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的融合,即是立足中国现实,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满足实践需要,推动实践的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里的文化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两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容、筛选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和糟粕,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核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继而重点从实践层面论述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文化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自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人民群众的实践自觉的三者和谐互动与有机统一,创造与发展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的特殊形态,二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两个主要面相,在此进程中,生成了两种主要形态,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以革命遗迹为"底板"的红色文化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再造的产物,也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展望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思想和近代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从本体论上来说是建立在“天人合一”观的基础之上;从方法论上来说表现为“内圣外王”的人的发展模式;同时,这些理论又具有明显的道德主义色彩。这些传统人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化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资源、理论构成模式和直接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4.
刍议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的外来社会思潮,能够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仅仅是因为其满足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的现实需要,更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精神上是相融相通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关系的梳理,试图找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契合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灯谜制作经常运用修辞格,比如别解、比喻、用典、借代等等。制谜者之所以偏爱运用修辞格入谜,灯谜之所以受大众的喜爱,是因为灯谜中修辞格所建构的心理机制,这些心理机制使得灯谜本身妙趣横生、发人体味,又使猜谜者在猜谜过程中能获得审美情趣以及破解灯谜后的快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的融合,即是立足中国现实,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满足实践需要,推动实践的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里的文化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两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容、筛选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和糟粕,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核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继而重点从实践层面论述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文化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科学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互融合,最后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成分,又要去其糟粕,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人们追求的永恒目标和最高价值之一。在追求这一目标和价值的过程中,不同的思想家对自由的理解各有不同。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理论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托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资产阶级自身的缺陷导致其自由观是不科学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历史、唯物和实践的角度分析自由,因此不仅是科学的自由观,同时也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伟大旗帜和科学指南。在当代中国,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认清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本质,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主流意识形态,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群众性的、大众化的理论,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从而发挥其巨大作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需要大众化早有认识,他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找到了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切入点,并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所倡导的群众路线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法宝。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考量中国文化发展环境,应剖析当前面临的种种文化危机与困境,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建设的引领力、整合力和感召力,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博大精深,邓小平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特别注意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为邓小平德治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并被赋予了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邓小平德治理论的传统文化渊源,对于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诞生于西方的理论,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为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在欧洲文化土壤中滋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广大无产阶级信仰的真理。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公式,必须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才能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实践和开放的特性,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阿尔蒙德所谓的公民文化是指一种具有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之融合特征的政治文化,它也是一种公民、臣民和村民的混合体.西方公民文化传统中,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基于不同的自由概念而呈现出抽象的二元对峙,并且各自处于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社群主义和公民资格理论的崛起正是对自由主义公民观的现代性危机以及上述抽象对峙的两种尝试性解困.现代中国正逢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协调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因此,在西方公民文化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构建中国公民文化不仅对公民参与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社会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此功能主义取向的研究,必然会推动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系研究走向深入,彰显文化理性,从而保证我们能够冷静而科学地看待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形成,使得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变得科学规范。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备政治思想建设功能、哲学思想渗透功能和道德建设传承功能等。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必须认清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天然联系;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发展,使党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密切结合的伟大历史.伟大建党精神最生动地体现了"两个结合",更是"两个结合"的结晶.其精神内涵丰富、理论深邃、价值巨大,既具有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厚意蕴,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现...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理想追求和客观世界认知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是二者能够融合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墨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发挥了指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阿尔蒙德所谓的公民文化是指一种具有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文化之融合特征的政治文化,它也是一种公民、臣民和村民的混合体。西方公民文化传统中,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基于不同的自由概念而呈现出抽象的二元对峙,并且各自处于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社群主义和公民资格理论的崛起正是对自由主义公民观的现代性危机以及上述抽象对峙的两种尝试性解困。现代中国正逢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协调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因此,在西方公民文化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构建中国公民文化不仅对公民参与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社会稳定与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立足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前提,进一步阐述社会和谐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内联理论关联。在经十八大深入论证后突出强调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理论命题,这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历史性的飞跃,也是对我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发展与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