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葡萄糖酸盐、醇胺磷酸酯、表面活性剂、添加剂等合成了盐水介质碳钢缓蚀剂并用腐蚀失重法进行了评价。在 22.5%盐水介质中,硫酸锌:葡萄糖酸钙:钼酸盐:硫脲:醇胺磷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1.0:0.5:0.2:0.2:0.05,50℃时,碳钢缓蚀 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糖酸钙、钼酸钠、苯并三氮唑(BTA)、聚天冬氨酸、十二烷基葡萄糖苷、添加剂等合成了盐水介质铜缓蚀剂并用腐蚀失重法进行了评价.在22.5%盐水介质中,葡萄糖酸钙∶钼酸钠:苯并三氮唑∶聚天冬氨酸∶十二烷基葡萄糖苷=0.6∶1.0∶0.2∶0.3∶0.05,50℃时,铜缓蚀率可达98.5%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盐水浸泡试验、硝酸点滴试验以及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苯并三氮唑、苯并三氮唑与Cr(Ⅲ)复配、苯并三氮唑与铈盐复配、Cr(Ⅵ)以及HAD无铬钝化工艺对HEDP镀铜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苯并三氮唑复配钝化液钝化处理后,钝化膜耐蚀性较单一的苯并三氮唑钝化稍有提高,但均不及Cr(Ⅵ)钝化处理,而经HAD无铬钝化处理后,钝化膜耐硝酸点滴时间最长,在3.5%Na Cl溶液中的Rct最大,icorr最小,耐蚀性明显优于Cr(Ⅵ)钝化处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挂片法和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海水介质中钼酸钠、苯并三氮唑及与其它之间的复配,分析了钼酸钠与苯并三氮唑可能的缓蚀机理,并得到了其最佳的浓度组合。  相似文献   

5.
《涂料指南》2005,(B04):23-25
苯并三氮唑是一种优秀的金属缓蚀剂,为提高其对多种金属及各种介质中的缓蚀 效率,进一步对其衍生物的开发研究工作已经受到科技界的关注。专家黄魁元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金属缓蚀剂“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对铜及铜合金在腐蚀性介质中及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缓触效果,并指出笨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金属防护中的开发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16,(8):1485-1487
以苯并三氮唑为起始原料,经与氯乙酸反应制备得到苯并三氮唑乙酸,再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得到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对产物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的热稳定性研究显示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在230℃后开始分解,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升温速率对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的起始分解温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借助密度泛函对产物进行了结构优化。结果表明,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分子电子密度分布较为均匀,优化后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的HOMO和LUMO值分别为-0.213 528 e V和-0.072 481 e V。  相似文献   

7.
95-011微生物不降解的水系统铜合金缓蚀剂甲苯并三氮唑在冷却水系统中,加入含4-甲基苯并三氮唑45%以上的甲苯并三氮唑混合异构体,用量为4-甲基苯并三氮唑0.01~100mg/L,可抑制铜合金的腐蚀。在有细菌存在时,5-甲基苯并三氮唑是需氧降解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8):1485-1487
以苯并三氮唑为起始原料,经与氯乙酸反应制备得到苯并三氮唑乙酸,再与乙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得到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对产物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的热稳定性研究显示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在230℃后开始分解,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升温速率对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的起始分解温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借助密度泛函对产物进行了结构优化。结果表明,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分子电子密度分布较为均匀,优化后苯并三氮唑乙酸乙酯的HOMO和LUMO值分别为-0.213 528 e V和-0.072 481 e V。  相似文献   

9.
以邻硝基氯苯和水合肼为原料,两步法合成了苯并三氮唑。第一步,采用溶液法合成了1-羟基苯并三氮唑(HBTA)。第二步,采用HBTA在盐酸存在下用铁粉还原成苯并三氮唑。对还原工艺进行了探讨与优化。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得到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邻硝基氯苯:水合肼:异辛醇为1:4.5:1,反应温度110℃,反应5h,产品收率达95.2%,含量为99.4%。HBTA还原成苯并三氮唑最佳工艺条件:以工业铁粉作还原剂,n(HBTA):n(Fe)=1:3,还原温度80℃,反应时间5h,收率为82.3%。两步生成苯并三氮唑总收率为78.4%。  相似文献   

10.
孔黎春  胡晓春 《广州化工》2011,39(21):52-53
由1-金刚烷醇与苯并三氮唑在浓硫酸介质下,室温搅拌2 h合成N-1-(1-金刚烷基)苯并三氮唑,产率为95%;产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以及NOE等手段进行表征;该合成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天然绿色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某种植物制备水解液,然后调配不同浓度的缓蚀剂,采用失重法研究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对A3的腐蚀情况,并计算腐蚀速率和缓蚀率.实验结果表明,绿色缓蚀剂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葵二酸、三乙烯四胺和氯化苄为原料,合成了双咪唑啉缓蚀剂。通过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双咪唑啉缓蚀剂在饱和CO_2油田采出水介质中对J55油管钢的缓蚀性能,并对两口CO_2腐蚀严重的油井进行了现场加注试验。结果表明,双咪唑啉缓蚀剂在油田水介质中抑制CO_2腐蚀性能优异:加入缓蚀剂后可使电荷传递电阻大幅增加,在缓蚀剂浓度为150ml/L时,缓蚀率可达96.3%;两口试验井加注缓蚀剂后,腐蚀速率大幅下降,缓蚀率可达85%以上,现场使用效果优异。  相似文献   

13.
高效铝换热器酸洗缓蚀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钼酸钠、硫脲、吖啶、六次甲基四胺、硫酸锌、表面活性剂等合成了铝翅片换热器酸洗缓蚀剂,并用腐蚀失重法进行了评价.在8%盐酸介质中,钼酸钠:硫脲:吖啶:六次甲基四胺:硫酸锌:表面活性剂=0.6:1.0:0.2:0.8:0.5:0.05,40℃时,铝缓蚀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有机膦酸缓蚀剂的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莎 《山西化工》2009,29(3):38-41
介绍了缓蚀剂的类型、缓蚀机理和缓蚀性能,比较了各种缓蚀剂的特点,认为有机膦缓蚀剂具有无毒性、污染小的特点,尤其在应用于高硬度、高pH值和高温水系统时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王佳  李俊华 《应用化工》2013,(12):2240-2242
以聚天冬氨酸、聚环氧琥珀酸、葡萄糖酸钠以及增效剂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缓蚀阻垢剂。采用挂片腐蚀和静态阻垢实验,研究了其缓蚀和阻垢性能,结果表明,该缓蚀阻垢剂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缓蚀率可达89.04%,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其阻垢效果均明显优于油田常用缓蚀阻垢剂。  相似文献   

16.
张晓冬  喻果  徐飞 《当代化工》2016,(2):279-281
对威海翔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多功能酸洗缓蚀剂进行了盐酸酸洗、H_2SO_4酸洗、硝酸酸洗缓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功能酸洗缓蚀剂在盐酸酸洗、H2SO4酸洗、硝酸酸洗过程中对碳钢、16mn钢都有很好的缓蚀效果,加药浓度不同,缓蚀效果不同。多功能酸洗缓蚀剂的加药浓度一般在3‰~5‰,10%的盐酸酸洗的缓蚀率可达到98.8%、10%的H_2SO_4酸洗的缓蚀率可达到99.8%、10%的硝酸酸洗的缓蚀率可达到77%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聚环氧琥珀酸(PESA)、葡萄糖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和锌盐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新型无磷缓蚀阻垢剂。利用旋转挂片腐蚀实验、静态阻垢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该无磷缓蚀阻垢剂的缓蚀和阻垢性能。结果表明,无磷缓蚀阻垢剂的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缓蚀率和阻垢率分别达到90%和98%以上;该无磷缓蚀阻垢剂是一种以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阻垢剂,在A3碳钢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8.
The corrosion and passivation behaviors of alloys with different Cu–Ni ratios were investigated in acidic sulfate solutions. The corrosion rat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different amino acids as corrosion inhibitors. For these investigations conventional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were used. Fitting of the experimental impedance data to theoretical values enab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mechanism and the suggestion of a suitable electrical model to explain the behavior of the alloy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alloy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processes has shown that some amino acids like lysine have promising corrosion inhibition efficiency at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A model for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during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processes was suggested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for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phenomena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