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6):1562-1567
综述了各类聚吡咯基复合材料在污水处理、重金属离子回收、染料去除、微波吸收、有机污染物吸附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今后聚吡咯基复合吸附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聚吡咯制备方法及掺杂剂种类,主要综述了使用不同染料作为掺杂剂制备聚吡咯对其形貌和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目前染料掺杂聚吡咯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研究用聚吡咯改性赤泥从共存硫酸根的水体中吸附除磷,考察了硫酸根摩尔浓度、吸附时间及水体pH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对达到吸附平衡后的聚吡咯改性赤泥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磷酸盐形态分析、无定形铁/铝含量测定和FTIR分析,探究了硫酸根对聚吡咯改性赤泥吸附除磷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水体pH为3~10的范围内,一定浓度的硫酸根能够提升聚吡咯改性赤泥对磷酸盐的吸附去除能力,使去除率保持在93%以上。聚吡咯改性赤泥中结晶态铁活化为无定形态,是硫酸根共存条件下吸附促进效果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对聚吡咯改性赤泥的进一步优化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聚吡咯的分子结构、本征态的导电机理和制备方法.总结了近些年来使用含有磺酸基染料作为掺杂剂制备聚吡咯,并总结了其对聚吡咯的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最后对使用含有磺酸基团的染料作为掺杂剂制备聚吡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赤泥是一种污染性废渣,为了实现赤泥的资源化利用,以聚丙烯酰胺为改性剂,通过微波技术制备出低成本改性赤泥,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Ni2+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证实成功制备出改性赤泥;在pH值为6~7,Ni2+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改性赤泥的用量为2 g/L,振荡时间为2 h,振荡速率为150 r/mi...  相似文献   

6.
以甲醛和硫酸改性处理后的花生壳作为生物质吸附剂,对活性黄染料溶液吸附脱色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液的pH值、溶液的初始浓度、温度、吸附剂的用量及大小、吸附时间及溶液中的盐离子浓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的花生壳吸附活性黄的最佳条件为:在染料浓度100mg/L、吸附剂的用量10 g/L、pH值为2.0、吸附时间在240 min的条件下,改性花生壳对活性黄的吸附率可达到99%以上;Langmuir型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改性花生壳对活性黄的吸附实验数据,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动力学吸附模型,且吸附过程的Gibbs自由函数ΔG0,反应活化能Ea=20.60 kJ/mol,吸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7.
钢渣吸附-高温再生处理活性翠蓝染料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钢渣为吸附剂,处理活性翠蓝染料废水,考察了钢渣颗粒度大小、溶液pH值、温度、固液比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曲线和吸附剂再生.结果表明,吸附剂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脱色率可达96.74 %,吸附量可达到42.4 mg·g-1.吸附剂的再生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聚吡咯(PPy)防腐机理,从PPy/无机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PPy/金属单质纳米复合材料、PPy/有机化合物复合材料三个方面综述了PPy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其在金属防腐领域的应用。对PPy复合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电化学技术,使聚吡咯成功地沉积在碳纤维或碳毡表面,从而获得了聚吡咯/碳复合材料。通过对电化学极化曲线的分析,讨论了有关电化学沉积机理以及复合材料导电性和吡咯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性聚合物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有机化改性,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Fe_3O_4/MMT剥离型磁性复合材料,对阳离子染料进行吸附性能的研究,显示出对阳离子染料的高效吸附效率。随着染料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Fe_3O_4/MMT复合材料的吸附容量也随之增大。Fe_3O_4/MMT复合材料吸附再生性能优异,可多次循环吸附,而吸附效率未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张瑜  苏翔  周远涛  李晶晶  冯江涛  延卫 《化工进展》2014,33(9):2286-2292
由于掺杂态的聚吡咯导电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质子酸掺杂机制,不同酸掺杂的聚吡咯吸附性可能会有所改善。本文首先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不同酸(盐酸、硝酸、硫酸)掺杂的聚吡咯和未掺杂的聚吡咯,并对制得样品特性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分析(BET)、Zeta电位测试,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考察不同酸掺杂对聚吡咯吸附酸性红G的影响,在最适宜的pH值条件下进行了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在同样pH值条件下进行了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更倾向于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且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热力学实验参数计算表明样品对酸性红G的吸附是一个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变苯胺和吡咯的比例,用循环伏安法制得了聚苯胺/聚吡咯(PANi/PPy)共聚物.采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表征了其结构特征,并研究了其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吡咯的加入提高了苯胺聚合速率,改变了聚合物结构,团聚现象受到抑制,产物趋向于形成松散且有一定规则的片状结构.吸附研究表明:PANi/PPy对水中磷酸根具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吡咯(PPy)/云母导电复合材料,并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与1,5-萘二磺酸(1,5-NDA)改性剂对复合材料进行改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分别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导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性剂改性后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1,5-NDA改性的PPy/云母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最高,可达4 S/cm.  相似文献   

14.
冯江涛  李晶晶  徐浩  延卫 《化工进展》2016,35(Z1):294-303
考察了不同无机酸对PPy/TiO2复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首先分别在HNO3、H2SO4和H3PO4体系中合成了聚吡咯(PPy)/TiO2复合物(分别简写为N-PPy/TiO2、S-PPy/TiO2和P-PPy/TiO2)。以红外光谱、热重分析、Zeta电位、比表面积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接着以几种合成的复合对阴离子染料酸性红G和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发现无机酸对合成的复合物的吸附性有较大的影响。几种复合物均可在3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并且可以重复使用6次以上吸附量没有明显的降低。其中S-PPy/TiO2的吸附性能最好,其对ARG和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218.34mg/g和314.68mg/g。复合物对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S-PPy/TiO2进行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其对染料的吸附过程为熵增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聚吡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聚吡咯的聚合机理、制备方法、应用范围等,同时也介绍了聚吡咯复合材料的主要类别及应用领域,最后对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将盐城电厂粉煤灰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粉煤灰,分别进行了投加量、吸附时间及pH值对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投加量≤35g/L时,去除率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35g/L时,去除率随投加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较佳的吸附时间为60min,最适pH值为8,并且得出相同条件下的不同粒径粉煤灰对活性艳红K-2BP的吸附量比未筛分的粉煤灰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通过一、二级吸附速率方程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粉煤灰对活性艳红K-2BP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方程,且粒径越细小的粉煤灰其吸附动力学越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研究在厌氧、好氧、厌氧/好氧条件下,通过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降解活性染料C.I.活性黄145,从而了解该染料生物降解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外加碳源,染料浓度100 mg/L条件下,厌氧、好氧、厌氧/好氧条件下染料去除率均低于9.1%,而在外加碳源之后染料去除率明显升高,厌氧条件下染料去除率为90%。厌氧条件下能够处理更高浓度染料废水,染料浓度700 mg/L,去除率50%;好氧条件下染料浓度50~200 mg/L,染料去除率66%~12.7%;厌氧/好氧时染料去除率在厌氧段高。紫外-可见全波段扫描可知,在厌氧条件下染料在224 nm、256 nm、289 nm、416 nm的特征吸收峰或是降低或是消失。  相似文献   

18.
汪菊英  张兴华  曹有名 《塑料》2005,34(6):84-91
综述了近几年来导电高分子聚吡咯(PPy)与SiO2、金属氧化物、蒙脱土、无机盐、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这种材料的结构特征和制备方法,及其纳米复合机理,纳米粒子对PPy的电性能、磁性能及热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H_2SO_4对粉煤灰进行改性,研究了粉煤灰改性的最佳条件及其对分散黄染料的吸附脱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分散黄染料溶液浓度70mg·L~(-1),改性粉煤灰用量20g·L~(-1),pH值为2,吸附时间20min,脱色率可达96%以上。改性粉煤灰对分散黄染料的饱和吸附量比原粉煤灰提高一倍。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改性粉煤灰的吸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接触时间、温度、pH值、染料起始浓度和温度等研究了不同试剂修饰竹炭对直接混合黄染料的吸附性能、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所得结果显示:接触时间21h,pH1,染料起始浓度24.62mg/L为最佳处理条件,得到最大去除率88%,最大吸附量1.23mg/g。以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处理吸附平衡,以及拟一阶动力学模型、拟二阶动力学模型和内部粒子扩散模型处理动力学试验数据均得到很好相关性。热力学数据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和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