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快长江航道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水系航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决定其在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长江航运的建设,以长江干流和西部地区主要通航河流为建设重点,打通数条水上运输大通道,既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又将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长江干流是西部地区的出海大通道,且有较好基础,整体优势十分明显,应作为西部水运通道的重中之重。另几条河流的腹地范围相对较小,是区域性水运通道,且多为资源型航道,应作为次重点。  相似文献   

2.
珠江干流西江上中游河段红水河,自南盘江黄泥河口至黔江大藤峡,是水力资源最集中的河段,红水河梯级开发,不仅有巨大的发电效益,而且还担负着珠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调蓄控制上游洪水的重任;红水河还是沟通流域东、西部的水运通道之一.加快红水河水利水电开发,将为新世纪珠江流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保障新世纪珠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促进流域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龙滩水电站、大藤峡水利枢纽为红水河综合开发的两个战略性工程,应尽早动工兴建.应大力推进红水河开发,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实现珠江流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部署。它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它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江航道是长江航运的物流主通道,是区域经济协调的重要纽带。目前对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但少有文献以长江航道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绘制因果关系图定性分析长江航道与长江经济带的互动关系,明晰航道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选取2005—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拓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测算长江航道建设投入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贡献度,得出经济贡献度在整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增加1%的长江航道建设投入,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产出增加1.74%。这表明长江航道建设对长江经济带有显著的经济支撑作用。为更好地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未来应加大长江航道建设投入,提高航道承载力,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四川水电资源的优势,论述了四川水电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水发电开发与四川社会经济发展、电力结构调整、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流经青、甘、内蒙古三省(自治区),北与蒙古国接壤,东西分别与石羊河、疏勒河流域相邻,流域面积约14.29万km~2。 黑河中游地处古丝绸之路和当今欧亚大陆桥咽喉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政权在此屯垦戍边,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现拥有耕地26.06万hm~2,农田灌溉面积19.29万hm~2,粮  相似文献   

7.
珠江干流西江上中游河段红水河,自南盘江黄泥河口至黔江大藤峡,是水力资源是集中的河段,红水河梯级开发,不仅有巨大的发电效益,而且还担负着珠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调控制上游洪水的重任;红河河还是沟通流域东、西部的水运通道之一。加快红水河水利水电开发,交赤新世纪珠江流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保障新世纪珠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促进流域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龙滩水电站、水藤峡水利枢纽为红水河综合开发的两个战略性工程  相似文献   

8.
陈明 《人民珠江》2002,(3):55-55,60
水土保持工作对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巨大。现在,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云南省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拟定新措施,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宁 《中国水利》2001,(2):42-43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均在长江上游,水力资源丰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合理利用长江上游水资源,以促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0.
航道是内河航运中最关键的基础性要素,航道等级的合理划分是航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进行了长江与世界内河航运发达水系航道技术等级的比较;就《内河通航标准》(GB 50139-2004)执行过程中长江航运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长江水系航道存在着航道等级划分不合理、通航标准低、航道网络化程度低及高等级航道占比低等问题;分析提出了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是着手进行现行内河航运标准的修编;二是研究确定合理的长江水系航道分级层次,提高最低通航标准;三是加快高等级航道网建设,促进长江水系航道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11.
王禹生 《人民长江》2001,32(2):34-36
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农业灌溉发展缓慢,灌溉面积偏小,粮食总量偏低,制约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在长江流域西部开发过程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快灌区老化损坏工程更新改造力度,恢复巩固已有灌溉面积;②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③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减少农业灌溉节水量;④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防旱抗旱能力;⑤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提高灌区综合效益;⑥完善监督执法体系,为西部大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万晓文 《人民长江》2001,32(5):21-23
长江流域横跨东、中、西部3大地区,历史的成就印证了流域经济发展与长江自然资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具有密切的关系。长江流域在长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已初步形成了长江经济带的格局。长江水运在流域经济和综合交通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长江流域西部经济大开发与长江水运的不断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的有机联系,长江具有承东启西的优越条件,长江水运在流域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战略下的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面向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西北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保护的模式,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本底和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其水分与生态结构及其驱动关系的剖析,认为:该地区的合理开发模式为建立水资源利用的社会公平性、高效率和高效益;高效利用模式为保证基本生态用水(50%)、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和开发替代性水资源;保护体系为在上游产水区建立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体系、在中游用水区建立用水与排污总量的平衡体系、在下游耗水区建立生态用水保障和高效利用体系,在保障措施方面,应树立新型资源和生态价值观、加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和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最终达到在西北地区建立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务件相匹配的经济结构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华禄 《四川水利》2005,26(2):20-22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是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绵阳市在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的工作中,取得多方面的成效,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健康发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大中型灌区的现状难以适应效益农业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对灌区工程进行改造和灌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通过近几年来对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及建设经验。为进一步加快灌区改造步伐,提出浙江省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灌区改革的发展方向,并对今后如何实施提出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秦皇岛市水务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思路,积极推进以水务局为模式的水行政执法主体建设,推进水优化配置为目标的水资源统一调度等,适时调整治水思路,着眼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促进西部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建成后,正常蓄水位175 m,防洪库容221.5亿m3,将保护长江中下游广大平原湖区,使国土开发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装机1820万kW,年发电量847亿kW·h,远景规划滚动开发金沙江上游梯级,总装机容量可达4000多万kW,参与西电东送,促进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将给市场带来机遇,推动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治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重开发轻保护,是长江面临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在总结70年来长江治理开发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长江面临的主要水安全问题,明确了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协调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策略:进一步加强防洪安全体系建设,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实施生态要素调控与空间管控,修复受损生态系统;严控入河污染负荷,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科学调控长江与洞庭湖、鄱阳湖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灿勋 《中国水利》2006,(14):52-52,58
在机制上抓健全、在方法上求创新、在任务上督落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全新的思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促进治黄中心任务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04年.委属4个单位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2005年,委属3个单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水利部开展文明建设工地评选以来,黄委在近10年的时间里每次都有2个以上的工程项目被评为全国水利文明建设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