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冰坝春季开江期气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发生的特大冰坝的年份监测中分析表明,春季开江期,有明显的降水和升温过程及有利的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是冰坝的形成和凌汛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009年春黑龙江上游冰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春黑龙江漠河站出现了建站以来最早的开江日期,比历年提前了16 d。黑龙江洛古河站下游6 km,北宏至红旗岭,依西肯和欧浦下游多处发生冰坝。北宏和依西肯的冰坝,两处总水头都在7.0 m以上。依据水文、气象资料,对冰坝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拉尼娜"是影响冰坝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东太平洋的SST对黑龙江上游冰坝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根据动热因素影响指标构建了凌情综合因子,在综合因子高值年多为冰凌灾害年。海温与冰坝的遥相关和冰情综合因子的构建,为冰坝预报分析提供了较为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冰坝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根据历年冰坝凌汛及灾害调查资料和观测成果,综述了黑龙江上游历年冰坝凌汛发生情况,冰坝河段水文气象特征和河道特性,分析了冰坝成因研究和预报方法的进展,并阐述了冰坝凌汛灾害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流域1896~1948年冰坝凌汛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896~1948年中、俄水文年鉴资料,统计了历年各江河冰坝凌汛发生情况,分析了冰坝类型、影响冰坝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冰坝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冰坝调查成果和观测资料,论述了黑龙江上游历年冰坝发生情况,分析了冰坝形成的原因,介绍了黑龙江冰坝洪水中长期预报方法,可供生产实际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发生冰坝时的水位、流量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出发,阐述了冰坝流量测验和资料整编的处理方法,指出现行流量整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冰坝凌汛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了松花江河道特性、水文气象特征、历史冰坝凌汛灾害情况.在分析冰坝形成条件、水热力因素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冰坝的成因和预报方法.由于注重形成冰坝的水量分析和计算,冰坝预报的准确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上游冰坝凌汛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思宇  郭锋 《黑龙江水专学报》2009,36(4):111-112,128
根据中俄水文年鉴记载和历史调查资料,浅析了黑龙江历史冰坝凌汛情况,冰坝凌汛条件和特点,冰坝灾害,提出了消减冰坝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957年黑龙江中游支流、额尔古纳河及部分支流,嫩江、松花江干支流,乌苏里江干流和大部分支流普遍出现了冰坝凌汛.阐述了冰坝凌汛情况和特点,分析了冰坝形成的水热条件、冰坝的成因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1—2018年广东省86个国家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广东省不同历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除粤北山区外,基本符合年均降水时数越多,累积降水量越大的规律.年均小时降水强度从南部沿海向北部内陆呈减弱趋势.2)汛期降水事件以短历时为主,占全年降水事件65.3%;累积降水量上,长历时降水量占汛期56.7%.前汛期短历时降水多发生在粤西;中历时降水多发生在珠三角两侧和粤西北地区;长历时降水多发生在粤东和粤北地区.后汛期短历时降水多发生在内陆,出现频次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中历时降水分布不均;长历时降水多发生在沿海.3)汛期降水时数日变化呈双峰型变化特征,小时降水强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变化特征.小时降水强度峰值易出现在下午的站点多分布在内陆,小时降水强度峰值易出现在下半夜至上午时段的站点则多分布在沿海、部分山区和珠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1.
对牡丹江长江屯站2009年1月5~7日形成的冰坝的概况、河道特性、冰坝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冰坝预测及凌汛分析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对宁蒙河段防凌作用的统计分析,指出了龙、刘水库防凌的作用在于调控凌汛期流量和出库水温,可使冰情减轻、内蒙古河段开河期冰坝减少;同时通过冰坝形成的数据统计指出封河期冰塞,开、封河期凌灾严重加剧的问题.根据大柳树水库的容量、调温、泄流特点,预测了宁蒙河段凌情变化,分析了大柳树水利枢纽防凌运用方式的有效性,运用流量计算方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与大柳树水利枢纽防凌运用控泄流量的关系;根据计算分析成果推断了大柳树水利枢纽对宁蒙河段的防凌作用,并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对宁蒙河段的防凌作用做了比较,指出了大柳树水利枢纽防凌作用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防凌优势.  相似文献   

13.
黄河宁蒙河段2007~2008年凌汛期封冻河段长,平均冰厚较厚,最大槽蓄水增量达16.95×108 m3,封河期部分河段冰塞壅水严重,三湖河口站1月25日水位达1 020.84m,3月18日达1 020.86m,均创历史记录,3月20日开河时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特拉奎素段黄河大堤先后发生两处溃堤.其原因是河道淤积日趋严重,跨河建筑物增多和不利的河道形态等综合因素造成冰下过流能力减小,12月上旬~3月上旬兰州站来水量47.0×108 m3,较前10a同期平均偏大7.3%,以及开河期气温急剧升高,三湖河口站开河前夕连续2d槽蓄水增量释放量均>1 100 m3/s,直接导致测站下游河段形成冰坝壅水,造成溃堤灾害.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历来是凌汛多发河段,历史上曾频频决口,给两岸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小浪底水库的建成为黄河下游防凌提供了强有力的工程措施,有效地减轻了凌汛威胁。探讨了黄河下游多年凌情特点及变化趋势,对影响凌情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小浪底水库对下游凌情的影响。同时,对影响凌情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归纳。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的运用缩减了封河长度和冰层厚度,缓解了凌情,其防凌成功的经验对黄河上游和其他凌情严重的河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为了解该地区水文气候变化的情况,对其东部地区雅鲁藏布江(奴下站)、怒江(嘉玉桥站)、澜沧江(昌都站)、通天河(直门达站)、雅砻江(泸宁站)、黄河(唐乃亥站)共6个流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年气温、年降雨和年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了年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6个流域的年气温和年降雨基本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径流受气温和降雨的共同影响,奴下站、嘉玉桥站和泸宁站呈一定的上升趋势,昌都站、直门达站和唐乃亥站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区域内径流多年平均变化率与冰雪面积比例大致呈正相关关系:年径流呈现上升趋势的流域,冰雪面积比例较大,受降雨增加和融雪增加的影响偏大;年径流呈下降趋势的流域,冰雪面积比例较小,受气温上升导致蒸散发增大使径流减少的影响偏大。这些研究结果将对青藏高原地区防洪抗旱、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