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水乡聚落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琦  潘莹 《南方建筑》2009,(6):61-67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是以连片桑基鱼塘或果林、花卉商品性农业区为开敞外部空间,具有浓郁广府民系地域建筑风格和岭南亚热带气候植被自然景观特征的水乡聚落类型。珠三角地区水乡为岭南水乡的典型,其聚居空间格局包括线型水乡、块型水乡和网型水乡等。水乡空间形态构成,表现在村落水口、河涌水道、街巷空间和民居建筑等,综合形成水乡聚居形态的空间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顺德水乡中具备典型岭南水乡特征的逢简水乡为例证,通过对水环境的功能、特征分析研究水环境保护及发展的对策,做好河涌绿道的生态建设,恢复水乡文化和景观。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水乡城镇保护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轶蕾  王颖 《山西建筑》2010,36(18):10-11
对白洋淀水乡城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白洋淀水乡城镇保护与更新的目的、方式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白洋淀水乡城镇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特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实现水乡历史延续性和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线型水乡是岭南水乡的特色风貌类型之一,随着城市发展需求的日益增长,大量线型水乡参与到城市更新当中。以经济账为本的“房地产”改造逻辑,导致产生水乡特色形态丧失、水乡文化传承断裂等一系列问题。为确保将线型水乡整体性、多元性、可持续性的有机更新意图有效传导,提出一种基于“人-村-水”共生关系视阈下有机更新意图传导方法:建立运行机制和技术框架,构建共生要素谱系,提炼关键管控要素,进而实现多维有机更新意图。结合南沙实践案例,提出总体引导、小规模单元管控、地域性场景建构等有机更新路径,为我国岭南水乡高质量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水乡景观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具有悠久历史和地域特色的珠三角水乡景观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从而必将经历激烈的演变过程。以广州小洲村为例,通过对小洲村空间景观格局、建筑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剖析,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探讨在蔓延的城市空间里保护与延续珠三角传统水乡景观的途径。提出乡村景观的保护重点主要包括各级文物点的保护、乡村空间景观意象的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统经济的发展。论述了通过保护并延续水乡聚落景观的质朴性特征;水乡建筑的多元化保护与利用;建立多种社区居民参与的保护机制以维持水乡文化景观的原真性;建设绿色廊道,保护水乡景观区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等手段,保证珠三角水乡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岭南水乡景观文化的原真性与特殊性正在消解,人们对岭南水乡独特的乡村景观意象逐渐淡化,岭南水乡的特色景观如何应用多感官感知优化是研究的主要问题。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是较为典型的正在经历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岭南水乡,运用认知地图法探讨中山市三角镇的乡村景观意象,基于现状调查分析,提出乡村景观意象视角下岭南水乡多感官体验式景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乡城镇建设与文化特色的有机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碧文  黎志辉 《规划师》2004,20(5):58-60
东莞水乡城镇风貌正日渐被工业化浪潮所淹没。东莞水乡城镇发展应将滨水地区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文化特色的保护发展相糅合,开辟城市复合型社区,建立一种城镇建设与文化延续互动的发展模式,重塑水乡文化。  相似文献   

8.
韬光  陆山 《建筑》2010,(14):50-51
<正>广州亚运城岭南水乡民俗主题建筑工程散布于官涌、南派涌、裕丰涌等河涌两岸,由编号A到O点15个规模不等的景点组成;建筑形态包括标志性岭南水乡民俗建筑小品、亚运配套岭南水乡民俗建筑以及岭南水乡民俗风情街三种类型;将在广州亚运会期间作为亚运会官员和运动员的生活休憩配套使用,彰显广州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赛后将保留改造成为河涌沿岸岭南水乡园林建筑景点。该项建筑工程,力求通过对岭南  相似文献   

9.
蒋迪 《园林》2021,(3):92-9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受工业化产物的影响,岭南水乡水循环、水质污染问题突出;建设用地边界不断外扩而水乡自然区域大幅缩小;绿色空间被填埋或割裂,生境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以古劳水乡绿色空间网络为研究对象,将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落脚到水域水质、连接通道和中心控制点的优化治理上,提出8条空间优化策略以增强水乡空间生态服务功能及...  相似文献   

10.
古劳水乡空间生成解析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水乡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地域文化等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而岭南水乡既有研究对传统聚落的物质空间关注较多,对聚落所处的自然整体环境关注较少。以古劳水乡为例,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从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地域文化互动的角度出发,对古劳水乡的空间生成过程进行了解析,系统梳理了古劳水乡的整体格局、水网水利空间、聚落空间、基塘农业与墟市空间、民俗信仰与祭祀空间,总结了古劳水乡具有“以水为脉”的文化生态特征,阐释了古劳水乡文化生态特色与整体性历史遗产保护对于珠三角的重要价值,以期丰富与深化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