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NORDTEST实验方法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京为例)多孔调湿材料的湿缓冲值(Moisture Buffer Value)进行测定,同时,研究湿缓冲值对建筑能耗及室内湿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高湿度区间内材料的湿缓冲测定值较大,且不同材料的湿缓冲值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表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使用具有吸放湿特性的建筑内表面材料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10%以上,同时,室内环境湿度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3.
4.
结合近年来利用水热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水热法处理生物质的原料及反应机理,论述了生物质炭材料在吸附、电极材料及能量储存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水热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6.
在恒温恒湿环境下,通过对粉煤灰混凝土试块进行增湿(正向扩散)、干燥(反向扩散)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微环境条件对粉煤灰混凝土表层湿质扩散的影响,并建立了粉煤灰混凝土等效湿质扩散系数的预计模型.结果表明:在增湿和干燥过程中,粉煤灰混凝土微环境相对湿度响应速率逐渐变缓,湿质扩散系数逐渐减小;在微环境相对湿度相同条件下,15%掺量(质量分数)粉煤灰会使混凝土湿质扩散系数降低,但45%掺量粉煤灰会使混凝土湿质扩散系数明显增大;在粉煤灰混凝土微环境温度和初始内外相对湿度差相同情况下,反向等效湿质扩散系数明显比正向等效湿质扩散系数小. 相似文献
7.
制备一种兼具调热调湿功能的新型复合相变调湿材料(CMPCM),该材料由相变微胶囊(MPCM)与多孔调湿材料合成。作为被动式节能材料,能够有效平抑室内温湿度波动和降低建筑能耗。其中,相变微胶囊由癸酸和十八烷酸的混合物为芯材、二氧化硅为壁材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多孔调湿材料为硅藻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正杯蒸发法和等温吸放湿法分析表征了复合相变调湿材料的组成结构、热性能、热稳定性以及传湿系数和湿缓冲值。DSC和TGA结果显示,复合相变调湿材料比普通相变材料有更小的过冷度和更好的热稳定性。传湿特性实验显示,该新材料比单纯的多孔调湿材料有更大的传湿系数和湿缓冲值。 相似文献
8.
9.
以乌鞘岭特长隧道为例,从施工准备、喷射作业等方面阐述了湿喷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并提出了一些施工注意事项,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生物质基泡沫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性能优异的可降解材料,国内外不同用途的生物质基泡沫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进展。重点研究了近年来生物质基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工业化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各自优势进行比较。最后,对生物质基泡沫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混凝土收缩与环境湿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环境湿度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典型的C30和C70混凝土,通过采用饱和盐溶液方法形成不同的相对湿度环境,研究了混凝土干缩值与环境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干缩受环境相对湿度影响显著,环境相对湿度越低,其干缩值越大,但混凝土干缩值与环境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不能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来描述.另外,普通(C30)与高强(C70)混凝土的干缩值与环境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混凝土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应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和分析,同时还讨论了再生混凝土、绿色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中养护两年高性能混凝土的自干燥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通过测定高性能混凝土(HPC)中不同层面上(外层、中层和内层)的相对湿度hr,研究了在水中养护两年后HPC的自干燥问题。同时,对影响hr的诸多因素,如水灰比、硅灰和含气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内层和中层混凝土的hr值随着水灰比降低和硅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硅灰的影响更显著,但它们对外层混凝土的hr的影响很小;含气量对HPC的hr值影响很小;理论计算表明,混凝土中可溶离子的浓度增大,以及层间水、吸附水和凝胶孔水在总可蒸发水量中的比例增大,是引起HPC中hr值降低或者是所谓自干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早龄期混凝土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是揭示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关键。为此,建立了早龄期混凝土温度湿度耦合作用分析模型,采用无条件稳定向后差分格式,考虑水化作用、自干燥作用、温湿度扩散作用以及温湿度耦合机制,分析早期混凝土相对湿度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定量揭示相对湿度的空间不均匀性,分析了水灰比、环境相对湿度以及表面水分交换系数等对相对湿度及其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温湿度扩散作用对相对湿度的影响随距扩散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水灰比对相对湿度的影响与位置无关,而环境相对湿度和表面水分交换系数主要影响混凝土扩散表面附近的相对湿度场。 相似文献
18.
相对湿度是决定混凝土诸多性能劣化进程和耐久性的重要参数,快速、准确的测量混凝土内部的相对湿度一直是试验上的一个难点.在分析总结传统插入探头测湿法不足的基础上,基于新型温湿度一体数字传感器,开发埋入式混凝土测湿新方法,该法具有体积小、自动、准确、快速、高效等特点.应用新方法测试C30普通混凝土和C60高性能混凝土在干燥收缩条件下早期相对湿度随龄期的变化,揭示其3阶段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新型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并针对高性能混凝土具备的特性,分析了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指出高性能混凝土代表了目前混凝土在市场上发展的总趋势,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体积、稳定性等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