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产中早已有许多类液压微量调速回路得到应用,但是,它们或因回路结构复杂,或因负载特性软等原因,因而使用有限。本文介绍用微量调速阀调速的两种具有大负载刚性的液压微量调速回路。进油路和回油路微量调速回路图1是进油路微量调速回路。它可以控制液压缸的活塞以很低速度(根据液压缸直径大小而定)移动。在液压缸中,采用合适的活塞及活塞杆密封装置,确保无内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进油路节流调速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阐明了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与节流阀的通流面积以及负载之间的定量关系.文中的试验研究结果具有一般性,它对正确选择和使用节流调速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进油路节流调速系统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阐明了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与节流阀的通流面积以及负载之间的定量关系。文中的试验研究结果具有一般性,它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节流调速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遥控潜水器(ROV)与水下作业机具机械结构联接和油路对接的难题,根据深水海底油气管道回接作业需求,提出了一套ROV与水下作业机具液压油路对接装置的设计方案.设计了具有滑台座的柔顺液压接头,以补偿对接装置初定位误差,降低对初定位精度的要求,从机械结构上保证了液压油路的精确对接.基于概率理论建立了油路对接成功概率模型,得到了对接成功概率与油路插头的尺寸精度、位置精度的关系.利用Matlab软件对油路插头精度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装置的油路对接成功率可达94.81%,验证了油路对接成功概率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总结了液压集成油路块的设计规律,介绍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的方法设计集成油路块结构的方法,在智能式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车辆传动油路渗漏油问题是影响车辆使用性能以及行车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司机朋友应当加大对车辆传动油路渗漏油问题的重视程度,并结合车辆使用年限和自身特点等具体要素加以全面分析,积极采取可行措施对车辆传动油路渗漏油问题进行妥善解决,为车辆安全形势提供可靠的保证.基于此,本文对车辆传动油路渗漏油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论述了车辆传动油路渗漏油的预防措施以及车辆传动油路渗漏油的紧急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某航空发动机中央传动齿轮箱复杂油路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双通道多喷嘴”和“单通道多喷嘴”油路模型进行三维流动仿真分析并建立压力-体积流量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能够有效捕捉“双通道多喷嘴”复杂油路结构的三维流动特性,滑油喷嘴喷孔的外部流线喷射位置和试验现象较吻合,计算精度较高;对供油压力为0.05~0.25 MPa的压力-体积流量曲线采用“外延法”方式,能够较好地预测供油压力为0.30 MPa时的体积流量,该值与仿真计算结果和设计要求均较吻合;随着油路入口供油压力增加,所有滑油喷嘴体积流量系数也增加,滑油喷嘴体积流量系数和油路内滑油雷诺数呈正相关关系;当供油压力为0.05~0.30 MPa时,“单通道多喷嘴”复杂油路模型的供油压力和体积流量呈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液压挖掘机典型工况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液压挖掘机动臂闭式油路节能系统,阐述了配置蓄能器动臂闭式油路系统的节能原理。在其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液压元件及电气元件的数学模型。在典型挖掘循环中,分析了系统中蓄能器、电动机和负载3个主要功率部件的运行状况。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液压挖掘机动臂闭式油路节能系统运行状况良好,与普通阀控液压挖掘机动臂驱动方式相比,该系统节能率约为33.1%,为液压挖掘机整机节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相继增压(STC)、可调二级增压、VGT和EGR技术的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进排气压力会产生较大波动,而使柴油机运行不稳定,调速性能变差。为进一步提高其调速性能,建立了传统BP-PID调速器仿真模型,并在目标转速、实际转速、转速偏差3个输入信号的基础上,增加了柴油机进排气压力2个输入信号,建立了改进BP-PID调速器仿真模型。以相继增压柴油机为例,分别采用增量式PID、传统BP-PID算法和改进BP-PID算法3种调速器进行了相继增压切换过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增量式PID调速器,BP-PID调速器可以明显改善柴油机调速性能,增加进排气压力2个输入信号可以加快BP神经网络对PID参数的调节速度,从而进一步改善BP-PID调速器的调速性能;当进排气压力变化较小时,改善效果较小,当进排气压力变化较大时,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300TYYJ-四柱式液压机生产电缆母线槽的油路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油路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解决了液压机高压保压时的压力下降问题,克服了活动平台停止后,向上移动引起的压力波动冲击问题,为今后该类油路系统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对流动电流(SC)混凝投药控制技术应用于受含油废水污染的水中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污染物对流动电流响应混凝剂投量的变化规律、流动电流检测灵敏度、以及控制系统的给定值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在受污染水源水中的适用性问题.研究结果发现有机污染物的存在使流动电流的响应强度降低,流动电流检测灵敏度下降,控制系统给定值有所升高,其影响程度与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等因素有关.但是在受污染水源中流动电流与投药量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一般地,油类物质含量不超过2~10 mg/L(视油类物质颗粒尺寸)的水源水中,污染物对流动电流控制系统影响较小,流动电流混凝投药控制技术仍然可以应用于此条件下的受污染水源水.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计算燃料油应急加温输送管线系统中移动加温系统布设位置,依据移动加温系统的工艺参数,采用分段逼近法进行裸露钢质管线加温输送燃料油的温降和压降计算,分析风速对裸露钢质管线的传热影响,得到严酷条件下燃料油移动加温系统的一站加温输送距离,为燃料油应急加温输送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负压波法检测输油管道的泄漏事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输油管道的具体情况,基于负压波原理,研制了一套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系统.提出了负压波法泄漏检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即如何确定负压波的传播速度;如何确定负压波到达管道两端的时间;如何统一数据采集系统的时间,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将小波变换、GPS校时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系统中,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能对输油管道的突发性泄漏做出迅速反应,泄漏定位精度高(管长的1%以内),所需硬件设备较少,投资额度底,满足工程应用要求,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对成品油管道进行清管作业时,清管器的前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油,污油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管输效益。为了更好地了解污油的下载量,提高效益,利用C FD模拟计算软件、动网格技术对曲阜济宁一段清管作业进行清管污油量模拟计算,绘制出拟合曲线,并拟合出曲线公式,通过实际污油下载量验证了拟合曲线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清管器运行速度对污油量的影响。该方法可用于预测清管污油量,为成品油管网清管工艺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一种大口径油气管道控制阀--Rotor控制阀,详细阐述了其组成结构、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功能.应用实践证明,该阀门结构合理,控制系统图形界面友好,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安全稳定,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由于金刚石绳锯机能同时切削多种材料、切割形式灵活,近年来随着对其切削机理的深入研究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中介绍了金刚石绳锯机实验样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切割单层海底油气管道的实验,分析了切割试验的过程、打滑现象及串珠的磨损过程,为串珠绳切削管道不同层时径向进给速度的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参与切削的串珠进行了观察,发现串珠的微观失效主要有4种形式,并初步研究了失效产生的原因,为串珠绳的合理使用和制作适合切削钢质材料的国产串珠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用了4种不同热物性的油冷介质,在小型高速分隔式与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稳态测温、燃烧过程分析,排放及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YD131型冷却油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由热量传递关系导出了原油管输过程不同性质热量计算公式,研究了输送过程原油损失热、释放热、油流摩擦热及其组成比例与输量或输送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流摩擦热并非为输量增大后吨油输送耗热量降低的唯一原因,原油管中通过时间的缩短降低了输送过程单位质量沿线损失热。通过时间缩短且同时摩擦热增大的共同影响是输量增加后热经济性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管道总损失热则与单位质量情况不完全相同,它取决于散热环境和油地温差,优化加热方案并使油地温差维持在合理水平,也可使总损失热随输量增大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原油管道输送过程的热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热量传递关系导出了原油管输过程不同性质热量计算公式,研究了输送过程原油损失热、释放热、油流摩擦热及其组成比例与输量或输送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流摩擦热并非为输量增大后吨油输送耗热量降低的唯一原因,原油管中通过时间的缩短降低了输送过程单位质量沿线损失热.通过时间缩短且同时摩擦热增大的共同影响是输量增加后热经济性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管道总损失热则与单位质量情况不完全相同,它取决于散热环境和油地温差,优化加热方案并使油地温差维持在合理水平,也可使总损失热随输量增大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重力影响的情况下,从动量一质量传递耦合着手,采用K - ε 紊流模式理论,建立起顺序输送管内非稳态油品传质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计算结果清晰地反映出管内两种油品交界面处的对流扩散传质现象。同时模拟结果表明,竖直管段中密度差对混油的影响在层流底层表现比较明显,对混油尾影响较大;密度较大的油品在管段上方时,重力场的作用使得紊流核心区的混油界面向前推移,但层流底层形成的混油尾长度明显拉长,当油品速度增加时,紊流脉动强度增加,混油尾长度将减小;通过竖直下坡管道分析,发现竖直管道中密度差对混油的影响大于粘度差对混油的影响,竖直管段密度差对混油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