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讨论了钢结构半刚性梁柱节点连接的杠杆力分布及杠杆效应对节点连接受力性能的影响,按塑性设计理论推导了节点连接杠杆力的最大值,提出了保证节点工作性能安全、可靠的计算方法,以利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推导了半刚性连接单元的刚度矩阵,提出半刚性连接单元受任意分布力作用时的节点荷载的一种等效方法,依节点连接弯矩-转角曲线的特性给出了合适的离散公式,再根据离散控制系统理论编制了能考虑节点连接非线性的半刚性连接钢框架计算程序;最后,分别运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和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典型题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比较计算结果得出了半刚性节点连接对钢框架力学行为及变形性能的影响,进而验证了程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预应力混凝土管与桩帽连接节点的受弯试验,描述了连接节点试件的裂缝特征、破坏形态及其受力特点,对连接节点区的嵌固性能及延性性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直径为550mm的预应力砼管桩,通过九个试件对桩与性帽连接节点的轴技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性与桩帽的连接形式、连接节点的破坏形态、破坏机理以及受力特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连接节点轴拔承载力的建议公式和确定管桩埋入桩帽深度的计算方法,并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采用的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5.
门式刚架梁柱Γ形节点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成了4个门式刚架梁柱Г形端板连接节点试件的拟静力破坏试验,对设加劲肋的外伸式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必须考虑Г形端板连接节点刚度对承载性能的影响,节点转动主要由节点域的剪切变形引起,受拉区的螺栓同时受弯矩和轴力作用.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现行规范的相关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和验证,讨论了我国现行规范关于外伸式端板连接的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剖分T型钢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剖分T型钢连接的滞回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剖分T型钢连接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节点的转角都超过了O.03rad;剖分T型钢翼缘厚度是影响节点滞回性能和极限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此类连接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直径为550mm的预应力砼管桩,通过九个试件对桩与桩帽连接节点的轴拔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桩与桩的连接形式,连接节点轴拔承载力的建议公式和确定管桩埋入桩帽深度的计算方法,并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应采用的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8.
日本阪神地震对钢框架节点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引起的钢框架梁柱节点特别是混合连接节点的破坏情况,分析指出坡口焊缝处的衬板和引弧板造成人工缝,梁翼缘坡口焊缝出现超应力等是造成节点破坏的主要原因.讨论总结了改进节点设计的途径和改进措施,如:改变节点的构造形式,去除梁翼缘焊缝衬板缺口效应,改进扇形切角构造,加强梁腹板与柱的连接等.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半刚性节点的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强螺栓端板连接节点,以其施工方便、抗震性能好,而在多高层钢框架结构中得到推广使用.因该类节点为半刚性,受力性能复杂,而目前国内规范对此类节点的设计方法缺乏具体的规定,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类螺栓端板连接节点的承载性能和刚度特征,得到了节点的弯矩一转角曲线,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为这种节点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5个原型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各种节点的能量耗散机制。这些节点是在钢框架中的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和顶底角钢带腹板半刚性连接。通过试验测量,梁柱节点重点部位的应变情况和节点域加劲板的变形情况,给出了各类型节点的M-θr滞回曲线,计算了节点初始转动刚度R0、试验终止时的节点弯矩Mmax,试验终止时节点转角θr和梁截面塑性弯矩Mpb。所得结论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现有的关于滑坡稳定和抗滑桩计算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个较完整的应用程序。从工程的角度看该程序可以较圆满的完成土坡稳定性分析和抗滑桩的计算设计任务。从软件设计的角度看,该程序用Visual C编写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者操作简单明了。计算过程中的结果均用界面显示易于用户查阅保存。  相似文献   

12.
桩在膨胀土中所受到的胀切力是由膨胀强度引起的,膨胀强度函数的推导问题,本文提出用比拟的方法,即受热时,坚固物体膨胀是与受潮时土上升的增加量相同,与增湿相关的张力是沿桩侧面分布的。因此求胀切力问题就转化为热弹性理论偏微分方程的积分与定解问题。再结合桩的阻滞原理,求得膨胀强度的函数式,桩的上升量和桩的有效胀切总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与实验结果对照,表明计算值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结合试验分析,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桩帽连接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的力学模式、计算方法及节点区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CFG桩复合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和特性,提出了将两者结合应用的组合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证明了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种变截面桩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锥形桩在竖向桩顶加荷方式下竖向极限承载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展规律,并与同条件下等截面桩进行对比来分析其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海利,格氏动力打桩公式和波动方程Smith法分析了68根桩的极限承载力,并将其与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对比。提出了动测承载力的回归修正公式。并给出了各种动测方法的统计参数。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地区桩土作用群桩效应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安地区原型摩擦桩基的地层特点和土性条件,运用有限元基础理论,依据相应的边界条件与假设条件建立单桩、两桩、四桩的数学模型,得出单桩、桩群的沉降与土的共同作用的影响因素,对黄土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和群桩效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结合苏州工业园区某超高层建筑试桩的静荷载及桩周土阻力测试结果,对后注浆桩和未注浆桩的承载力传递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后注浆桩的承载力发挥特性的一些结论,希望能够对苏州及类似地区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应用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以海利(Hiley.A)、格氏动力打桩公式和波动方程Smith法分析了52根工程桩的极限承载力,并将其与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对比。提出了动测承载力的回归修正公式。给出了各种动测方法的统计参数。  相似文献   

20.
打桩施工期桩体隆起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金东纸业有限公司涂布机车间桩基工程桩位进行全面量测的基础上, 对几条典型轴线的桩体隆起进行了统计描述, 得出了6 组桩频数———桩体隆起位移曲线. 曲线大致呈正态分布形状: 桩位越密, 轴线间距越小, 隆起量越大, 曲线展布越宽. 经分析认为周围桩体的挤土效应和自身沉桩的挤土作用是桩体隆起的两个主要因素. 最后对类似的工程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