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如此取舍.古代尚可,可是现在而今,又有谁敢去违法吃熊掌?故所欲者鱼方为正道。  相似文献   

2.
鱼肴四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如今熊掌可是国家明令禁食的,我们不能做违法的事,但我们却可以变着花样地吃鱼。最近,我们店上推出了一些鱼肴,其制法都有一些新意。  相似文献   

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自古以来.鱼和熊掌都被列为中华餐桌上的美味.鱼的味道鲜美.食肉和做汤都鲜嫩可口.引人食欲.鱼与熊掌相提并论,其营养价值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熊掌,古称熊蹯,在中国烹饪史上一直被视为珍馐,而吃熊掌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奢望。从史料记载看,早在两千八百多年前的殷纣王就吃过熊掌。春秋时的晋灵公和楚成王亦对熊掌垂涎三尺。其中还有殷纣王和晋灵公因熊掌不熟而杀庖人的故事。 孟子是第一个为熊掌撰写免费广告词的人。自从他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的广告贴出去后,熊掌便身价倍增,不断上扬,并且居高不下。又由于这是儒家第二号大人物讲出来的,而小人物往往特别注意,并往往推崇备至。再后,无论是汉代的《七发》、唐代的《烧尾宴…  相似文献   

5.
亚圣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得兼,吾舍鱼而取熊掌。可见即使在圣人们的眼里,鱼也是上好的食物。鱼当然是鲜鱼好,腌鱼则令人大倒胃口。曾见海边渔民,将无数大大小小的鱼们统统剖腹,用盐腌了晒在地上,走过去,仿佛是误入金字塔惊见木乃伊群,叫人恶心得很。《水浒传》里的宋江,流放到江州,一日与戴宗和李逵饮酒,忽然心里想要鱼辣汤吃,结果店家上的鱼汤却是用腌过的鱼做的,大是不对宋江的胃口。只有李逵这个粗人,管他鲜鱼腌鱼,但有鱼吃便好,“便把手去碗里捞起鱼来,和骨头都嚼吃了。”宋江呢,越发想…  相似文献   

6.
熊掌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因其营养丰富,且不易得,便显得弥足珍贵。想必古人也很爱吃这东西,所以就念叨“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并且发出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叹惜。我想,古人也好,今人也好,如果不是“大款”或“公款”,是吃不起那东西的。 我从未吃过熊掌,可我吃过熊肉,那是小时候在东北老家。 我的老家在小兴安岭脚下,连绵的大山四季色彩变换,嫩绿的春、浓绿的夏、金色的秋、银色的冬,给我的童年增添了乐趣。记得山里有位老猎人,姓燕,只有一条腿,残腿的膝盖以下是半截木头,大伙都管它叫燕瘸子。燕瘸子是个光棍儿,以打猎为生。有一年夏天,我们上山采野菜渴的要命,就去老燕头那找水喝。老燕头说,如果你们在深山老林里渴咋办?见我们不吭  相似文献   

7.
正无论是"东坡肘子"、"李鸿章杂碎",还是"宫保鸡丁",都与苏东坡、李鸿章和丁宝桢有关是毋庸置疑的。这些菜肴一旦与名人沾上边,名声大噪,身价百倍,也是无可厚非的。不仅如此,我们吃着这些有着历史积淀和美丽传说的菜肴,联想到名人的一些往事,又会平添许多兴味和情趣,真是一举数得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的这段话,让熊掌成为千年珍馐,成为饮食中的"八珍"之一。还有西晋文学家张翰,在任大司马东曹掾时,为了吃到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连官都不做了,匆匆忙忙跑回家,过自己的名吃瘾去  相似文献   

8.
渔猎是远古时代人类的主要生产方式,鱼与人类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仓颉造字,“鱼”、“羊”俱在则成“鲜”;孔丘得子,鲁昭公赐以鲤鱼,因名其子为“鲤”,字伯鱼。中原古代歌谣言:“洛鲤伊鲂,贵于牛羊。”亚圣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可知鱼受人们喜爱之程度。潮州老百姓的食谚则说:“食肉肥(胖),食鱼健,食番薯,养生命。”现代营养学认为:多食鱼能使人健康聪明。可见旧时尚,新潮流,实乃同一理也。前不久曾见某报撰文,言及改革开放20  相似文献   

9.
文人与鱼     
正鱼是水的心脏,是水的灵魂;鱼味道鲜美,自古是人们的最爱。尤其是文人,更爱食鱼,写鱼,赞鱼,颂鱼,与鱼产生了不解之缘。话说春秋时代,至少在鲁国这个地方,鱼比较珍贵,所以送鱼十分时尚。孔子喜得贵子,一国之君鲁昭公送给他鲤鱼一尾,孔子不敢怠慢,顺水推舟给儿子起名为"孔鲤"。到了"亚圣"孟子,他进一步抬高鱼的地位,他说:"鱼我所欲也,熊掌  相似文献   

10.
苇子 《四川烹饪》2006,(12):9-9
有朋自新疆来,不亦乐乎。当我去机场接到友人时天色已晚.于是决定找家小店边吃夜宵边叙旧。作为主人的我.这时自然会问君有何所欲,朋友答日:鱼.我所欲也。  相似文献   

11.
近读《四川烹饪》今年第4期王子辉先生《舍熊掌而取鱼》一文,感触颇深,这使我想起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与熊掌有关的故事──十多年前,一位长期在藏区工作的亲戚退休回到内地,将藏族猎人送给他的四只熊掌转送给了我的父母亲。熊掌这东西在内地人看来是很珍贵的,母亲自然是小心翼翼地将它保存起来。但是,在内地四川这潮湿而闷热的气候中,熊掌在夏季是极易被虫蚀的,因此,母亲很快便决定在那年父亲做70大寿时用它做席。一家人当中就只有我是搞烹饪的,这烹制熊掌的艰巨任务,自然落到了我的肩上。可是,对熊掌的烹制我当时也只是在书本中…  相似文献   

12.
李祁 《现代家电》2007,(16):58-59
孟子说"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不愧是大哲学家,三千年前就掐准了人的本性,"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而往"。如果"鱼"是小利,而"熊掌"是大利的话,"舍鱼而取熊掌",这是世间所有逐利者的共同心态。因此我预测,如果孟子是老板的话,他肯定会说"做企业追求规模追求利润,如果二者不可得兼,取利润而舍规模也"。然而孟子不是老板,所以孟子也不能知道规模和利润哪一个是老板的命根子,所以孟子的"鱼和熊掌"  相似文献   

13.
剖析“鱼”字,浓鲜扑鼻,嗅到的却是辩味人生。人海之中的我们有时却不如鱼,当我们沉浸在体验贤能最深的地方,会觉悟到鱼的愚正是我们所缺少的营养,鱼的特长也正是我们在后天中需要变通的智慧。在自然规则面前,复杂的我们和简净的鱼形成鲜明的对照,贤之任者是鱼而不是我们。“鱼,我所欲也”。欲念之前,我们是不是恭恭敬敬的重识“鱼”字呢?  相似文献   

14.
孟子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与熊掌在古人眼中均为味美之物,虽舍弃鱼而选熊掌,但尤为可惜。然而,现代人的饮食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熊掌难得,各类鱼却"游"上人们的餐桌,不仅囊括江河湖中的淡水鱼,更是远及七大洲、四大洋,深海鱼丰富的营养价  相似文献   

15.
熊掌,著名的上等珍味,熊肉也十分难得.要说猎取熊瞎子,那才是件既危险又有意  相似文献   

16.
《中外食品工业》2006,(6):38-42
“爸爸做饭又快又好吃,我可爱吃爸爸做的饭了。” “嗨,大家好,我叫杨美慈,我要向大家介绍我的爸爸,他做的饭可好吃了,还特别快。每次爸爸、妈妈把我从幼儿园接回家,我和我的娃娃玩一会儿,爸爸就把饭做好了。我爱吃爸爸炒的肉肉,很嫩,也爱吃爸爸做的鱼。娃娃也说爸爸做的饭好吃。”  相似文献   

17.
熊掌的滋味     
说起美味,从来就有“熊掌与鱼不可兼得”之说。如今,除了列入保护动物名单的少数珍稀鱼类外,各种鲜鱼都是人们饭桌上的常见菜肴。熊掌则不然,不仅百姓居家菜谱中没有,就是饭馆酒楼里也不经营———谁敢斗胆冒犯法律呀,甭管哪一种熊都是国家保护动物,随意拔一把熊毛已属不太自重,何况杀熊剁掌烹菜下酒呢。人也真怪:越是吃不到的越是想尝尝;越是不准吃的越想偷偷地吃。于是许多地方便冒出了或明或暗的专门经营野味的餐馆,五花八门的飞禽走兽都宰了烧了端上桌来卖与食客,哪顾得政府还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法令条文。有时我不由得自忖:…  相似文献   

18.
美味与烹法     
黄颡鱼我很熟悉,它又名“”,头扁嘴阔,无鳞,皮呈黄色,有浅的不规则大斑,背上有硬而尖的棘。我幼时下河捉鳗鲡与鲫鱼,不怕水蛇,可就是不敢搏黄颡鱼,怕被它的棘刺着。由于此鱼不大,又多刺,味虽鲜美却少有人问津。北京美食家汪曾祺会著文谈到它:有一次他买了些黄颡鱼,被一位在农村插队的亲戚见了,笑道:“买这种鱼干什么!”看来,这位亲戚不谙此鱼制法,所以贬低它。而汪先生则认为此鱼很好吃:氽出来的汤白如牛乳,肉也极细嫩,尤其是鳃边两块蒜瓣肉有大拇指大,“堪称至味”。现在,此鱼身价已高,在江南要卖16元一斤,通常买…  相似文献   

19.
吉林,位于辽、黑两省之间,古代多为满族人,后移垦之燕鲁豫晋等地的穷人逐年增多,渐成为多民族杂居之地,饮食亦日渐同化。盛产山珍野味,肉鱼丰盛,蔬果肥美。除人参、鹿茸、熊掌、猴头外,还有四大名鱼(白、鲤、鳌、鳊)、蜗牛、田鸡之类,不少均为清廷贡品。明清以后,汉人大批涌入,饮食日益繁荣,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建宫长春,宫廷珍馔融入地方风味,使吉林菜肴更加丰盛,厨师技艺日臻成熟。名师高手善于烹制獐、狍、鹿、雉、熊掌、家兔等品种,先后刨制的有长白山珍宴、松花水味宴、江城蚕宝宴、参芪药膳宴、田鸡滋补宴、梅花全鹿席等。  相似文献   

20.
入厨伊始,接触最多的就是牛肉和鱼了。那时候,我每天都在忙活鱼肉去肉,牛肉分档取料这些事,因此,我在这方面还算有经验,要说的话,牛和鱼的分档取料都不是很难,关键还在于腌渍,要是你能把老牛的肉给腌嫩,腌脆了的话,那才叫“牛”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