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教学语言,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魅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推动思政课建设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有效融入思政课,就思政课教师而言,要做好信仰、理念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就教学策略方式方法而言,要与各门思政课实现有机融合,要与学生发展问题紧密结合,要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和实践育人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广泛应用。目前,线上线下教学尚未完全融合,存在教师混合能力提升滞后;学生学习方式尚未转换;教学框架有待构建;教学环境开放多变等难题,以优化教学过程为切入口,试图在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介体、教学环境上探寻有效衔接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重点在于课程内容建设,应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不断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建设应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在守正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创新。一方面,要始终坚守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属性和教材之正,确保课程内容不变味、不变质;另一方面,应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新度、广度、厚度、深度和温度,由此促进课程的创新发展,提升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单一、深度不足、缺乏实践等问题,从丰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形式、拓展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渠道、打造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主阵地等方面,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依托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各类实体或虚拟红色展馆,搭建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融合一体的全新教学场景,开展互动式、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活动,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仅在宏观上相关联,更在微观上相融合.该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做到教学主题突出、教学内容精选和教学流程新颖.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建设成效非常显著,但依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关涉教学导向、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思政课的本质属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强化立德树人导向、深化教材内容研究、深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大思政"教学模式,坚定办好思政课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其现实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将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课题组随机选出湖南省8所高等院校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主题,从“大学生的满意度和期望值”两个维度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调查后,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脉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现实困境,找准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着力点,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时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11.
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及教育价值等层面相契合,展现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理论来源和可行性.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能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化党史资源的影响,帮助学生主体在内心形成对红色文化精神的深刻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自身理想信念,还能以正确党史观熏陶学生,帮助学生主体自觉抵制历史...  相似文献   

12.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引导鼓励高校人才到乡镇基层发展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政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认知、就业职业观、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思政课程对于打造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三农”振兴队伍极其关键。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课可从创新思政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时效性、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15.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点。体验式教学的主体性、生活性和探究性等特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对思政课的参与性,让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整合,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但体验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高校从更新思政课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方搭建体验平台、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在校大学生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而产生的积极、正向、持续的感受体验。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初始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量表包括认知层面获得感、情感层面获得感和行为层面获得感3个维度,由22个题项构成。通过聚焦核心内涵、重视基础知识、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三全育人”等途径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云南红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与思政课紧密结合,云南高校思政课需要充分挖掘云南红色故事来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教学中着力从铭记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做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和践行强国之志3个方面来讲好云南红色故...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党建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提升媒体融合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是筑牢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生命线的必然选择。正确分析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找寻媒体融合背景下推进党建思政工作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是为加快构建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育人体系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于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理论,主张人具有积极的心理取向。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政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天然的契合点。鉴于高校思政课开展的现状,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思政课的开展具有借鉴价值,通过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中资格最老、使用最多、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将战疫素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案例启发、对比启发、设问启发和情景启发四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之中,直面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疑惑和热点问题,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增强了大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