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赤彪  孙铭 《新建筑》2014,(2):94-98
结合青岛理工大学建筑馆扩建改造的设计实践,论述在同一空间场所中通过营造、体验、反馈过程创造多个事件的复合系统.以主体对场所客体中有意义的复合事件的感悟,将场所精神融入人的世界,进而营造建筑馆全方位“互动·创新·育人”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2.
陈贝贝  杨剑 《四川建筑》2007,27(2):49-50
如何创造具有“场所精神”的场所,是城市设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提高城市公共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多个国内外城市建设实例研究,对比空间与场所性质上的异同,由此推导出具有“场所精神”的场所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历史事件纪念馆,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人为空间,设计师只有通过较好的领悟和尊重场所精神,才能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该文分析了在历史事件纪念馆中营造"场所精神"的必要性和设计原则,并以通道转兵纪念馆为例探讨了基于场所精神和文脉保护的设计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4.
2007年,卫生部收到全国(除港澳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2552起,报告病例98254人,死亡515人。与2006年相比,报告事件数下降7.67%,病例数下降31.88%,死亡数上升17.85%.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规模宏大的物理环境的激进建设,使原有的城市肌理以及承载着居民特殊情感、记忆与生活的街巷、院落和老房子随着城市的更新而消失了。本文从城市更新出发,分析了场所营造的急迫性,以重建场所认同和塑造场所记忆的角度,就未来城市场所的营造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自2007年3月开始编制,于2007年12月顺利完成。该规划是一个没有既定编制标准的创新性规划。本文以规划编制的思考过程为主线,从标准体系建立、避难场所选取、救援通道划定、配套设施布局四方面详细介绍了规划编制情况,并就规划完成后的下阶段工作重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城市:重大事件与事件空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重大事件与事件空间的关系,讨论由重大事件所催生的城市形象、身份、生活与变迁的话题。经济作为普遍的动力催生了现代城市的“事件制造”、“图像制造”、甚至“故事制造”,在这个基础上,人对城市空间的理解转化为一种图像经验。事件空间,作为重大事件所遗留下的痕迹,可以看作是事件后续效应的起点,它源于事件,又引发新的事件。然而,重大事件的效应也有时被过高估计,“溢出效应”以及邻近城市之间的竞争或事件空间效率不高的后续利用,都在整体上削弱了重大事件对城市的正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事件空间,这一现代“场所”,随着图像、事件以及故事正被快速而大量地制造着。它们作为重大事件的见证者或是背景被留存下来,成为了城市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李小云  段亚鹏 《当代建筑》2021,(11):102-105
文章基于"场所—事件"城市更新理论,在对安源煤矿历史文化与工业遗迹遗存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安源煤矿"场所—事件"资源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历史、科技、文化、社会和艺术价值,提出构建工业遗产更新活化要素体系,挖掘激活工业要素、提升场所事件关联价值,营造多元事件场所、丰富多样空间体验,重塑场所事件精神、传承历史文脉等更新策略,为资源型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邹天宇 《建筑师》2021,(4):79-86
本文介绍瑞士建筑师路易吉·斯诺兹及其代表性设计作品,结合现象学"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对其进行深入解析,探讨斯诺兹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中对于场所的应对态度和意义.引出对当代建筑和城市设计中场所特质缺失这一现象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份历史叙述,文章从概念和场所两个角度阐述CBD的历史发展:作为概念的CBD,人们对其理解主要从城市形态和经济发展出发:作为场所的CBD,20世纪末之前的CBD历史是一部发展、衰弱和复兴的历史.文章提出一个问题,即在信息和全球化时代,如何去重新定义CBD--一个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并做了初步探索,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目前而言还远非清晰,有待于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明朗.  相似文献   

11.
赵龙 《南方建筑》2018,(4):88-93
目前,针对乡愁的相关研究以文学领域和文化地理学居多,建筑学领域内对城乡改造过程中乡愁、原乡风景的研究还是有限的,与“乡愁”、“原乡风景”相关的设计与规划实践在理念上也大致浮于表面,没能够透彻地将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文化认知注入地方土地,项目实践者尝试以同理心去感受“乡愁”、“原乡风景”在当地人情感与生活中的价值,但仍旧与本土的契合性不高。研究试图从建筑学的视阙,针对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和文化认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把原乡风景置于乡愁的情感语境中,通过研究文献解读对“乡愁”研究现状以及“原乡风景”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创意场所的情节营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欣  程世丹 《华中建筑》2009,27(8):96-98
创意经济时代呼唤全新的建筑场所观,该文结合当今颇受关注的创意产业,在场所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运用情节化策略进行创意场所的设计的理念,以理论与实例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了创意场所中情节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通过对创意场所情节的结构分析,提出了从若干方面加强创意场所情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体验场所感—兰桂坊考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新建筑》2001,(1):63-67
运用建筑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兰桂坊的“习俗”与“活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试图找到场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代城市场所营造已经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科高速发展的今天提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现在城市中场所营造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案例,提出一系列城市场所营造的基本原则,为城市场所营造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德国Sachsendof-Madlow大型社会住宅项目为例,从对话式的参与式规划、深入民众生活的参与机制、真实生活中的居住环境、历史文脉下居住空间的新诠释、开发策略与行动内容几方面来介绍工业聚落空间崛起与再生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在"生态型、景观型、开放型"的原则指导下,探讨与深入新型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模式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华大多元文化的特色,特别是在新大学校园都比较趋同的情况下,抓住校园场所的精神特征和建筑现象,延续华侨大学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大学精神、治校理念,贯穿了一种生命文化、龙舟文化、"场所精神"与校园文化高度融合的景观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17.
重回城市的场所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栋 《中外建筑》2004,(5):17-20
二十世纪是个数字的世纪,城市空间亦成了更纯自然科学的产物,众多现代建筑理论对城市中具体的生活环境及其意义忽视或冷漠,从而不能从精神的高度把握城市的本质意义.本文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概念的探讨,试图将场所精神结合到现代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去,展现给人们一个本真的好的城市空间的可能:城市就是"场所"的创造与组合.  相似文献   

18.
范占军  郭兆儒 《江苏建筑》2014,(2):26-28,68
在我们这个具有悠久"门"文化史的国度里,作为高校建筑"领袖"作用的大门,其地位是勿庸置疑,除了供出入的物质功能外,它所具有的标志与象征的精神作用必然以一种"意指的符号"来承载,而高校大门本身外在形式就必然成为这种"意指的符号"而制造出来的客体。其设计、建造……有没有章法可循,有没有我们要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场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4个方面分析了场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相似之处,旨在说明场地设计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所追求的宗旨,强调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住宅空调器室外机的安装位置与节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住宅分体空调器的制冷原理,通过对其室外机环境温度的测定,分析了室外机安放位置对空调能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