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Cr13型高氮耐蚀塑料模具钢中添加质量分数0.5%的钼元素,研究了钼元素对淬火和回火后该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钼的添加缩小了试验钢的奥氏体相区,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8.49%,低于不含钼试验钢(9.05%);钼的添加使得回火态试验钢的强度、硬度以及冲击吸收能量均得到提高,其中屈服强度提高了12%。盐雾腐蚀试验后回火态试验钢主要发生点蚀,含钼试验钢表面的点蚀坑数量较少,尺寸较小,其腐蚀速率为0.072 1 g·m-2·h-1,远小于不含钼试验钢(0.161 2 g·m-2·h-1);含钼试验钢的极化曲线中存在明显的钝化区,而不含钼试验钢不存在钝化区。含钼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优于不含钼试验钢。  相似文献   

2.
40Cr钢淬回火工艺参数计算及力学性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Cr钢是机械行业应用最多的钢种之一,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低温冲击韧度和缺口敏感性。大量试验表明,在合格成分范围内,40Cr钢的临界温度Ac_3波动较大(约40℃)。接着传统不变的淬火温度进行淬火时,可能会出现欠热或过热,不能充分发挥钢的潜力,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因此,最为合理的工艺参数确定应以40Cr钢的实际成分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Cr-Mo-V钢进行回火工艺试验,研究不同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对Cr-Mo-V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回火工艺直接影响微观组织中析出碳化物的数量、大小、形状、分布及马氏体形态。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试验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先减小、后增加、最后再减小,冲击功先增加、然后减少,在回火温时间120 min时,强度与韧性达到最佳匹配;随着回火温度的增加,试验钢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冲击功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再增加,在回火温度为665℃时,强度达到最大值。综合考虑试验钢的要求,得出回火温度665℃+回火时间120 min为最佳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4Cr5MoSiV1(H13)钢淬火,回火工艺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从1020℃提高到1070℃,强度增加,韧度降低,疲劳寿命随淬火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回火温度超过620℃,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降低淬火加热温应和提高回火温度对GCr15轴承钢机械性能的彤响.试验给果表明:淬火加热温度由860℃降至830℃,对材料的各种机械性能均有益,回火温度由I70℃t增至230℃,虽耐磨性有所降低。但可以提高钢的丝性。附图9幅,表3个。  相似文献   

6.
回火温度对热轧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了热轧和不同温度回火处理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多功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回火温度下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由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准多边形铁素体等组成的混合组织,回火温度不同,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很大不同;回火温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的屈服强度有明显影响,但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屈强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氮含量耐蚀4Cr16Mo塑料模具钢在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氮后试验钢的淬火峰值硬度比4Cr16Mo钢的高出2HRC,其最佳淬火温度为1040~1050℃;添加氮提高了4Cr16Mo钢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硬度,且在450℃出现二次硬化峰,其值比4Cr16Mo钢二次硬化峰的硬度高6HRC;4Cr16Mo钢中析出的碳化物呈链状、棒状分布,加入氮后钢中碳化物呈球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W6Mo5Cr4V2(即M2)是通用的高工钢之一,W6Mo5Cr4V2Co5(即M35) 是在M2的基础上加入5%左右的钴,两者的热处理规范相近。不同种类的刃具有不同的硬度和热硬性要求。如何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规范,满足刃具对材料硬度和热  相似文献   

9.
对SDDVA钢进行钨极氩弧堆焊和淬回火处理,研究了焊前和焊后淬回火工艺对堆焊层回火稳定性和抗热熔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工艺下堆焊层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但是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中析出了更多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且组织更细小,马氏体组织更稳定;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经600℃×48 h回火后的硬度降低幅度仅为10.2%,小于焊前淬回火工艺的30.4%;在700℃铝液熔损试验中,焊前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的熔损质量损失大于焊后淬回火工艺,界面层的厚度较大,堆焊层与铝液的反应更加剧烈;焊后淬回火工艺下堆焊层具有更优异的回火稳定性和抗热熔损性能。  相似文献   

10.
论述常用渗碳钢的合全化及某些性能特点,由低合金含量向较高合金含量的演变,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渗碳钢的热处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40Cr13塑料模具钢进行不同温度(960,1020,1080,1140℃)淬火处理,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该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然后进行200℃的低温回火处理,通过浸泡试验与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淬火后,试验钢组织均为淬火马氏体、碳化物与少量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变得粗大,碳化物减少,当淬火温度为1140℃时,组织中存在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淬火温度由960℃升高到1080℃,经回火后试验钢在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减小,试验钢表面点蚀孔直径变小,数量增多,但深度变浅;试验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腐蚀速率减小,腐蚀倾向降低;最佳淬火温度为1020℃,此时淬火马氏体组织较细小,硬度最大,回火后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Formaster-F相变仪测试了非调质塑料模具钢的CCT曲线,用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微观组织特征,测试了钢的力学性能及切削性能。结果表明:随碳含量的增加,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加,钢中铁素体量减少,贝氏体量增加,强度和硬度随之提高,韧性则降低;钢的切削性能随碳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我厂生产的QT500-7稀土镁球墨铸铁件,采用压入法进行球化处理,二次孕育,每包铁水浇注四根楔形试块,试块随铸件入电阻炉进行正火处理,其力学性能有时达不到标准要求.为此,我们重新选择化学成分范围,并进行正火回火工艺试验,分析其对试块力学性能的影响,收到了较好的技术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处理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金相检验等手段分析回火温度对12Cr2Mo1钢锻件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12Cr2Mo1钢锻件宜选择在680~710℃的温度区间进行回火,这样能够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当回火温度过高时,由于显微组织中碳化物的长大及贝氏体板条的粗化,最终逐渐转变为粒状贝氏体,导致其力学性能变差。不同回火温度下12Cr2Mo1钢锻件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演变的研究试验可该材质的热处理和测试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回火工艺对2Cr13力学及点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回火温度不同其力学及点腐蚀性能也有较大差别,不同温度析出相的种类和数量是影响材料抗点腐蚀能力和冲击韧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钒,钛对非调质塑料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V,V+Ti非调质型塑料模具钢的组织与性能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是微镜分析了V、V+Ti钢的显微组织特征、微合金析出相。结果表明在V+Ti钢中,微合金折析出富Ti,N的(Ti,V)(N,C)化合物,具有细化奥氏体晶粒和沉淀强化的作用,提高了钢的强韧性。在V钢中未观察到V(N,C)相,其组织粗大,从而降低强韧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淬回火工艺对高温不锈轴承钢G115Cr14Mo4V和高温轴承钢8Cr4Mo4V进行热处理,观察两者的显微组织,检测淬火、回火后的硬度和残余奥氏体含量,并对高温硬度、冲击功和滚动接触疲劳寿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淬回火后G115Cr14Mo4V钢的室温硬度稍高于8Cr4Mo4V钢,两者的残余奥氏体含量都可控制在3%以内;在高温硬度和滚动接触疲劳额定寿命L10方面,G115Cr14Mo4V钢优于8Cr4Mo4V钢;在冲击功方面,8Cr4Mo4V钢优于G115Cr14Mo4V钢。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淬回火工艺对高速钢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淬火温度升高,高速钢韧性下降。在高速钢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加热系数(即加热时间)变化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比较显著。淬火加热时间过长有损高速钢的韧性,提高淬火冷却速率可提高高速钢淬回火后的韧性。回火不充分或过回火,都将降低高速钢的韧性。高速钢在560℃回火1小时可获得最大的抗弯强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小冲杆试验(SPT)研究了回火脆化对加氢反应器用2.25Cr-1Mo钢焊缝在-196~22℃范围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它的韧脆转变温度,并对SPT试样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的降低,2.25Cr-1Mo钢焊缝的强度明显提高;回火脆化后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脱脆处理后的明显大,表现出一定的回火强化效应;SPT试样断裂能可以较好地表征材料的低温韧脆转变特性和回火脆化,回火脆化使得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轧辊的质量往往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重型机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提高冷轧辊的耐磨性与接触疲劳等使用性能,冷轧工作辊的热处理一直是重型机械行业不断研究和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为了满足愈益提高的质量要求,各国材料科学工作者近年来从各种途径进行试验探索:有的从以铸代锻的概念出发,以耐磨合金铸铁制作冷轧辊;有采用镍铬耐磨铸铁粉和高铬铸铁粉、通过热等静压粉末冶金工艺成型;有从改善冷轧辊用钢的冶金质量和研制新的轧辊用钢方面进行开拓;有从改革热处理工艺与创立新工艺方面作出尝试,其中包括:整体中频感应加热淬火、工频感应加热淬火、双频(50 Hz 和250 Hz)加热喷水淬火等感应加热新工艺,苏联学者发展了冷轧辊的高温形变淬火和等离子体加热淬火。我们最近发展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热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