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任务就是对城市环境污染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描述和评价,并根据城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多年历史资料.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的变化进行预测,制订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以建设一个高效而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和适合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优美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2.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打破了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建立城市管理联动新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进而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城市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城市信息化 建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信息化是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的指导下,以城市为主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城市信息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的 建设四大方面 城市信息化建设要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重点应用系统建设。根据应用系统建设要求,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化要与城市的功能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密切结合、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是塑造、树立和传播城市形象的基础和核心.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审美情趣、道德价值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它积淀城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城市文化定位要以城市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定位依据,城市文化定位对城市形象塑造产生巨大影响,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是继承城市形象;营造城市文化环境是传播城市形象;整体规划城市文化是创新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化魅力是提升城市形象.以城市文化定位塑造城市形象,必须通过城市文化定位,赋予城市形象美好的品质;树立城市形象给予城市形象深刻的内涵;传播城市形象予以城市形象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规划体系和城市发展水平。为了加强对城市企业生产的监管,提升安全生产的监管和应对能力,建立健全的城市安全生产应急视频指挥平台体系,将高科技手段充分应用在城市生产管理和应急救援处置上,促进城市安全信息处理和共享水平,将城市安全生产信息化提升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正>很高兴来参加这个论坛,我的报告题目是智慧城市的内涵与基础。先说智慧城市的技术基础,我认为智慧城市本身应该是个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宽带城市和感知城市,无线城市强调的是这个城市里头的无线基础设施,能够支撑城市的发展,数字城市更进一步不仅仅聚焦在无线,还包括有线,而且不仅仅关注基础城市,而  相似文献   

7.
城市标志设计作为城市视觉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营销体系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城市标志是当今城市品牌管理的一个首要手段,也是城市形象传播的首要媒介,它包含了城市的理念、环境、文化、地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城市标志的传播,可以把城市这个综合产品推销到整个社会和人群当中,让所有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这个城市,并与城市的发展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城市夜景是对城市风貌和城市形象的二次塑造,是展现城市地域特色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夜景照明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地域文化特色的角度来探讨城市夜景的塑造,并提出了从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等方面出发,有重点、有主题地对塑造城市夜景,以达到城市夜景点线面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夜景。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深入,许多城市规划也由以前的"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逐渐升级到"智慧城市"。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通知,提出大力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启动通知明确,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旨在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管理、服务和发展的科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建设水平也在发展和进步。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种理念在逐渐影响着我国当前市政工程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不仅高效率的进行储水和排水,同时也向城市居民传递了环保的理念,将海绵城市结合先进的建设理念应用于城市建设当中,不仅能够对城市当前的建设进行指导,同时能够将城市现有的市政道路和排水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为后续的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因此文章针对海绵城市理念影响下的城市道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当前城市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丹 《遥感信息》2000,(2):9-13
“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城市数据及基于数据的服务。在简要评述我国城市数据与基于数据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城市发展给“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为迎接这些挑战采取的一些行动和少数城市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城市信息化是指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思路指导下,以城市为主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高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速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全过程。城市信息化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政府要先行,通过高效的电子政务引领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化进程,从而达到建设城市信息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三年徐州影像图,利用Erdas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监督分类,利用矩阵分析和相关分析,分别从数量和空间方向分析了徐州城市的扩展规律以及新城区在城市扩展中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1)徐州城市扩展迅速,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迅速,且新城区的建设在城市建设用地数量上起到决定性作用。(2)徐州城市的扩展成"年轮效应"并且首先在交通干线上发展起来,新城区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3)新城区建设对城市建筑用地的影响:①缓解老城区城市建筑用地压力;②扩大城市建筑用地规模;③改变城市结构,有助于城市的更新和城市区划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力消费遥感估算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四象限夜光模型。该模型以2018年珞珈一号01星夜间灯光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选择我国19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四象限分析法,将城市产业结构作为主要分类依据,将研究区域城市分为四类:明星类城市、瘦狗类城市、问号类城市和金牛类城市,进而估算全社会用电量。计算结果显示,该模型的估算精度优于简单夜光模型;将预估结果的城市分为高精度城市、中精度城市和低精度城市三类,四象限夜光模型的高精度城市数量多于简单夜光模型,而中精度城市和低精度城市数量均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初探城市历史港口区景观保护性再利用,以期指导城市历史港口区景观改造来提升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探索老旧港口码头对地域性文化、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追寻城市经济发展的热点。促使旧港口改造后激活城市功能,让旧港口区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发展中去,成为城市发展的亮点和见证者。  相似文献   

16.
2010上海世博会首次将"城市"作为主题,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多种新的思考方式。城市文化是城市主题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各个城市都在为如何审视自己城市文化的内涵特征、呈现方式及传播方式进行探讨。在此背景下,城市礼品作为城市文化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对城市礼品设计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对设计实务的调查分析,利用设计管理思维技术的框架,开发出一件基于城市文化进行城市礼品设计的应用型设计工具,以期提升城市礼品设计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迈入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和物联网是信息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中,"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功能,促进城市建设,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不健全、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为市民提供优质、舒适的城市环境。笔者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研究了城市数字平台构建,旨在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针对丹东现有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城市文脉应用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剖析和研究,探讨如何将丹东的城市文脉与城市景观设计更好地融合贯通,形成一种具有传承城市文化、弘扬城市历史、体现城市风貌的全新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无线城市     
对无线城市,我想谈四点,第一,什么是无线城市;第二,全球无线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我们国家无线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动向;第三,需求驱动和科技创新;第四,无线城市发展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