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水源、地源热泵在青岛应用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海水源、地源热泵在青岛地区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青岛的冷热负荷相差不大,适合应用热泵技术。由于青岛地表水、地下水贫乏,不宜采用地表水、地下水源热泵。青岛沿海区域可采用海水源热泵,但在冬季应对海水辅助加热,保证海水进水温度高于15℃。青岛地区的构造侵蚀剥蚀区为坚硬的岩石,不适合采用传统的水平埋管和竖直埋管土壤源热泵,只能采用单井竖直埋管土壤源热泵。青岛地区的地质堆积区可采用水平埋管或竖直埋管土壤源热泵,为减少水平埋管的占地面积和掘土工程量,水平埋管可采用螺旋管或热管技术;竖直埋管设计深度应小于等于30 m,否则经济上不可行;当竖直埋管设计深度大于30 m时,可采用单井竖直埋管土壤源热泵。  相似文献   

2.
以地埋管地源热泵在哈尔滨地区的应用为例,采用模拟方法,分析季节性土壤蓄热、取热对土壤温度以及地埋管地源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唐山某地区地源热泵实际工程为试验平台,模拟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运行工况,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换热状况,确定了该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的实际换热量。  相似文献   

4.
地源热泵技术广泛应用在工业产业和日常活动中,地球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短缺,地源热泵技术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地埋管换热器作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换热效果对热泵运行效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夏季工况运行对周围土壤温度产生的影响,研究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场变化。对夏季土壤温度场用FLUENT模拟软件进行分析,地埋管周围土壤在地下2m处和地下30m处会有明显的不同。地下土壤在5m以下埋管越深的地方土壤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安徽建筑》2019,(9):170-172
文章以六安市图书档案馆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系统为例,论述了地埋管系统的钻孔、布管、回填等施工方案。为相似工程,相似地质条件采用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系统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桩基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占地面积较大,配合采用桩基地埋管换热器将大幅缩小占地面积.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W形地埋管的桩基地埋管换热器的热流量进行了测试,其传热性能高于常规单、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  相似文献   

7.
以天津地区某建筑底板下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该地区地下土壤及地质情况与底板下桩间埋管的特殊性,论述了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中,底板下埋管对主体结构与地源换热器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最终通过该工程的实践,总结了底板下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应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地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组件,文中对基于线热源理论的地埋管换热器长度计算中的关键参数计算进行了讨论。将典型气象年数据应用在确定最热月、最冷月和地表面年平均温度上。引入平衡温度的概念,计算建筑物逐时负荷。进而提出由建筑物逐时负荷和水源热泵机组性能拟合曲线,计算地源热泵系统制冷运行系数和制热运行系数的方法。给出热泵机组最高进液温度、最低进液温度、钻孔热阻和土壤热阻等地埋管长度计算关键参数的选取、计算方法。最后提出垂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长度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9.
通过滨州市公路局公路大厦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实例介绍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系统的选择、设计及土壤热交换器施工方面的考虑因素及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以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从可行性评价到地下热交换器的埋管形式、埋管长度、管路水力计算等方面的设计,为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源热泵地下垂直埋管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发展意义及前景, 参照国外地下埋管换热器岩土温度场的求解方法,采用线源理论及热阻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传热模型,提出了采用计算法确定大地初始温度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在建设的垂直埋管换热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单管、三管串联运行试验,为开发地源热泵技术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复合式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性能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配置冷却塔的复合式土壤源热泵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地埋管换热器简化计算模型。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水流量、进水温度、土壤初始温度、地埋管连接形式对其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地埋管换热器与冷却塔的联合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竖直单U地埋管换热器为对象,依托某一实际工程建立了分层换热模型,通过该工程的夏季工况测试数据对分层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模拟值与测试值相对误差均较小,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为竖直单U地埋管地源热泵研究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扬  周亚素 《建筑节能》2011,39(2):35-38
在线热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特性的数学模型。在夏季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对钻孔壁壁温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得出结论: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能有效降低地埋管管壁温度,从而提升地源热泵的运行效率,为该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A residential heating system utilizing a combination of a solar collector, a heat pump and an energy storage in the ground is described and som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ground heat-pump systems without a solar collector the best positioning of the heat absorbing tubes are horizontal, whereas the vertical tube configuration seems to be superior when a solar collector is included in the system.Finally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use of a heat storage consisting of vertical tubes buried under the house appears to be a rather attractive solution.  相似文献   

16.
冯海芬 《城市建筑》2013,(14):78-78,92
近几年,我国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建设发展迅速,基本上以每年20%~25%的速度在增长,该技术具有显著节能、舒适环保、零空气污染、安全、性能稳定、清洁、使用灵活、经济有效等特点。为节约用地,地源热泵空调地埋管系统常设置在建筑物基础底板下。因此,垂直地埋管管井、地埋管、水平地埋管组成的整个地埋管系统全部位于基础底板以下。底板施工后,地埋管系统无法观察,成为永久性工程。本文重点探讨了地埋管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太阳能与土壤源的互补特性,建立了兼具实验研究和示范使用两种功能的太阳能-土壤源复合热泵系统。利用初步的实验运行结果,分析了跨季蓄热和即时采暖过程中太阳能与土壤源的互补情况。结果表明,蓄热结束时,埋管井和观测井不但恢复了初始平均温度,而且还分别比初始平均温度超出了0.73℃和0.8℃。在土壤源的配合或保证下,冬季太阳能产生的不同温度层次的热量完全可以即时利用于采暖,避免了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减轻了土壤源的取热负担,也体现了比较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某工程土壤源热泵间歇运行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一项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方式,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埋地换热器受土壤物性影响较大,连续运行时热泵机组的冷凝温度或蒸发温度会受土壤温度的影响发生波动,从而导致热泵机组和系统的能效比发生变化.笔者以实际工程为测试对象,重点分析了土壤源热泵系统间歇运行对机组和系统能效比EER的影响,得出在该工程土壤源热泵系统间歇运行测试条件下,机组EER基本稳定在4.5之上,系统EER基本维持在2.5左右,达到了较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于1998年所建成的埋深分别为0.9m和1.8m的双层水平埋管地热源热泵系统,内容包括实验装置、换热器几何尺寸、测试仪表及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等,并用典型日分析了该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性能。同时,又对影响地热源热泵系统性能的诸多因素中的埋管尺寸及热泵运行方案等因素作了分析。另外,本文参考VC.Mei传热模型并根据热传导方程建立了水平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测试及传热模型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概述了国外地源热泵的发展情况,报告了在所建设的15kW浅埋竖管换热器地源热泵试验装置上做的冬季供暖效果测试,建立了地下浅埋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