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现有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学习,对文字上下文之间的自我联系和图像目标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现有注意力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使用自注意力模块(self-attention,SA)和空间推理注意力模块(spatial reasoning attention,SRA)对文本信息和图像目标进行映射,最终得到融合特征输出。相较于其他注意力机制,SA和SRA可以更好地将文本信息匹配图像目标区域。模型在VQAv2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验证,并在VQAv2数据集上达到了64.01%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视觉问答(VQA)是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典型的多模态问题,然而传统VQA模型忽略了双模态中语义信息的动态关系和不同区域间丰富的空间结构。提出一种新的多模块协同注意力模型,对视觉场景中对象间关系的动态交互和文本上下文表示进行充分理解,根据图注意力机制建模不同类型对象间关系,学习问题的自适应关系表示,将问题特征和带关系属性的视觉关系通过协同注意编码,加强问题词与对应图像区域间的依赖性,通过注意力增强模块提升模型的拟合能力。在开放数据集VQA 2.0和VQA-CP v2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总体”、“是/否”、“计数”和“其他”类别问题上的精确度明显优于DA-NTN、ReGAT和ODA-GCN等对比方法,可有效提升视觉问答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现有大多数视觉问答模型均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觉注意力机制,对图像内容无加权统一处理,无法更好地表征图像信息,且因为缺乏长期记忆模块,无法对信息进行长时间记忆存储,在推理答案过程中会造成有效信息丢失,从而预测出错误答案。为此,提出一种结合自底向上注意力机制和记忆网络的视觉问答模型,通过增强对图像内容的表示和记忆,提高视觉问答的准确率。方法 预训练一个目标检测模型提取图像中的目标和显著性区域作为图像特征,联合问题表示输入到记忆网络,记忆网络根据问题检索输入图像特征中的有用信息,并结合输入图像信息和问题表示进行多次迭代、更新,以生成最终的信息表示,最后融合记忆网络记忆的最终信息和问题表示,推测出正确答案。结果 在公开的大规模数据集VQA (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v2.0上与现有主流算法进行比较实验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视觉问答任务中的准确率有显著提升,总体准确率为64.0%。与MCB(multimodal compact bilinear)算法相比,总体准确率提升了1.7%;与性能较好的VQA machine算法相比,总体准确率提升了1%,其中回答是/否、计数和其他类型问题的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1%、3.4%和0.6%。整体性能优于其他对比算法,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结论 本文提出的结合自底向上注意力机制和记忆网络的视觉问答模型,更符合人类的视觉注意力机制,并且在推理答案的过程中减少了信息丢失,有效提升了视觉问答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虚假信息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单模态数据分析,检测时忽视了信息之间相关性的问题,提出了结合社交网络图的多模态虚假信息检测模型。该模型使用预训练Transformer模型和图像描述模型分别从多角度提取各模态数据的语义,并通过融合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社交网络图,在文本和图像模态中加入传播信息的特征,最后使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分配各模态信息权重以进行虚假信息检测。在推特和微博两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所提模型的虚假信息检测准确率稳定为约88%,高于EANN、PTCA等现有基线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融合多模态信息,从而提高虚假信息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现有视觉问答模型的研究主要从注意力机制和多模态融合角度出发,未能对图像场景中对象之间的语义联系显式建模,且较少突出对象的空间位置关系,导致空间关系推理能力欠佳。对此,本文针对需要空间关系推理的视觉问答问题,提出利用视觉对象之间空间关系属性结构化建模图像,构建问题引导的空间关系图推理视觉问答模型。方法 利用显著性注意力,用Faster R-CNN(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提取图像中显著的视觉对象和视觉特征;对图像中的视觉对象及其空间关系结构化建模为空间关系图;利用问题引导的聚焦式注意力进行基于问题的空间关系推理。聚焦式注意力分为节点注意力和边注意力,分别用于发现与问题相关的视觉对象和空间关系;利用节点注意力和边注意力权重构造门控图推理网络,通过门控图推理网络的信息传递机制和控制特征信息的聚合,获得节点的深度交互信息,学习得到具有空间感知的视觉特征表示,达到基于问题的空间关系推理;将具有空间关系感知的图像特征和问题特征进行多模态融合,预测出正确答案。结果 模型在VQA(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v2... 相似文献
6.
大量基于深度学习的无监督视频目标分割(Unsupervised video object segmentation, UVOS)算法存在模型参数量与计算量较大的问题, 这显著限制了算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提出了基于运动引导的视频目标分割网络, 在大幅降低模型参数量与计算量的同时, 提升视频目标分割性能. 整个模型由双流网络、运动引导模块、多尺度渐进融合模块三部分组成. 具体地, 首先, RGB图像与光流估计输入双流网络提取物体外观特征与运动特征; 然后, 运动引导模块通过局部注意力提取运动特征中的语义信息, 用于引导外观特征学习丰富的语义信息; 最后, 多尺度渐进融合模块获取双流网络的各个阶段输出的特征, 将深层特征渐进地融入浅层特征, 最终提升边缘分割效果. 在3个标准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评测, 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7.
8.
如何提高多模态融合特征的有效性是多模态情感分析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的研究大多通过设计复杂的融合策略获取融合特征表示,这些方法往往忽略了模态间复杂的关联关系,同时存在着由于模态信息不一致所导致的融合特征有效性降低问题,进而影响模型的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跨模态联合编码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在特征提取方面,利用预训练模型BERT和Facet模型分别提取文本和视觉特征,经过一维卷积操作获取相同维度的单模态特征表示。特征融合方面,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模块获得两模态的联合特征,使用联合特征分别调整单模态特征的权重,将两者拼接后获得多模态融合特征,最终输入到全连接层中进行情感识别。在公开数据集CMU-MOSI上的广泛实验表明,该模型的情感分析结果优于大多数现有先进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情感分析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在多模态MR图像分割中对不同模态特征间的关联性及全局和局部特征提取考虑不充分,导致分割精度降低的问题,基于注意力机制,提出多模态脑肿瘤MR图像分割方法.首先提出三重注意力模块,用于增强各模态特征间的关联性以及对感兴趣区域的位置和边界信息精确判断;然后设计空间和通道注意力模块,用于双重捕获空间和通道上的全局及局部特征,增强对肿瘤组织结构信息的学习能力.在公开数据集BraTs18和BraTs19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分割全肿瘤时,所提方法的Dice系数、精确率、灵敏度和Hausdorff距离分别达到了90.62%,87.89%,90.08%和2.258 3,均优于对比的同类方法. 相似文献
11.
VQA attracts lots of researchers in recent years. It could be potentially applied to the remote consultation of COVID-19. Attention mechanisms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of utilizing visual and question information selectively in visual question and answering (VQA). The attention methods of existing VQA models generally focus on spatial dimension. In other words, the attention is modeled as spatial probabilities that re-weights the image region or word token features. However, feature-wise attention cannot be ignored, as image and question representations are organized in both spatial and feature-wise modes. Taking the question “What is the color of the woman’s hair” for example, identifying the hair color attribute feature is as important as focusing on the hair reg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neural network module named “multimodal feature-wise attention module” (MulFA) to model the feature-wise attention. Extensive experiments show that MulFA is capable of filtering representations for feature refinement and leads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By introducing MulFA modules, we construct an effective union feature-wise and spatial co-attention network (UFSCAN) model for VQA. Our evaluation on two large-scale VQA datasets, VQA 1.0 and VQA 2.0, shows that UFSCAN achieves performance competitive with state-of-the-art models. 相似文献
12.
在多模态语音情感识别中,现有的研究通过提取大量特征来识别情感,但过多的特征会导致关键特征被淹没在相对不重要特征里,造成关键信息遗漏.为此提出了一种模型融合方法,通过两种注意力机制来寻找可能被遗漏的关键特征.本方法在IEMOCAP数据集上的四类情感识别准确率相比现有文献有明显提升;在注意力机制可视化下,两种注意力机制分别找到了互补且对人类情感识别重要的关键信息,从而证明了所提方法相比传统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模态情感分析中的模态内部特征表示和模态间的特征融合问题,结合注意力机制和多任务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的多层次混合融合的多任务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MAM(multi-level attention and multi-task)。首先,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来实现单模态内部特征的提取;其次,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实现模态间的两两特征融合;再次,在不同层次使用自注意力机制实现模态贡献度选择;最后,结合多任务学习获得情感和情绪的分类结果。在公开的CMU-MOSE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情感和情绪分类的准确率和F;值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方面级多模态情感分析日益受到关注,其目的是预测多模态数据中所提及的特定方面的情感极性。然而目前的相关方法大都对方面词在上下文建模、模态间细粒度对齐的指向性作用考虑不够,限制了方面级多模态情感分析的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个方面级多模态协同注意图卷积情感分析模型(aspect-level multimodal co-attention graph convolutional sentiment analysis model,AMCGC)来同时建模方面指向的模态内上下文语义关联和跨模态的细粒度对齐,以提升情感分析性能。方法 AMCGC为了获得方面导向的模态内的局部语义相关性,利用正交约束的自注意力机制生成各个模态的语义图。然后,通过图卷积获得含有方面词的文本语义图表示和融入方面词的视觉语义图表示,并设计两个不同方向的门控局部跨模态交互机制递进地实现文本语义图表示和视觉语义图表示的细粒度跨模态关联互对齐,从而降低模态间的异构鸿沟。最后,设计方面掩码来选用各模态图表示中方面节点特征作为情感表征,并引入跨模态损失降低异质方面特征的差异。结果 在两个多模态数据集上与9种方法进行对比,在Twitter-2015数据集中,相比于性能第2的模型,准确率提高了1.76%;在Twitter-2017数据集中,相比于性能第2的模型,准确率提高了1.19%。在消融实验部分则从正交约束、跨模态损失、交叉协同多模态融合分别进行评估,验证了AMCGC模型各部分的合理性。结论 本文提出的AMCGC模型能更好地捕捉模态内的局部语义相关性和模态之间的细粒度对齐,提升方面级多模态情感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视频描述存在仅考虑视觉信息而忽视了同样重要的音频信息的问题,多模态融合算法是解决此问题的方案之一。针对现有基于Transformer的多模态融合算法都存在着模态之间融合性能低、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为了提高多模态信息之间的交互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Transformer的视频描述模型多模态注意力瓶颈视频描述(multimodal attention bottleneck for video captioning,MABVC)。首先使用预训练好的I3D和VGGish网络提取视频的视觉和音频特征并将提取好的特征输入到Transformer模型当中,然后解码器部分分别训练两个模态的信息再进行多模态的融合,最后将解码器输出的结果经过处理生成人们可以理解的文本描述。在通用数据集MSR-VTT、MSVD和自建数据集BUUISE上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模态注意力融合的视频描述模型在各个指标上都有明显提升。该模型在交通场景数据集上依旧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智能驾驶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室内复杂场景中, 图像语义分割存在的特征损失和双模态有效融合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融合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语义分割网络. 首先采用两个残差网络作为主干网络分别对RGB和深度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并在编码器中引入极化自注意力机制, 然后设计引入双模态融合模块在不同阶段对RGB特征和深度特征进行有效融合, 接着引入并行聚合金字塔池化以获取区域之间的依赖性. 最后, 采用3个不同尺寸的解码器将前面的多尺度特征图进行跳跃连接并融合解码, 使分割结果含有更多的细节纹理. 将本文提出的网络模型在NYUDv2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 并与一些较先进RGB-D语义分割网络对比, 实验证明本文网络具有较好分割性能. 相似文献
17.
情感识别在人机交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连续情感识别因其能检测到更广泛更细微的情感而备受关注。在多模态连续情感识别中,针对现有方法获取的时序信息包含较多冗余以及多模态交互信息捕捉不全面的问题,提出基于感知重采样和多模态融合的连续情感识别方法。首先感知重采样模块通过非对称交叉注意力机制去除模态冗余信息,将包含时序关系的关键特征压缩到隐藏向量中,降低后期融合的计算复杂度。其次多模态融合模块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捕捉模态间的互补信息,并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获取模态内的隐藏信息,使特征信息更丰富全面。在Ulm-TSST和Aff-Wild2数据集上唤醒度和愉悦度的CCC均值分别为63.62%和50.09%,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多模态语音情感识别(speech emotion recognition,SER)数据集规模较小,蕴含信息量较大,导致模型对各模态信息的拟合度不足,且无法挖掘出数据背后蕴含的信息。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对比学习的多模态语音情感分类网络。一方面在网络中引用跳连接(skip connections,SC)方法,有效解决了网络退化问题;另一方面借助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CL)理论提出一种新的Loss计算方法,加快模型的拟合速度。模型在IEMOCAP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未加权精度(UA)为82.68%,加权精度(WA)为82.35%,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谣言会对社会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具有多种模态的网络谣言比纯文字谣言更容易误导用户和传播,这使得对多模态的谣言检测不可忽视。目前关于多模态谣言检测方法没有关注词与图片区域对象之间的特征融合,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多模态融合网络AMFNN应用于谣言检测,该方法在词-视觉对象层面进行高级信息交互,利用注意力机制捕捉与关键词语相关的视觉特征;提出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自适应注意力机制Adapive-SA,通过增加辅助条件来约束内部的信息流动,使得模态内的关系建模更有目标性和多样性。在两个多模态谣言检测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相关的多模态谣言检测方法相比,AMFNN能够合理地处理多模态信息,从而提高了谣言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可见光模态与热红外模态间的差异问题和如何充分利用多模态信息进行行人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的多模态特征差分注意融合行人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YOLOv3深度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主干分别提取多模态特征;其次在对应多模态特征层之间嵌入模态特征差分注意模块充分挖掘模态间的差异信息,并经过注意机制强化差异特征表示进而改善特征融合质量,再将差异信息分别反馈到多模态特征提取主干中,提升网络对多模态互补信息的学习融合能力;然后对多模态特征进行分层融合得到融合后的多尺度特征;最后在多尺度特征层上进行目标检测,预测行人目标的概率和位置.在KAIST和LLVIP公开多模态行人检测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模态行人检测方法能有效解决模态间的差异问题,实现多模态信息的充分利用,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速度,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