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用含钛T52(L)钢板控轧控冷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溶处理法探讨含钛钢在不同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条件下TiC的固溶析出行为,并以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板坯终轧温度,冷却方式及卷取温度等因素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热连轧工业试验和产品性能统计分析,证明含钛T52(L)汽车钢板的研制已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在低碳钢中加入微量合金元素,并施以控制轧制,是将形变、相变和钢的微合金化结合起来达到沉淀强化、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的综合强化作用。是提高强度、改善钢的韧性、塑性和可焊性的最有效工艺之一。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热轧板带的生产。添加元素以 Nb、V、Ti 为  相似文献   

3.
在武钢1700热连轧机上对含微量钛钢板进行未再结晶控轧,得到4.5~7.5μm的细小铁素体晶粒和TiC弥散沉淀强化,使钢板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TiC的相间沉淀有各种不同形态,形成机制与γ/α界面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T52L钢的固溶处理实验的结果,并对该钢种试生产的200多卷钢的数据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折,提出了抗拉强度和碳当量的计算式。参照计算式拟订了控轧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生产试验,其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综合性能合格率为88.6—91.7%,比同期按现行生产工艺轧制的带钢提高22.7%以上。  相似文献   

5.
截重汽车的结构件如纵、横梁等,均采用冷冲压成型,要求钢板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过去用的是进口料NSH52D和Q36及部分国产板。武钢一米七热连轧机组投产后,为了发挥新设备的优势,取代进口钢,试制符合我国资源的含钛控轧板T52L。自1979年7月试制以来,先后冶炼了二万余吨,冶炼钢锭合格率95.21%,初轧板坯合格率99.98%,热轧板一级品率95.93%,锭→材成材率75.05%, 通过二年来的试验工作,认为T52L钢具有以下优点: 1.良好的冷弯性能。 2.低的低温脆性转变温度(FATT),负60℃。 3.高的强度。 4.好的耐腐蚀性能。 6.焊接性能好。 T52L钢的主要弊病是性能波动范围大,不易控制,为了提高性能合格率,对炼钢轧钢工艺做了一系列的试验工作和数据分析,初步掌握了含钛钢的强化规律。 T52L钢曾先后在各汽车厂进行试验,效果良好,深受用户欢迎。  相似文献   

6.
一、绪言最近,控轧(CR)工艺已得到迅速地发展,而目前在高强度和高韧性管线钢生产线上运用是必然的。在控轧的过程中,象 Nb、V 和 Ti 这些微量合金元素,在以下三个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沉淀硬化,(2)阻止钢在加热和轧制过程中奥氏体(γ)晶粒长大,(3)延迟奥氏体(γ)再结晶。除这三个作用之外,钛还有控制夹杂物形貌的作用。本报导叙述了这些冶金元素和在轧机上控轧钛钢的若干生产结果与 Nb—V 钢相比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X52钢在试验轧机上控制精轧终冷温度的试验,同时对试验轧制钢板性能及金相组织进行检验,找出终冷温度对X52钢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为优化其轧制工艺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B510L采用不同形变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合加热温度对合金元素Nb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贝氏体对带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工厂试生产的工艺制度为:加热温度1200℃保温2~3h;终轧温度780~800℃,精轧压下量>80%;卷取温度400℃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控轧控冷工艺对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终轧(800℃)、600℃保温1 h的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670.7 MPa和752 MPa。高温终轧(1 030℃)的试验钢组织主要为准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粗大;低温终轧(800℃)的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晶粒较细小。在600℃保温1 h的试验钢中存在大量的纳米尺寸TiC粒子,沉淀强化效果明显,未在600℃保温1 h的试验钢中,TiC的析出受到限制,沉淀强化效果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0.
赵刚  解国宏  余驰斌  叶传龙  曾萍  宋平  苏毅  陈良 《钢铁研究》2003,31(2):30-32,48
探讨了控轧控冷工艺对含Nb-Ti微合金汽车用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在热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带钢成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实测,主要分析了不同变形程度,不同终冷温度及不同轧后冷却工艺对带钢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的室温力学性能在线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靖  韩静涛  温志强 《工程科学学报》2008,30(10):1122-1126
基于热轧轧机HSMM模型建立了与某钢厂实际热轧生产线相一致的虚拟生产线.以B510L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下所能获得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及相应的力学性能,并在此基础上为该钢厂提出了生产6.4 mm厚B510L带钢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TMCP研究了低碳锰钢和添加微量Nb的低碳锰铌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了Nb对实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Nb的添加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促进铁素体转变,对贝氏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低碳锰钢来说,铌的加入减少了贝氏体的体积分数,贝氏体强化效果减弱,钢的屈强比升高.通过增加冷速和降低卷取温度,可以使低碳锰铌钢获得一定量的贝氏体,综合性能较佳.低碳锰铌钢的主要强化机制有细晶强化、贝氏体相变强化和析出强化.  相似文献   

13.
控轧控冷工艺对铌钛微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金相、图相仪、透射电镜和相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条件对铌、钛复合微合金化低碳热轧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铌、钛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探讨了微合金钢的强化机制;提出了更佳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研究结果对开发高强度、高成形性能的汽车钢板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控轧控冷工艺对铌钛微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金相,图相仪透射电镜和相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条件对铌,钛复合微合金化低碳热轧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铌,钛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探讨了微合金钢的强化机制,提出了更佳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研究结果对开发高强度,高成形性能的汽车钢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控轧控冷钛处理16Mn钢中Ti(CN)的析出行为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非水电解恒电流浸蚀萃取法,研究了微钛处理16Mn钢中Ti(CN)的析出行为。试样经两个阶段控轧后,分别以0.5℃/s,1℃/s和10℃/s等不同冷却速率进行控制冷却,实验结果表明:在该钢中存在奥氏体变形过程析出的Ti(CN)和应变诱导γ→α相变时析出的Ti(CN),析出相的平均颗粒尺寸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并估算了Ti(CN)的沉淀强化效应,它也随冷却速率的大小而变化。所得结论在实际大生产成品上也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6.
武杰  齐俊华 《宽厚板》2013,19(1):36-38
通过控轧控冷工艺在舞钢的应用实践,论述了该工艺在减少低合金钢合金含量和提高低温用途钢板厚度1/2处冲击韧性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控轧控冷工艺在改善钢板内部组织、细化晶粒、提高钢板性能指标等方面的方法途径。控轧控冷工艺在降本增效和提升钢板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进行控轧和控冷实验,并现场进行跟踪测试,取得大量数据,经技术质量分析,阐明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螺纹钢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验结果表明:在目前设备条件下,只要控制好化学成分、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及终轧冷却速度,所生产的20MnSiNb Ⅲ级螺纹钢不仅有显著经济效益而且能够达到标准所要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MnSi钢控轧控冷工艺的研究,得出采用合理的控轧工艺及轧后对终轧温度、冷却速度、终冷温度的合理调节及控制,对钢材的性能产生影响,来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韧性,降低脆性。根据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9.
控轧控冷工艺对汽车大梁板组织及冷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攀钢热轧板厂对汽车大梁板进行了控轧控冷试验,分析了终轧温度、轧后冷却方式以及卷取温度对汽车大梁板显微组织及冷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低的终轧温度830 ℃、卷取温度600 ℃以及前段冷却的轧后冷却方式,汽车大梁板的铁素体晶粒细小均匀,珠光体分布弥散,并获得了良好的冷弯性能。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炉护炉对烧结矿钛含量的要求,在烧结杯试验的基础上,配加不同比例含钛铁精粉生产高钛烧结矿,研究其烧结性能、软熔滴落性能、还原度及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变化趋势,进而确定烧结工序配加钛精矿合理配比、原料结构、工艺参数等,为烧结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