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地化-气测录井仪将地化、气测二种成熟的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地化、气测数据在同一软件下运行,可达到技术互补的优势,克服了单一录井方法录取资料单一片面的缺陷,有利于提高油气层的发现率和解释成功率,为实现录井仪器和录井服务向综合型发展的战略创造了条件。该文主要介绍了仪器的构成、功能及计算机软件的特色,并阐述了该仪器的技术装备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地化 -气测综合录井仪是将地化、气测两种成熟的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仪器 ,地化 ,气测数据在同一软件下运行 ,可达到技术互补的优势。克服了录井方法录取资料单一片面的缺陷 ,有利于提高油气层的发现率和解释成功率 ,为实现录井仪器和录井服务向综合型发展的战略创造了条件。文章主要介绍了仪器的构成、功能及计算机软件的特色 ,阐述了仪器的技术装备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DH-920型地化录井仪和ZT-960型有机碳分析仪都是运用了热解色谱技术,通过对样品进行热裂解,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的分析仪器,在录井现场及实验室的运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分析结果重复性差、标样分析难通过等现象,笔者结合生产及调试仪器积累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应注意的问题。1.气路系统气路部分是地化录井仪和有机碳分析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仪器选用三种气体。其中,以H2气作载气,N2气作尾吹气,空气作为助燃气和动力气。N2气的大小直接影响峰形大小及分析结果的重复性,三种气体分别经由稳流阀、压力表、气阻器、经稳…  相似文献   

4.
张东妹 《石油仪器》1997,11(3):28-29
地化-气测综合录井仪是将地化、气测两种成熟的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仪器,地化,气测数据在同一软件下运行,可达到技术互补的优势。克服了录井方法录取资料单一片面的缺陷,有利于提高油气层的发现率和解释成功率,为实现录井仪器和不井服务向综合型发展的战略创造了条件。文章主要介绍了仪器的构成,功能及计算机软件的特色,阐述了仪器的技术装备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地化录井仪在钻井现场的应用,为及时评价油气层特征及估算区块储量创造了条件。由海城石化仪器厂近年推出的YQ—Ⅱ型油气显示评价仪。由于增设了五峰分析功能及三个后台处理软件。使该仪器更适用于对储层原油性质的判别,特别是在混油钻井液录井中,能够有效鉴别岩屑及储层曼示,推动了录井技术的发展。该文根据大庆油田外围勘探中应用该仪器的录井实例,重点介绍了其性能、特点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海城市石油化工仪器厂第二期地化录井仪使用、维修培训班于2000年8月6日至12日在海城举办。来自石油系统有大庆、胜利、华北、大港、辽河等11个油田的35名地化录井技术人员参加了学习和交流。主办单位邀请了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的邬立言教授,辽河油田气相色谱专家张百珍高级工程师等授课。他们分别从地化录井技术的发展、储层油气评价分析方法、热解气相色谱分析在地质上的应用、YQ系列油气显示评价仪、TOC系列残余碳分析仪的使用、维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介绍。各大油田的代表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为使学员更好地了解…  相似文献   

7.
地化录井仪是一种采用岩石热解法快速定量评价生油岩和储油岩的设备。文章介绍了DH - 2 0 0 1综合地化录井仪的组成和功能 ,阐述了仪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想。实际应用证明 ,该仪器的设计先进、实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对录井技术发展阶段回顾的基础上,从软件完善与开发、检测仪的定量化、岩屑采集自动化、荧光录井定量化、地化录井发展前景、LWD与MWD技术、钻柱振动分析技术和油气层综合评价技术方面阐述了录井技术的发展趋势。相信对录井行业的发展定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录井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在对录井技术发展阶段回顾的基础上,从软件完善与开发、检测仪的定量化、岩屑采集自动化、荧光录井定量化、地化录井发展前景、LWD与MWD技术、钻柱振动分析技术和油气层综合评价技术方面阐述了录井技术的发展趋势。相信对录井行业的发展定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荣延善  杨勇 《江汉石油科技》2000,10(1):27-29,26
如何利用地化录井技术在水平井中进行油气评价及地质导向服务,是地化录井技术的又一新课题。根据地化录井技术在王平1井中的应用情况,摸索总结出了直井段盐间非砂岩含油气特征及能进行地质导向服务的地化规律,在造斜段和水平段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的许多开发区块目前都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分析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和油层的水淹程度是现阶段该区块油层评价的关键所在。该文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理论依据与主要评价参数的获取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现场应用,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主要开发井油气层的地化录井显示特征;研究了综合运用地化分析技术和热蒸发烃色谱分析技术,随钻评价开发井储集层性质与原油性质和油层开发动态的方法。应用实例证明综合应用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地化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录井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有机质的程序升温,达到对不同烃类的定量分析,进而对生油岩和储油岩进行实时定量评价。该技术与室内其它有机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效果基本一致,并且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属于典型源储共生的非常规油气藏,储集岩与烃源岩共生,常规录井过程中对储集岩及烃源岩识别约束条件较多.地化录井作为录井技术的一种特殊手段,在储集岩评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二叠系芦草沟组资料重新认识,利用完井试油结论进行验证,利用岩石热解色谱技术、岩石热解-气相色谱技术、三维...  相似文献   

14.
邢立  刘建朝 《录井工程》2006,17(2):46-50
简要介绍了国内地化录井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该技术的特点及在油气勘探开发应用中取得的成效。认为中国地化录井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扩展了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目前该专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以统计资料及应用实例报道该技术的应用成果及独特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钻解释工作中,如何快速准确评价储层性质是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该文根据板桥、塘沽地区储层的流体性质,利用地化录井技术,分别建立了板桥、塘沽地区参数法、区域法的解释标准,提高了地化解释的符合率,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勘探开发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海盆地勘探受到钻探成本限制,实际收获的烃源岩样品相对有限,难以对单井进行烃源岩整体评价。目前烃源岩评价研究中,常利用测井资料建立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对烃源岩进行评价。但是单一测井评价方法难以定量评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需要多种方法互相结合。此文建立了烃源岩测井响应特征模型,并依据电阻率法、自然伽马能谱法、聚类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原理,对惠州凹陷古近系井点进行优质烃源岩识别与评价,并将测井资料评价处理成果与岩心的有机地化、地质录井资料相互检验,得出了适合该地区烃源岩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常规地质录井技术、气测色谱录井技术、地化录井技术、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工程录井技术、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优势与不足,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不同录井专业技术定位问题,并就各专业录井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8.
地化录井中一种新的生、排烃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考虑了成岩压实、有机质热浪化和类型的影响,以干酪根中无效欣在生烃过程中其绝对含量保持恒星这一原则,建立起一个新的有机碳恢复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适用于地化录并应用的生、排烃量计算公式,从而使整个过程比以前的图解法更加准确、高效.本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辽河油田海上、陆上和外盆地的地优录并.但本文中仅以铁岭盆地的一口井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铁岭盆地昌参2井的地化录井表明,其生径强度为263.794×104t/km2,排烃强度为138.166×104t/km2,资源密度为13.190×104t/km2,达到了我国Ⅰ类含油气盆地的生烃强度标准,昌图凹陷具有较为充足的油气来源,可望形成一些中、小型油气田,下一步勘探的方向主要是寻找圈闭和有利的储层.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油气色谱地球化学录井技术的新进展,包括钻井液气测色谱录井和罐装样轻烃录井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岩屑(心)热解色谱、抽提物色谱分析方法在录井中的应用等,并对今后油气色谱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地区化特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地区稠油种类复杂,依据测井资料远不能满足识别稠油种类的需要。在此情况下,通过建立本区原油分析资料与地化录井分析参数的关系,提出了地化录井参数识别稠油机理,在分析大量地化录井参数与原油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化录井参数与稠油粘度关系图版,并制定了地化录井定量评价稠油级别标准,经现场初步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新型的现场定量评价稠油级别的好方法。该方法不仅有助于勘探开发人员及时,准确定量评价稠油级别,而且对于深化该区的勘探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