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皂化/甲酯化GC-MS分析牛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棕榈酸(39.86%)、油酸(37.58%)、硬脂酸(11.14%)。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及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分析牛脂的甘油酯组成,根据ESI准分子离子,APCI准分子离子、二酰基甘油碎片离子、离子阱碰撞诱导解离形成的二级质谱,以及甘油酯在反相色谱上出峰的等价碳原子数原则,并结合脂肪酸组成分析,鉴定出26种甘油酯,包括7种甘二酯和19种甘三酯,其中含量较高的为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三酯(11.74%)、1-油酸-2,3-二亚油酸甘三酯(10.97%)、1,3-二油酸-2-亚油酸甘三酯(10.25%)。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感官品质评价方法,以稳定性及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了蔗糖脂肪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聚甘油脂肪酸酯(三聚)、聚甘油脂肪酸酯(六聚)六种常用乳化剂单一和复配添加对含谷物调制乳饮料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8%单硬脂酸甘油酯和0.03%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复配添加时,含谷物调制乳饮料的乳化稳定效果最好,常温贮存6个月观察,产品无沉淀,无明显脂肪上浮,理化指标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性,兼具保健功能。以硬脂酸单甘油酯作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酸单甘油酯、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脂肪酸单甘油酯作为乳化剂应用于大豆蛋白饮料配方,采用多重光散射法和离心分析法研究了乳化剂对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乳化性能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添加单一乳化剂时,油酸单甘油酯及亚油酸单甘油酯的乳化稳定效果优于硬脂酸单甘油酯,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添加量对大豆蛋白饮料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油酸单甘油酯与蔗糖酯复配使用,质量比为1∶1和2∶1时,大豆蛋白饮料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较佳,且优于单独添加油酸单甘油酯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食品乳化剂及其进展(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3.5 脂肪酸丙二醇酯类 脂肪酸丙二醇酯简称为丙二醇酯,与脂肪酸甘油酯相似,也有单脂肪酸酯、双脂肪酸酯和分离蒸馏品,所不同的是由1,2—丙二醇代替了丙三酯,由于少了一个亲水的羟基,因此即使是分子蒸馏的单脂肪酸丙二醇酯,其乳化能力也比同样的单甘酯差,但它却有对热稳定、不易水解等特点。 丙二醇酯的工业生产方法,由丙二醇和脂肪酸,用碳酸钾、生石炭或对甲苯酰(约0.1%)为催化剂,在120~180℃下加热6~10小时后除去催化剂,再行脱色或再分子蒸馏而成。 丹麦某公司所生产的单丙酯和单双丙酯成品的组成及其特性值如表11。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晶间蜜粘度和消泡,曾单用或合用α-甲基甙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等表面活性剂,其效果随糖浆纯度波动,对低、高纯度糖浆效果不理想。试验发现加一种或一种以上乙酰甘油酯效果显著。糖膏纯度80%以上,宜用单乙酰二脂肪酸甘油酯及二乙酰单脂肪酸甘油酯;纯度50%以下,宜用单乙酰单脂肪酸甘油酯及单乙酰二脂肪酸甘油酯;纯度50~80%,宜同时添加两种乙酰甘油酯。乙酰甘油酯所用脂肪酸,可以任选破原子数8~22的饱和脂肪酸或碳原子数8~18的不  相似文献   

6.
邹祥龙  兰云军 《西部皮革》2006,28(6):24-26,32
以长链脂肪酸为原料,同甘油在120℃反应2.5 h,形成脂肪酸甘油酯,加入马来酸酐,在95℃反应3 h,得到脂肪酸甘油酯琥珀酸单酯,加入亚硫酸钠饱和水溶液,在80℃磺化反应2 h,得到磺化琥珀酸化脂肪酸甘油酯钠盐.分别以月桂酸、油酸、硬脂酸为原料合成了相应的磺化琥珀酸化脂肪酸甘油酯钠盐,研究了加脂剂结构对加脂剂加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分析猪脂的甘油酯组成以及调控氧化工艺制备的氧化猪脂的极性非(难)挥发性物质组成。从猪脂中鉴定出33 种甘油酯,包括7 种甘二酯和26 种甘三酯,按总离子流色谱图中的相对峰面积,含量高的为1-棕榈酸-2-亚油酸-3-油酸甘三酯(16.13%)、1,3-二油酸-2-亚油酸甘三酯(15.25%)、1,3-二油酸-2-棕榈酸甘三酯(12.96%)、1-油酸-2,3-二亚油酸甘三酯(8.05%)。从调控氧化猪脂中鉴定出5 种甘二酯和由10 种甘三酯氧化形成的22 种单氢过氧化物,按总离子流色谱图中的相对峰面积,含量高的为1-硬脂酸-2-亚油酸-3-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18.44%)、1-棕榈酸-2-亚油酸-3-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16.03%)、1,3-二油酸-2-棕榈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9.42%)、1,3-二油酸-2-亚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8.71%)、三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7.63%)、1-棕榈酸-2,3-二亚油酸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7.53%)。结果表明,猪脂调控氧化主要对猪脂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甘三酯进行氧化,因形成的极性非(难)挥发性氧化产物仅检测到甘三酯单氢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8.
混合单脂肪酸甘油酯系动植物油一步法转化而成,其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单甘酯,其高级脂肪酸主要有:肉豆冠酸、软酯酸硬酯酸以及油酸、亚油酸等。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仅有单硬肪酸甘油酯等少数几种。在食品工业,化妆品上所应用的也只有单硬肪酸甘油酯。本文研究了混合单甘酯在食品工业,化妆品上的应用情况,并与单硬肪酸甘油酯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应用性试验及结果1.在食品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分子蒸馏单甘酯的近况与发展(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分子蒸馏单甘酯的生产工艺3.1工艺方法分子蒸馏单甘酯的生产工艺包括单甘酯合成、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分离出纯单甘酯及产品喷雾冷凝包装3个部分。单甘酯合成工艺主要采用酯化和醇解两种工艺。经过合成单甘酯工艺得到中间产品实际上是单脂肪酸甘油酯、二脂肪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10.
《广西轻工业》2015,(7):18-20
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及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法分析聚甘油酯的组成及含量。以聚甘油与脂肪酸乙酯为原料,先采用碱催化酯交换法制备聚甘油酯,然后再用ESI-MS法在正离子模式下定性分析,最后通过HPLC-ELSD法进行定量分析及HPLC-ESI-MS法对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为:C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m L/min,柱温为30℃,漂移管温度为75℃,气体流速为2.0L/min,增益为1,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精制后的样品主要由单酯、二酯、三酯和四酯组成;当原料摩尔比为1∶1时,单酯为主要组分,其含量占56.47%~80.79%;当原料摩尔比为1∶2时,二酯为主要组分,其含量占51.63%~68.21%;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1.
污斑和洗涤     
污斑从穿用后的衣物中提取出来,它包括脂肪酸,甘油三酸酯和一脂、二脂酰甘油酯的类酯化合物。不饱和油类——甘油一油酸酯,纤维中的三油酸甘油酯和十八稀酸在洗涤后,这种带有OsO4标记的油类被显露出来,用能够色散的X射线显微镜进行分析、标记。一种持久定型的聚酯棉纤维沾污以后,在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油脂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海产的不溶于水的物质,主要由脂肪酸的甘油酯或三酸甘油酯组成。 在常温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三酸甘油酯称作脂、呈液态的三酸甘油酯称作油。 三酸甘油是一个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化合而成的,单甘油酯只包含一个脂肪酸,双甘油酯有两个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三种甘油酯对冷冻面团及其面包品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核磁共振测定冷冻面团及其面包的水分迁移情况,流变仪测定冻藏过程中冷冻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质构仪和扫描仪分析面包的品质,研究三种甘油酯: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ACETEM),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DATEM)和六聚甘油单油酸酯,对冷冻面团及其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冻藏过程中,三种甘油酯对冷冻面团及其面包的品质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冻藏前三种甘油酯增加了面团及其面包的结合水比例,分别是面团增加了4.21%、7.02%、11.23%和面包增加了0.27%、4.67%、16.00%。而冻藏后,三种甘油酯降低了冷冻面团及其面包的水分迁移。在冻藏期间,冷冻面团的粘弹性降低,它们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增加,发酵后对照组面团的tanδ增加了11.90%,添加了0.5%ACETEM面团的tanδ仅增加了4.76%。冻藏60d后,含0.5%ACETEM的面包比容为3.29m L/g,比对照组增大了23.50%;面包硬度为2298.92g,比对照组柔软19.18%。因此,添加了0.5%ACETEM的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聚甘油酯、蔗糖酯、单甘酯、磷脂、柠檬酸酯、乳酸脂肪酸甘油酯、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酪蛋白酸钠等食品饮料常用乳化剂,在加工过程中对离子、剪切、温度等条件的耐受性及乳化椰子油的稳定性。通过粒度分析仪评估了不同乳化剂在均质、离子、加热、剪切等不同条件下的乳化效果;以Turbiscan、Lumisizer稳定性扫描结果,评估不同乳化剂对椰子油的乳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乳酸脂肪酸甘油酯乳化椰子油效果较差,且乳酸脂肪酸甘油酯对热、剪切、离子等耐受性较差;单甘酯、蔗糖酯、磷脂对热、剪切耐受性较好;蔗糖酯、酪蛋白酸钠对离子、热耐受性较好;只有蔗糖酯对热、剪切、离子等综合因素作用的耐受性较好,对椰子油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楼盛明 《食品工业》2020,(4):151-153
通过对咖啡乳样品粒径分布、Turbiscan稳定性分析,研究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GSM-HP-C)、蔗糖酯肪酸酯(SM-P-1570)、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DATEM)和琥珀酸单甘油酯(SMG)在相同条件下对咖啡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单体乳化剂的添加量分别为:分子蒸馏单甘脂1.1 g/kg、蔗糖酯肪酸酯1.1 g/kg、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0.7 g/kg、琥珀酸单甘油酯0.7 g/kg时对咖啡乳饮料的稳定体系效果相对较好,4种单体中蔗糖脂肪酸酯的稳定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RP-HPLC-APCI MS和 RP-HPLC- ELSD法分析鸡脂甘油酯组成及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林溪  谢建春  王石  孙宝国 《食品科学》2012,33(18):149-155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RP-HPLC-APCI M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RP-HPLC- ELSD)分析鸡脂甘油酯组成及结构。C18色谱柱,乙腈-二氯甲烷(60:40,V/V)为流动相,APCI MS正离子模式。根据APCI一级质谱的准分子离子及二酰基甘油碎片离子鉴定出26种甘油酯,包括4种甘油二酯和22种甘油三酯。根据二酰基甘油碎片离子的丰度高低及离子阱碰撞诱导解离产生的二级/三级碎片离子的丰度高低,判定各甘油酯中脂肪酸的位置分布。采用RP-HPLC-ELSD分析,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甘油三酯占总甘油酯的99.88%,含量最高的为1-棕榈酸-2,3-二油酸甘油酯(23.65%),其次为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9.37%)、1-亚油酸-2,3-二油酸甘油酯(16.0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丙二醇酯合成中的单酯比例,以山茶籽油脂肪酸为原料,以单、双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AOL、Lipase G Amano 50为催化剂酯化合成丙二醇单酯,考察了加酶量、反应温度、底物物质的量比以及摇床转速对酯化反应合成丙二醇单酯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与Lipase SMG1-F278N催化酯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ipase AOL、Lipase G Amano 50催化酯化合成丙二醇单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Lipase AOL加酶量80 U/g、底物(山茶籽油脂肪酸与丙二醇)物质的量比1∶4,Lipase G Amano 50加酶量100 U/g、底物物质的量比1∶2,反应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反应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Lipase AOL、Lipase G Amano 50催化酯化合成的丙二醇单酯含量分别达到85.55%和72.98%。经GC-MS鉴定合成的丙二醇单酯主要由丙二醇单油酸酯、丙二醇单棕榈酸酯和丙二醇单亚油酸酯组成。与Lipase G Amano 50、Lipase SMG1-F278N相比,Lipase AOL催化酯化合成的丙二醇单...  相似文献   

18.
分子蒸馏单甘酯的近况与发展(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蒸馏丙二醇单酯1概述11丙二醇单酯的分类丙二醇单酯的全称为丙二醇单脂肪酸酯(或单脂肪酸丙二醇酯)。按照主要组成脂肪酸的名称可以将丙二醇单酯进一步分为丙二醇单油酸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丙二醇单棕榈酸酯。按照丙二醇单酯产品在生产中是否经蒸馏提纯可以...  相似文献   

19.
以婴儿配方奶粉乳液为模型,采用体外消化模型研究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和磷脂复配对脂溶性营养素(维生素D、类胡萝卜素)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肠消化过程中,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和磷脂的添加能显著提高奶粉模型乳液体系中脂溶性营养素(维生素D等)的胶束化,并有效提升其生物可给性,有利于促进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效率和生物利用率,使其消化行为更为接近母乳。同时,不同组成结构单双脂肪酸甘油脂的添加均可提升脂溶性营养素的生物可给性,其中油酸结构的存在对脂溶性营养素生物可给性的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甘油脂中三种脂的含量测定赵建辉(湖南益阳市油脂化工厂)脂肪酸甘油酯经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单酯和双酯(如同桂酸单甘酯、硬脂酸双甘酯等)。它们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可作为防腐剂、乳化剂等,应用十分广泛。在这些产品的合成生产中,其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