察,接枝物为球形粒子,且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3.
马来酸酐熔融接枝EPDM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涛  付学俊  王国成  蒋涛 《弹性体》2008,18(2):21-25
在哈克流变仪(Haake)中,研究了以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HBP)为引发剂,在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过程。产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进行了表征,并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MAH的接枝率。讨论了St用量、MAH用量、DHBP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转速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MAH用量为2phr时,MAH的接枝率能达到1.53%;MAH的用量不宜过高;DHBP的用量不宜超过0.2phr。  相似文献   

14.
在转矩流变仪中,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多单体熔融接枝技术,研究了二元乙丙橡胶(EPM)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考察了MAH含量、DCP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转子转速以及第二单体苯乙烯(St)的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FTIR)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EPM-g-MAH体系,MAH和DCP最佳用量分别为3.0 phr和0.22 phr,最佳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8 min,转子转速60 r/min,此时接枝率最高达到0.46%;加入第二单体St后,当n(St) /n(MAH)为1/1时,EPM-g-(MAH-co-St)的接枝率为0.64%,接枝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对天然浓缩胶乳进行接枝改性,单体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考察了微波温度、时间、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对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来表征接枝产物。结果表明,微波法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方法是可行的;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采用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作为引发剂,其用量为0.4%(占橡胶质量的百分数),微波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h,单体与胶乳质量比为1∶1。  相似文献   

16.
以球形纤维素珠体为原料,丙烯腈(AN)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硝酸铈铵和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制备纤维素珠体-AN-AM接枝共聚物,并通过正交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引发剂硝酸铈铵用量为20%,KPS用量为15%(引发剂与单体AN的质量百分比),单体AN浓度为0.75 mol/L,AM浓度为0.28 mol/L,硝酸浓度为0.14 mol/L,反应时间为3 h时,接枝效果最好。此条件下,AN、AM与纤维素的接枝率可达259.4%,接枝效率可达49.40%。  相似文献   

17.
用悬浮接枝共聚合法合成了乙烯-丙烯-乙叉降冰片烯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MMA—AN)共单体的接枝共聚物(EPDM—g—MAN)。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共混制备了耐热氧老化黄变性能优异的高抗冲工程塑料EPDM—g—MAN/SAN共混物(AEMS)。研究了仇(AN)/m(MMA—AN)和m(EPDM)/m(MMA—AN)对5个接枝共聚体系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AN比率(fAN)的增加,共单体的转化率(CR)、接枝率(GR)和接枝效率(GE)都有所下降;随着m(EPDM)/m(MMA—AN)的增加,CR先增后降,GE增加,GR下降;随着优(AN)/(MMA—AN)和m(EPDM)/m(MMA—AN)的增加,AEMS的缺口冲击强度先增后降,出现极大值。AEMS在‰为5%,CR为98.9%,GR为68.4%,GE为84.6%时出现极大值,为76.8kJ/m^2。FTIR图谱显示,EPDM确已接枝上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一丙烯腈(MAN)支链。TEM分析表明,m(EPDM)/m(MMA~AN)为55/45,fAN为10%时合成的EPDM—g—MAN在SAN树脂中以“海-岛”结构存在,相界面模糊,EPDM粒子的粒径范围为0.2~0.5μm,增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在氮气氛围中利用低能电子束预辐照接枝法,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上接枝丙烯腈(AN)进而通过酸性水解、霍夫曼降解,制备一种胺型螯合树脂(LDPE-g-VAm),并考察这种螯合吸附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铜离子的质量浓度、吸附时间、pH值及循环次数对铜离子螯合吸附能力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吸附材料进行全反射红外(FT-IR)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