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从发展情况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发展形势此预想的好。一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年来电子信息产业显现出的比较优势;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指出了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合新闻     
蒋耀平:信息产业六大措施应对入世挑战本刊讯(记者杜娟)在12月11日举行的中国入世五周年“信息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会上,蒋耀平副部长代表信息产业部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信息产业实现了全面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及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和技术合作及竞争。入世五年来,信息产业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以入世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蒋副部长介绍了我国信息产业应对入世的六项主要做法和措施。第一,严格履行入世承诺。在我国入世承诺中信息产业包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领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属于货物贸易,我国从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2011,(4):76
2011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日前在上海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利华在致辞中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问题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凸现,成为当代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条件之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工作重点,我国也不例外。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接轨,曾按照世贸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对《商标法》进行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商标法的保护水平。但近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商标法的不完善之处也日渐显露。本文试对商标法需要考虑的若干问题作一研讨,为完善我国的商标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2005,29(4):9
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近日发布统计公报,指出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国际和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6550亿元,同比增长41.2%;完成工业增加值5650亿元,同比增长41.3%,占全国GDP的比重上升到4.14%;实现利税总额1500亿元,同比增长44.6%;完成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总额2075亿美元,同比增长46%。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已逾一年,电子信息产业正在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经济发展滞缓,对我国产业的负面影响日渐增大;国际IT产业滑坡,波及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效益有所起伏;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部分生产力移师中国,将推进我国产业加快升级,也使产业的国际竞争加剧。在新形势下,客观分析入世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正确评述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科学预测2003年的产业发展前景,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回顾今年1-10月,全行业生产增长20.4%,达14697…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入世”后,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通过对WTO/ TBT 协定有关条款的研究, 指出了遵守WTO/ TBT 协定的基本途径; 同时阐述了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和标准化研究机构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面临的任务和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入世”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通过对WTO/TBT协定有关条款的研究,指出了遵守WTO/TBT协定的基本途径;同时阐述了电子信息产业标准化和标准化研究机构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5日上午,2011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利华在致辞中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的201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规模以上电子信  相似文献   

10.
伴随新千年钟声的响起,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日子即将来临。目前,已有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三十多个世贸组织成员国与中国签署了中国加人WTO双边协议。虽然仍有20多个未完成与中国的双边谈判的世贸组织成员国,但是中国加入WTO、融人国际经济一体化已成必然趋势。冷静思索,中国的经济前景将因中国加入WTO而变得扑朔迷离,因为她有赖于良好的国内经济结构的支撑。特别是对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如何研究并制定出应对WTO的策略将是至关重要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概况,分析了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化特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参与电子信息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情况及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积极推动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引起了全国和全世界的关心,尤其引起了国内企业家们的关心。加入世贸组织虽然由政府代表国家以国家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谈判,但入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国内企业争取一个更有利的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企业效益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体制的开拓者们将通过投资、技术合作和贸易手段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也开始大踏步地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中平等地占领应有的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近一年了。虽然我国在“入世”谈判中没有承诺对外开放广播电视宣传领域,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日内瓦当地时间2001年9月17日下午,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18次会议在世贸组织总部举行正式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文件。按照入世申请程序,中国入世的法律文件将提交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在完成必要的法律程序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谈判,中国终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家庭,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与其他国家平等的一名成员,世界经济也终于迎来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加入了WTO,大家惊呼多年的“狼”将真真切切地来到我们身边。这条让人爱恨交…  相似文献   

15.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厂点分散、规模经济程度不高、名牌产品少的劣势,为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与国际的发展接轨,笔者认为我国加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刻不容缓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子离我们不远了 ,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国融入国际经济发展的行列 ,对中国的前进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中国加入WTO后 ,广电媒体面对的将不再是单一的国内市场 ,国外的媒体集团早已盯住中国这一市场。我国大部分广电媒体现在的单一政府拨款和单一的广告收入并非是符合市场原则的 ,而是计划经济模式的表现。我国改革开放 2 0多年了 ,而广电在改革的道路上实际走了多远呢 ?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面 ,广电媒体也同样 ,只有在资本充分积累下才能谈发展和壮大 ,才能谈市场 ,才能说经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曾一…  相似文献   

17.
现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是目前国际上相对、活跃的高技术产业。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化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高级方向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之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始终在飞速发展中,也变成了促进我国外贸增长的关键原因,已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文章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对象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已进入倒计时 ,加入WTO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理应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和省级的一些媒体 ,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程中的事件和相关知识已作了一定分量的报道 ,而地方电视台对这方面的报道却相对不多。现在我国争取早日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这时 ,地方电视台报道的角度如何切入 ,报道的题材和重点如何选择 ?地方电视媒体的从业人员 ,尤其是从事经济新闻宣传报道的记者、编辑 ,应该下功夫探讨研究 ,并付诸实施。笔者以为 ,当前应根据地方电视受众的不同情况 ,跳出以往就事论事报道WTO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于2001年11月10日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仅是经贸入世,也包括文化入世,我国的电视业也将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机遇一同进入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潮中。加入世贸组织同样也给电视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必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电视业改革开放的步伐。 中国电视作为党和国家政策宣传的强有力工具,起着传播信息、影响舆论和服务公众的重要作用。中国电视还密切联系着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WT0已逾一年,电子信息产业正在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经济发展滞缓,对我国产业的负面影响日渐增大;国际IT产业滑坡,波及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效益有所起伏;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部分生产力移师中国,将推进我国产业加快升级,也使产业的国际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