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察了Ni(naph)_2—Al(i—Bu)_3—(BF_3·OEt_2—C_8H_(17)OH)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催化活性较高、稳定性好、适宜的Al/B比范围宽、所得聚合物为高CiS—1,4—聚丁二烯。Al/B 比由0.3增至3.0时,聚合物的特性数[η]由0.6升至5.2dl/g。改变 Al/B 比,可有效地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镍系催化的顺丁橡胶分子量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的研究表明,采用Al-Ni二元陈化稀B单加方式时,改变进料丁二烯汽油溶液的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调节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提高聚合反应温度,聚合物分子量有所降低,而改变体系中两组催化剂的摩尔比,是在较大范围内灵活调节聚合物分子量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n—C8H17OH(简称Ni—Al—B十ROH)和Ni(naph)2-Al(i—Bu)3-BF3·OE12十CH3COOC4H9(简称Ni-Al—B+BA)两体系在加氢汽油中引发丁二烯聚合的分子量控制方法,并与Ni-Al—B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相同时,Ni—Al—B+ROH和Ni-Al—B+BA两体系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均比Ni—Al—B体系的高;Ni/Bd、Al/Ni比的变化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影响不显著,Al/B比才是影响聚合物分子量的关键因素;聚合温度升高,分子量降低,而分子量分布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球笼烯的氯化衍生物对钕系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后催化剂的活性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因素,并考察了聚合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球笼烯代替氯化烷基铝组成的Nd-A1-Cl三元催化剂的陈化液呈均相,当Cl/Nd=5时,聚合活性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5.
以MgCl_2为载体,制备了一种新型负载型催化体系-NdCl_3·TBP/MgCl_2-Al(i-Bu)_3体系,探讨了该催化体系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某些规律.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异戊二烯聚合具有较高的活性,以载钕量3%的催化活性为佳,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窄,GPC曲线呈单峰分布,经IR和~(13)C-NMR联合测定表明,聚合物顺-1,4含量在95%左右.  相似文献   

6.
聚合反应是指由低分子单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本文简述了顺丁橡胶聚合反应的过程,主要分析了影响顺丁橡胶聚合反应的因素,并探讨了提高聚合反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工业氧化钕和氧化铝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整钕铝配比及采用不同的矿化剂,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合成出了新型的稀土色料。通过XRD、色谱分析等测试证明,所制备出的色料主晶相为AlNdO3结构,主要颜色为紫罗兰色及桃红色。  相似文献   

8.
稀土助剂对氧电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MnO2对氧气还原的催化活性,将硝酸锰和稀土硝酸盐(镧和铈)溶液浸渍到活性炭中,并在270℃下煅烧,制得氧电极催化剂,通过冷压方法制成气体扩散电极.用稳态极化测试了各个空气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铈的添加对MnO2的催化活性影响明显,硝酸铈添加10%时空气电极极化最小,在一般金属 空气电池的工作电流密度20~50mA·cm-2下,电位比单独MnO2催化剂可正移30~60mV,并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电位正移的越显著.采用交流阻抗测试了空气电极的阻抗特性,通过分析对阻抗图谱采用两个Nerstian阻抗的等效电路进行了拟和,得到相关动力学数据.数据显示添加稀土硝酸盐,减小了电化学极化阻抗和氧气扩散阻抗,提高了MnO2对氧气还原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分子量聚酯(PET)的等温结晶、非等温结晶、热失重和恒温热降解等性能。结果表明:在等温结晶过程中,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结晶速度逐步降低,结晶速度与分子量的倒数成线性关系;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随分子量的增加,熔体结晶峰峰温逐步向低温推移,过冷程度增大,峰形由高尖形变为宽矮形;在热失重和恒温热降解过程中,随分子量的增加,热失重程度减少而热降解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测定共聚物数均、重均、粘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预示不久的将来一些存在的问题将被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以二乙二醇二甲醚和三异丁基铝(i-Bu)sAl为调节剂,环己烷为溶剂,合成中乙烯基型聚丁二烯橡胶,研究了Al/Li与聚合反应速率及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随Al/Li的增加,聚合速率下降,而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影响较小,求得了聚合假一级表观增长速率常数kp,及表观增长活化能Ep。  相似文献   

12.
以n-Bu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二乙二醇二甲醚为调节剂,二乙烯基苯为第二单体或偶联剂,由于二烯以阴离子均聚合或共聚合方法方法全成了支化型中乙烯基聚丁二烯,考察了基础分子量、DVB及2G的加入量,反应时间对聚合物的支化度,分子量分布指数,特性粘度以及屈服强度影响的规律性。结果表明:DVB的两种加入方式均能形成不同支化形式以及不同支化程度的中乙烯基聚丁二烯,使f、ID,以及Ty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1,2—聚丁二烯(1,2—PB)和天然橡胶(NR)共混制造飞机轮胎胎面胶。研究了共混此(NR/1,2—PB)、硫磺(S)、促进剂(CZ)和炭黑并用比(ISAF/HAF)等变量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最优设计理论对配方进行了优选,得到了具有交互效应的优选配方,并且和NR,NR/SBR配方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于天然胶中并用15~30份1,2—PB后,在保持胎面胶综合性能的基础上,共混胶具有优越的抗湿滑性、低生热性和耐老化性,并且满足飞机轮胎的使用高低温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成特殊结构的聚丁二烯橡胶,在国内我们首次合成了二哌啶乙烷(DPE),并进行了分析与鉴定.首次采用DPE做丁二烯阴离子聚合的调节剂,考察了DPE/n-BuLi(正丁基锂)和DPE/α-MNLi(α-甲基萘锂)比值对形成1,2-聚丁二烯(1,2-PB)微观结构调节规律,得到了1.2-结构为100%的聚丁二烯.采用高分子设计方法,通过引入DPE,合成了1,4-1,2两嵌段和1,2-1,4-1,2三嵌段聚丁二烯,DSC-DTA示差扫描量热仪测示表明:聚丁二烯的1,2-结构含量影响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一定嵌段比的聚丁二烯可以产生微观相分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配比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与顺丁橡胶(BR)共混体系的性能,并用透射电镜和扭辫分析法考察了共混胶的结构形态。结果表明,两胶共混容易,相容性好,各自的加工性能可通过并用得到改善。BR的加入,使HVBR的低温性能、弹性和耐磨性等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保持了HVBR耐老化性好、生热低和抗湿滑性强等优点。共混胶性能类似于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  相似文献   

16.
分析在硫化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试验中试样的形状、宽度、厚度、试验温度以及拉伸速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认为,进行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的拉伸应力应变性能试验,须全面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炭黑对混炼胶热扩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LFA 447 NanoflashTM型激光导热仪测定了填充不同含量N220炭黑混炼胶在25~60℃时的热扩散系数,研究了混炼胶的热物理性质,用于指导控制调节混炼机的辊筒温度;并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给出了相关的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胶料的热扩散系数随炭黑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混炼胶的热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用百里酚蓝-亚甲基蓝酸性分相滴定法和亚甲基蓝-甲基橙酸性分相滴定法测定石油磺酸盐中磺酸盐的含量,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确定了滴定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与甲基橙的质量比为5∶1时,可以明显地观察到终点颜色变化,其变化特点为下相由蓝色至绿色,上相由粉红色至蓝色。当百里酚蓝和亚甲基蓝配成质量比为21∶1时,其变化特点为下相由浅紫灰色变为黄绿色,上相由粉红色变为几乎无色。百里酚蓝-亚甲基蓝酸性分相滴定法测定含有少量羧酸盐的石油磺酸盐体系,磺酸盐的浓度比亚甲基蓝-甲基橙酸性分相滴定法对终点的掌握更准确。这两种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而且,体系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无机盐和聚合物的存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The research on asphalt performance mainly focused on the macro performance and micro mechanism. Mesoscopic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ubber powder movement on asphalt rubber properties. After the preparation parameters and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asphalt rubber were determined, the modification mechanism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which revealed the compatible stability mechanism. Then, the analysis model of asphalt rubber was established to focus on simula...  相似文献   

20.
废橡胶粉改性沥青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力化学”原理制备了贮存稳定的废胶粉改性沥青。研究了制备工艺、胶粉品种、胶粉尺寸和相容剂等因素对改性沥青稳定性的影响 ,对改性沥青进行了长期和循环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所研制的制备工艺与传统制备工艺相比 ,可使胶粉有效地降解 ,并稳定地分散在沥青中 ;常温法生产的胶粉 (简称常温胶粉 )更容易降解 ,达到稳定分散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常温助剂法生产的胶粉 (简称常温助剂胶粉 )次之 ,冷冻法生产的胶粉 (简称冷冻胶粉 )最难降解 ,难以制备稳定分散的改性沥青 ;胶粉尺寸越小 ,达到稳定分散所需要的混合时间越长 ;相容剂有利于胶粉在沥青中溶胀 ,促进与沥青相容 ,缩短达到稳定所需要的混合时间 ,对于精细胶粉作用更加明显。制备的改性沥青具有非常好的短期、长期稳定性 ,经反复循环加热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