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验证加装放电管保护电信线路的效果,在广东、甘肃的两条电信线路上进行了工业性试验。本文介绍了一年多的工业性试验情况,并且总结了放电管可以有效地抑制过电压,保护通信设备和人身安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1986年12月7-10日,水电部科技司、基建司在广州市,共同组织召开了“加装放电管(三极管和二极管)保护电信线路的工业性试验”技术鉴定会,出席会议的有水电部、邮电部、铁道部、总参通信部所属有关单位及有关放电管制造厂等共49个单位。会议听取了电科院高压所、广东省电力设计院、五四四一0部队、甘肃省电力设计院、北京邮电学院、  相似文献   

3.
加装放电管保护通信线免受电力线危险影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施措。甘肃省邮电部门与电力部门共同在天武通信线上进行了采用放电管保护措施的工业性试验。本文介绍了这次工业性试验的概况以及放电管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为解决高压输电线路对城市电话系统的电磁危险影响问题,经与沈阳市三龙微电子设备厂协作,共同研制了 GYB 系列通信电缆过电压保安器(以下简称 GYB)。通过试验室中间试验和工程实用,证明 GYB 是解决市话电缆线路防强电影响较为经济实用的设备。GYB 的关键是以三极充气陶磁放电管来保护通信电缆和通信设备(即放电管接在电缆芯线上,公共端接于电缆金属外皮并可靠接地)。60年代,工业较发达国家通过大量试验、逐步在通信电缆上,使用放电管来防止过电压,由于充气陶磁放电管参数范围、质量不断提高,这种方法基本成熟。至今,英、法、联  相似文献   

5.
高压线路加装开关型限流装置是降低短路水平的有效措施,具有正常运行时不改变线路潮流的优点,但需要研究对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通过330 kV安-迎线加装开关型限流装置进行人工短路保护动作行为试验,同时建立限流电抗器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限流效果和对线路保护的影响,提出了加装限流装置后线路保护定值的运行策略。结果表明:限流装置效果明显,对线路主保护定值无影响,后备保护配合关系保持不变,仅需根据电抗器参数核算后备保护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输电线路OPGW地线电能损耗,提出了OPGW地线加装复合阻抗接地的方法。理论计算和PSCAD仿真试验表明,通过加装复合阻抗可以减小OPGW地线上的环流,降低OPGW地线电能损耗。仿真试验校核了安装复合阻抗后短路情况下OPGW的热稳定性和雷击情况下OPGW的泄流能力,以及复合阻抗对线路零序电流保护的影响,表明加装复合阻抗不会对线路短路故障时保护的正确动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减少和消除高压电力线对通信线产生的电磁危险影响防护中,基本上采用:①减少电磁耦合扩大两线间的接近距离;②补偿方法的屏蔽线;③通信线加装大容量放电器R-250陶瓷放电管三种基本措施.但R-250陶瓷放电管由于它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施工运行方便,经济可靠,因此在工程防护工作中广为应用.通过实际工程,进一步分析出R-250陶瓷放电管在工程应用中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高压电缆接头是线路中的热点位置,限制着线路载流量的提升。为了探究加装保护盒以及保护盒内填充不同材料对电缆接头导体温度的影响,搭建了高压电缆接头的大电流温升试验平台,对比分析了电缆接头未装保护盒、加装保护盒、保护盒内填充传统密封胶,以及保护盒内填充高导热材料4种情况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装保护盒的情况,加装保护盒不会显著恶化电缆接头的散热环境。但是在保护盒内填充传统密封胶后严重阻碍电缆接头的散热,相比于未装保护盒时压接管的温度升高了8.1℃。保护盒内填充高导热材料后,压接管的温度显著下降。相比于未装保护盒的情况,其导体温度仅升高了2℃,大大增强了电缆接头的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9.
500kV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用保护间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线路走廊用地及增大输送容量,500kV紧凑型线路已在我国建设投运。由于塔头尺寸较小,使带电作业成为突出问题,需要研究新的带电作业方法对500kV紧凑型线路加装保护间隙的带电作业方式进行研究,采用真型塔试验研究及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保护间隙的结构及尺寸、作业方式、保护作用、保护范围等。研究结果表明加装保护间隙应用于500kV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是可行和安全的,保护间隙可起到控制放电路径和限制过电压幅值的作用,使带电作业的危险率显著降低。另外,当带电作业间隙对塔头尺寸起控制作用时,采用加装保护间隙的作用方式,不仅可提高作业的安全性,而且可减少塔头尺寸及造价,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设计和开发性能优良的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开展了绝缘子串并联间隙的相关研究,包括其雷电冲击放电特性试验、操作冲击放电特性试验、工频短路电流试验和工频电压分布研究。提出了一种兼具绝缘子防雷保护和工频电场均压功能的环形并联间隙,并评估了加装并联间隙后的500 kV交流线路的耐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并联间隙具有绝缘子雷击闪络保护、转移疏导工频电弧和均匀电场分布的功能,使得平原地区架空线路加装并联间隙后雷击跳闸率低于0.14次/(100 km.a)。  相似文献   

11.
紧凑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方式及安全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紧凑型线路塔头尺寸紧凑,相间和相对地距离较小,对带电作业间距、组合间隙及作业人员进出高电位路径带来了较大的限制。为确保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对影响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间距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试验提出了针对不同过电压水平的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绝缘工具最小有效长度和最小组合间隙;分析了保护间隙的原理及设计原则,提出了500 kV紧凑型线路加装保护间隙的作业方式及安全措施,并通过试验得出了相关技术参数。结合现场实际,提出对于进出等电位的带电作业,过电压幅值大于1.80 pu且作业人员从塔身进出等电位时,应采用加装保护间隙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12.
放电管作为在通信线路上由磁感应而引起的高电压可能产生的危害(即工频防护)的保护器件,是电力部门线路设计时的一种重要措施。放电管同时具有防止大气过电压(即雷电过电压)及电力,通信线路直接碰触时对通信设备的保护作用。因此在国外大量  相似文献   

13.
放电管普遍地被作为防止强电线路短路时,在邻近弱电线路上产生危险电压的措施。为保护人身及设备安全,要求放电管具有通流容量大、残压(即管压降)低、时延小、稳定性高、重复性能好,以及小型、多极、系列化等特点。同时又应具备极间电容小,绝缘电阻高以及绝缘恢复能力(即遮断续流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串补装置对系统保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阜新供电公司水彰66 kV线路加装串补后的线路各段保护方式和保护性能的分析研究,提出加装串补装置后的保护调整方案,保障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阜新供电公司水彰66 kV线路加装串补后的线路各段保护方式和保护性能的分析研究,提出加装串补装置后的保护调整方案,保障了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紧凑型线路由于塔头尺寸较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距离不够,给带电作业造成困难。对500 k V紧凑型线路加装保护间隙的带电作业方式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保护间隙的结构和特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的试验和保护间隙动作后的可靠性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挂保护间隙后使紧凑型线路等无法满足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距离的线路能够开展带电作业;但在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距离能够满足要求的线路上带电作业时,可以不挂保护间隙。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加装线路避雷器对提高超高压大跨越段绕击耐雷水平的有效性,参照官亭—兰州东750 kV输电线路实际参数,建立了雷电流、输电线路、杆塔、绝缘子串和线路避雷器的EMTP–RV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雷击位置、不同避雷器装设方案、不同杆塔接地电阻对耐雷水平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跨越段两端各加装1组线路避雷器可将线路整体绕击耐雷水平提高至81~119 k A,远远超过理论最大绕击雷电流30 k A,并克服了接地电阻的影响,其中本基塔绝缘子被完全保护,但附近杆塔上绝缘子获得的保护作用有所弱化,若要实现完全保护,则需在跨越段两端及其相邻杆塔上都加装线路避雷器。  相似文献   

18.
500kV线路带电作业保护间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于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保护间隙进行了研究。通过保护间隙与工作间隙放电特性的配合试验,证明加装保护间隙不仅可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而且能有效地减小塔头尺寸。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四川省的一条10千伏电力线上进行了用人工接地短路故障,使临近的通信线上产生工频感应过电压,实地观测了放电管保护效果及动作时间的试验。这次试验对现有的放电管配置方法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就配置的线对地进行了潜在屏蔽系数的测量,为合理配置放电管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气体放电管与压敏电阻在线路中存在能量配合的问题,运用波的传输及电路理论,分析雷电波行波通过串联电感的特性,并通过8/20μs模拟雷电流冲击试验,分别对气体放电管与压敏电阻级间串联3、5、7、10 m的导线及与导线分布电感相同的等值电感,做能量配合冲击试验,研究使气体放电管与压敏电阻达到最佳能量配合效果的级间电感值。通过对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气体管与压敏电阻能量配合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