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系统的业务需要通过电力通信网进行传输。因此,通信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文章主要对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进行研究,以期为电力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2.
周文婷  李明  钟融 《通讯世界》2016,(12):170-171
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力产业向着信息化以及智能化不断进步,在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处在关键性的地位,它有着更快的工作效率以及运行速度.在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之中必须依赖电力通信网,电力通信网具有的可靠的性质,它影响着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否能够高效、稳定、安全.我们在估算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时,必须以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作为主要参照要素.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质,并且以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且科学对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做出判断,以此来加强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电子技术》2018,(9):131-136
电力通信网脆弱性分析对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加强电网健壮性具有重要意义。以网络端到端时延理论为基础,建立基于业务临近度的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分析和评估模型。通过分析电力通信网的运行情况和业务分布,估算出端对端的传输时延、业务临近度和相邻节点的业务临近度相关性,建立业务链和节点的脆弱性分析模型。以IEEE-30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完成对通信网络的脆弱性分析。对节点和业务链进行脆弱性排序,结果表明节点时延、业务分布和节点相关度三者与电力通信网的脆弱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熵的电力通信网脆弱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力通信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网络,针对如何对其脆弱性进行综合、有效评价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电力通信网脆弱性跨层综合评价方法。首先给出了一种业务重要度计算方法,并将业务重要度作为网络参数,在业务层建立网络模型,定义边业务重要度(EBI)作为边在业务层的重要性指标;然后综合考虑网络的业务层、传输层和物理层,定义了边跨层重要度(ECI),进而将边跨层重要度的全网信息熵-边跨层信息熵(ECE)作为电力通信网脆弱性的评价指标;最后,以某实际电力通信网络为仿真背景,在不同路由策略下,通过对比网络脆弱性曲线和信息熵值的变化,证明了该方法对电力通信网脆弱性评价的有效性。该方法不仅限于电力通信网,还可推广至其它非一致性业务的承载网络。  相似文献   

5.
电力作为我国当今的主要动力能源之一,对于我国各项事项活动的展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不仅是我国,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失去电力,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项事项一定会落后.电力通信网自然也就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是电力系统是否完善的关键,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电力系统中的通信网的可靠性问题,从而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张晓飞 《中国新通信》2009,11(19):28-30
随着光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领域的大量应用,如何提高光传输网络生存性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电力通信网络及业务的现状,分析了SDH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ASON技术的必要性,并讲述了光传输网采用ASON技术的优势,对ASON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8.
石天伟 《通讯世界》2016,(10):20-22
近年来,我国电力产业改革趋势不断发展,电力能源作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力通信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其中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不仅如此,可靠性始终是电力系统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而电力通信系统作为现代电网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其运行状况直接反应电网性能、管理水平,且能够为电力通信网络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电力通信网络构成入手,分析影响通信网络可靠性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为我国电力通信网络可靠性、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多年的工作实践表明,我们应当加大控制和避免电力网承载业务的业务风险,对配送业务的路径进行检查,确保能够科学的对其进行配送。本文对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的业务路由优化分配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路由分配算法上进心实施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相关的业务路由优化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燚  李文萃  李琳 《信息通信》2014,(3):208-209
随着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广泛建设,实用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其能否发挥效益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分析了电力通信网设备分析管理系统的建设优势和必要性,总结和归纳了电力通信在设备运行、检修管理、运行方式管理、专业管理、一体化管控需求、专业协同管理六个方面的功能需求分析,阐述了通信网设备分析管理系统的应用探索和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实用化道路提出了总体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行业的特殊性,电力系统和铁路、民航、石化等部门一样,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由于各通信网业务繁多,而且业务之间互相独立,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电力系统内部形成了多个网络并行运作的局面。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通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除了话音、数据、传真等通信业务外,图象等宽带  相似文献   

12.
孙健萍 《通讯世界》2016,(24):217-218
电力通信的稳定离不开电力通信网风险研究,对于风险的研究主要是抓好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力通信技术整体发展较快,但这也给其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课题展开讨论,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士以启示.  相似文献   

13.
高升涛 《通讯世界》2015,(2):158-159
本文阐述了SDH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张俊宇 《通讯世界》2016,(13):140-140
在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中,电力信息化的进程脚步开始逐渐加快,同时拉近了电力网和通信网之间的关系。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离不开电力的通信网络,因此对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研究将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根据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意义,来分析影响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的因素,以及提高电力通信网可靠性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薇伟 《通讯世界》2016,(5):172-172
电力通信网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系统,常见的光传输网以及程控交换网等等都属于电力通信网络系统。近年来在高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电力通信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已经成了现代化电网的重要组成。电力通信网是保障电力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基础,它涉及通信规划、建设以及检修管理等方面。本文在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管理特点之后,重点研究了电力通信网管理和规划要点,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管理规划可靠性的措施,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提高电力通信网整体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苏宇科 《信息通信》2014,(11):197-199
电力通信网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通信网络,其可靠性直接决定电力通信网在市场竞争中所占据的位置,而如何对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估就成为了电力通信企业纷纷关注的重点内容,该研究通过对指标评估体系的设计思想进行简单概述,再以此引出评估模型,最后基于电力通信网络所承载的不同业务,其重要度的等级来对通行网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简单叙述,旨在为电力通信网企业再对网络可靠性进行评估,进而不断提高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促使电力通信网的运行水平能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7.
左黎  卜峰 《电子世界》2013,(19):42-43
县级电力通信网建设完成以后,是否能发挥完整的通信网的作用必须依赖通信网运维管理工作,电力企业必须建立有效、完善的通信网维护制度和体系以保障通信网的正常运行。本文结合涟水县供电公司在通信网运维管理方面的实践,从通信网络的运维方法、管理目标、持续改进等方面阐述了通信网运行维护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韩雪 《移动信息》2023,45(8):239-242
随着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电力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实际需求,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电力通信网主要负责电力系统指挥、调度等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发展,电力系统各业务越来越依赖电力通信网,这无形中也导致电力系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文中基于当前电力通信网的常见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故障恢复方法,经过仿真实践验证,最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限定因素的前提下,自动恢复更多的业务,尽可能降低电力通信网故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钟志萍  徐星  肖振华 《电子世界》2014,(18):277-277
软交换是电力调度通信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电力调度在电网运行中的能力,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目前,软交换通信网成为电力调度中的核心部分,完善电力调度电力分配的状态。软交换通信网的构建比较复杂,需要多项技术的支撑,因此,本文通过对电力调度软交换通信网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是保障电力通信稳定的基础,电力企业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电力通信风险管理关键技术创新应用,以我国社会电力通信的整体发展趋势为基础,实现电力通信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促进电力通信技术风险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