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合理设计带提前右转渠化车道信号交叉口,研究了自行车交通流对机动车交通产生干扰的过程及结果.通过视频摄像的方法,在昆明、长春、吉林采集到大量的信号交叉口交通流运行数据,以饱和车头时距为分析指标,分析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交通流运行特征.结果表明:在绿灯时间初,随着自行车流量的增加,部分自行车将涌入机动车行驶空间,增加了机动车交通流的运行延误.通过构建延误计算模型,对其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最后应用该延误模型确定了自行车交通流对带提前右转渠化车道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非混行交叉口,为了定量计算不受信号控制的右转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以右转机动车和直行自行车的冲突机理为基础,应用间隙理论,分别建立两相位和四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应用石家庄市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模型可靠。本文结论为通行能力计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市无信号交叉口,自行车与混合交通流的其他车辆(如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冲突避让行为,难以通过传统数学方法建立准确的仿真模型.本文在以往交叉口自行车微观模型基础上,采用冲突车辆与自行车的相对位置矢量、相对速度矢量以及期望速度与实际速度相对矢量作为输入,自行车二维空间加速度矢量作为双输出的神经网络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实地采集自行车-机动车冲突、自行车-自行车冲突和自行车-行人冲突样本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和仿真验证,并对骑车者性别、冲突车辆类型和冲突速度进行了模型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无信号交叉口自行车与其他车辆及障碍物的冲突避让行为.  相似文献   

4.
信号交叉口行人自行车聚集群交通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便于研究城市交叉口混合交通信号控制策略以及城市信号交叉口交通仿真,对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绿灯放行时间内行人自行车聚集群的交通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人自行车"聚集群"的概念,运用了把人行横道"虚拟网格化"的方法对行人自行车聚集群的形状、面积、空间位置以及空间占有率等参数进行了描述.以北京市平乐园信号交叉口为例,对聚集群的空间占有率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聚集群的空间占有率在行进过程中是逐渐增加的.  相似文献   

5.
混合交通下右转机动车信号配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右转机动车与直行自行车之间的干扰,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本文分析了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的冲突规律以及自行车交通流的行驶特性,确定设置右转机动车信号的直行自行车流量临界值.以减少冲突和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为目标,确定右转机动车相位绿灯起亮时刻和绿灯时长,并建立了相应的参数标定模型.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VISSIM模拟软件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设置右转机动车信号后,右转机动车延误和机非冲突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自行车在路段及交叉口的行驶特点 ,及自行车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的影响 ,提出了治理自行车的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对无信号交叉口交通流参数进行视频采集的基础上,对无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流的各种冲突行为以及交通参与者面对冲突时采取的微观行为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对自行车通过交叉口的轨迹进行了提取,为混合交通流仿真系统的建立和模型参数的校正提供了理论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计算U型回转交叉口通行能力,为U型回转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在分析U型回转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的基础上,将U型回转交叉口通行能力划分为主交叉口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回转路口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以及右转车辆通行能力3部分。利用常规交叉口通行能力停车线计算模型、可接受间隙理论分别建立了U型回转交叉口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与回转路口左转车辆的通行能力的计算模型,最后得到包括右转车在内的整个U型回转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飞速发展,电动自行车对城市道路交通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正逐渐显现,特别是对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好地保障交叉口通行能力,本文在宁波市选取一个典型交叉口进行观察研究,分析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存在的冲突问题,结合交通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找到了机动车通行能力和非机动车流量的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此改善交叉口机动车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非机动车因素即自行车与行人因素对城市道路灯控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处机动车流运行的影响,通过现场调查数据,定义并计算出定量影响系数,将这些系数作为修正系数用于交叉口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中,以对混合交通条件下城市道路交叉口机动车通行能力理论进行修正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信号交叉口处自行车交通流的跟驰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自行车的跟驰行为进行描述,并通过视频实验对信号交叉口自行车流的相关参数进行采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自行车流运行过程中相对距离、相对速度、前车加速度、横向干扰和骑车人属性等因素对后车加速度的影响,先后构建了具有三种不同BP网络结构的跟驰模型。通过对不同BP网络训练误差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种可以较好地反映信号交叉口处自行车群内前后车之间刺激-反应关系的跟驰模型。这对于分析混合交通流的微观运行特性,开展与混合交通相关的微观模拟等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定量描述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释放过程,以RLC电路的电流模型为理论基础,对交叉口交通流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类比信号交叉口与电路相似的脉冲特性,建立了信号交叉口交通流量释放模型,并利用长春市典型交叉口实际交通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电路信号的交叉口交通流模型可以定量描述交叉口交通流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13.
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通行能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计算在信号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后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以接受间隙理论模型为基础,给出了针对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右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到非机动车进入导流岛对右转车辆产生较大影响,确定以非机动车流为主路,提出红灯效应修正系数,对基础模型进行修正.通过4个城市6个设置导流岛的信号交叉口实测数据进行模型标定和检验.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实际观测值发现,平均相对误差为9.28%,表明本文所提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非机动车对右转车道通行能力影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信号交叉口延误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深圳市主要信号交叉口延误实际调查结果,结合美国2000年版HCM延误模型计算结果,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与深圳市交叉口延误相符合的延误计算模型,为深圳市信号交叉口和道路系统的分析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信号交叉口首车疏解车头时距的风险分析模型。提出了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并以北京为例,通过信号交叉口的实测数据标定了参数。根据参数标定结果,对混合交通流情况下首车疏解车头时距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定量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的效果。结果表明,北京信号交叉口首车疏解车头时距长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它受车辆类型、交叉口环境的复杂程度和车流特性等因素影响明显。起动干扰使首车平均疏解车头时距由3.99 s增长到5.47 s,行驶干扰使之由4.15 s延长到6.65 s,极大地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网络的混杂Petri网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交通网络中的动态车流具有连续时间特性而动态信号灯具有离散事件特性的情况, 采用混杂Petri网建立了一个四相位信号交叉口模型,该模型包含了城市交通网络中的连续车流动态和离散信号灯动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输入、输出车流动态,并与四相位信号交叉口的物理模型相对比,结果表明该混杂Petri网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城市交通网络的混杂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了混杂Petri网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交叉口,利用分隔带实现左转,可以减少交叉口的冲突点,减少其他相位上车流的延误,提高通行能力,但也相应地增加左转车流的延误.本文基于对利用中央分隔带的渠化设置的各车流延误计算,以交叉口总延误最小为目标,计算得到具体的交叉口设置形式.并比较设置前后的交叉口总延误,得到渠化设置的交叉口流量条件,为交叉口利用中央分隔带实现左转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通过具体的交叉口应用,得到了该交叉口利用中央分隔带左转设置的具体指标和方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该交叉口渠化设置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信号交叉口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同时放行产生冲突进行研究。首先,从平均速度、动态占地面积、平均承载人数和出行成本四个方面,对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的特征进行分析;其次,对四路交叉口两相位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的主要冲突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冲突分析结果,提出减少信号交叉口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的冲突点的慢行交通优先通行方法。为减少信号交叉口慢行交通流与机动车流冲突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9.
饱和信号交叉口排队长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自适应权重指数平滑法,对进口车道的实时流量进行预测,建立了以定数排队理论为基础的排队长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实现对饱和信号交叉口排队长度的预测,预测结果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更符合交通流的实际运行状况。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在拥挤的交通状态下,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可达到85%以上,可以满足信号配时和交通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