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20 0 3年 6月 16日 ,江西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 2 0 0 3年度安全建设应急工程实施方案 ,通过水利部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的审查 ,为 2 0 0 3年康山蓄滞洪区应急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鄱阳湖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康山蓄滞洪区运用时可有效分洪 16.5 8亿m3,占鄱阳湖整个蓄滞洪区分洪容积的 63 %,是实时调度中可能首先安排使用的蓄滞洪区江西积极推进鄱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长江  相似文献   

2.
蓄滞洪区是我国防洪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防洪措施,然而对于蓄滞洪区的启用频率有不同的状况,对于启用概率较低的蓄滞洪区来说,分洪口门裹头的设计形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吉林省月亮泡蓄滞洪区6号坝裹头设计的相关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是长江中下游第一类分蓄洪区,也是江西省至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蓄滞洪区。分洪口门裹头保护工程是蓄滞洪区工程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泥搅拌桩格墙分洪口门裹头保护设计方案有利于工程运行,有利于工程管理,有利于节省投资。针对水泥搅拌桩格墙分洪口门裹头保护工程设计,给出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4.
康山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研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康山蓄滞洪区基础资料,分析不同洪水风险图编制方法,并研制了康山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给防汛部门实施指挥决策、抢险救灾提供依据,确保康山蓄滞洪区分洪运用前人员安全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模型,通过计算不同典型年洪水的蓄滞洪区分洪能力,得到蓄滞洪区最优运用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蓄滞洪区启用条件提供技术及理论支撑,保障蓄滞洪区的分洪能力,使防洪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蓄滞洪区是调节河道超标准洪水的重要区域,建设蓄滞洪区对于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十分重要。为了研究长江芜湖河段二坝蓄滞洪区分洪口门裹头在扒口分洪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本文依据分洪口门设计资料构建了分洪口门裹头工程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型重点考虑了高压旋喷桩的三维加固效果以及地层的实际特征。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了裹头工程的稳定性状况,并且分析了分洪口门的变形规律。在蓄滞洪区扒口分洪工况,强度折减法计算的结果显示,相比背水侧堤身的变形,分洪口门裹头的变形量很小。堤防背水侧堤身首先出现塑性贯通区,口门稳定性最薄弱的部位在背水侧堤身,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安全系数为2.05,大于规范要求值。说明裹头工程设计安全可靠,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分洪口门十分有效,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MIKE洪水分析软件研究兰沟洼蓄滞洪区分洪口门开启宽度与洪水水位、流量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包括白沟河、南拒马河和兰沟洼蓄滞洪区的水动力学模型,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实测资料,采用最新的地形图和水文成果进行洪水演进分析。在保证大清河水系北支整体洪水调度安全的前提下,分析合理的分洪口门宽度。  相似文献   

8.
大名滞洪区位于河北省大名县中部。现状运用方式是人工扒口分洪,无控制性工程,分洪流量和水量不易调度和控制,同时也很难把握分洪时机有效控制险情,因此需要建设固定分洪口门,实现大名滞洪区有计划地控制运用。讨论了滞洪区分洪口门的位置确定,选择东王村分洪口门和升斗铺分洪口门两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东王村分洪口门方案分洪条件优越,受口门外地形的影响少,分洪保证率高,可保障漳河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9.
单退圩堤的分洪运用有效缓解了2020年鄱阳湖区的防洪形势,具有重大的意义.总结了2020年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实际分洪运用情况,复演了2020年长江流域大洪水鄱阳湖区单退圩堤运用后的防洪形势,分析了鄱阳湖区单退圩堤不运用对鄱阳湖的影响程度,以及采用康山蓄滞洪区的分洪效果,并对鄱阳湖区防洪治理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潖江蓄滞洪区的合理调度运用,保证北江中下游防洪安全,进行了调度方案的研究。基于MIKE FLOOD平台,建立了潖江蓄滞洪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拟定的五个调度运用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石角站洪峰流量及自身淹没范围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适当延迟蓄滞洪区的启用时机,对削减石角站洪峰流量、减少区内淹没损失的效果更为明显。据此确定"当江口圩水位达到22.2 m时,一次启用蓄滞洪区"的方案最优。该方案下,发生P=0.3%、P=0.5%和P=1%洪水时,石角站洪峰流量可分别削减1 150 m~3/s、1 407 m~3/s和1 017 m~3/s,最大淹没面积为86.1 km~2。相关成果可供潖江蓄滞洪区的管理决策参考,也可为其他蓄滞洪区的调度运用方案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霍顿(Horton)下渗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动态下渗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并选择海河流域漳卫河系与大名泛区联合防洪体系作为典型应用区域,利用典型场次洪水对河道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探讨了下渗对于河道行洪、蓄滞洪区分洪以及洪水演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动态下渗的河道模型具有较高模拟精度,3场典型洪水洪峰误差都在10%以内;河道下渗会明显推迟蓄滞洪区的启用时间,并减小分洪流量和洪水总量;蓄滞洪区下渗对分洪过程影响较小,但会加快蓄滞洪区的退水速度。  相似文献   

12.
崔家桥蓄滞洪区位于河南省海河流域卫河支流洹河中下游处的河道左岸,它对控制洹河流域洪水,保证下游卫河的防洪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崔家桥蓄滞洪区的调度运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合理确定蓄滞洪区的分洪口门位置,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蓄滞洪区,尽量减小洪水淹没损失,控制河道下泄洪水,保证下游区域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3.
肖潇  麻林  庞爱磊 《人民长江》2018,49(7):6-10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运用童家湖蓄滞洪区,降低洪涝灾害损失,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根据童家湖蓄滞洪区1:5000实测地形资料,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算法建立了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依据所建立的模型,模拟分析了设计分洪条件下分蓄洪区内洪水演进过程,还选取了蓄滞洪区内若干有重要代表意义部位,在其模拟计算的水位增长及流速变化过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分洪不同时段蓄洪区各区域的洪水淹没趋势。模拟结果显示:童家湖分洪开始约2 h,分洪洪量主要在分洪口附近填洼;分洪前20 h洪量主要集中在蓄滞洪区南部;20 h后,北部洼地填满后蓄滞洪区内联通,各处水位同步涨落。模型可以较完整地反映童家湖蓄滞洪区内洪水演进过程,研究成果可为童家湖蓄滞洪区分洪准备、撤离转移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长江流域 1.做好蓄滞洪区分洪运用准备。结合工程现状和洪水调度方案,有关省要进一步完善落实蓄滞洪区分洪运用的人员转移与安置预案,做好分洪运用的各项准备工作。长委要组织湖北、湖南两省完成城陵矾附近河段近期100亿立方米超额洪量处理的有关规划设计工作,抓紧确定洪湖隔堤的方案,并组织实施。 2.抓紧完成流域内水毁工程修复。沿江各省市汛前要修复完成水毁工程。中下游各省要按照“平烷行洪、退田还湖”计划,完成洲滩民垸平退任务,采取  相似文献   

15.
道路等线状地物的科学规划是协调蓄滞洪区防洪与自身经济发展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基于综合考虑洪水危险度、暴露度及脆弱性的洪灾风险管理模式,对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内道路等线状地物的科学规划进行探讨,提出由洪灾风险确定最优道路建设方案的途径。鉴于蓄滞洪区内各类财产的空间分布不具规律性,导致洪灾损失随地貌随机变化的特点,需采用水动力模型计算出的淹没结果确定洪灾风险。在天津市大黄堡洼蓄滞洪区的应用表明,依据洪灾风险规划道路是必要的,它具有能够兼顾全局防洪的优越性。所得结论为,在大黄堡洼蓄滞洪区内布设道路时,当道路方向与洪水演进主流方向呈90°,道路位置距分洪口门约10km左右,过流涵洞尺寸为3m时,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小,该方案下所产生的洪灾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蓄滞洪区分洪运用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蓄滞洪区是降低洪水风险的一种有效工程措施,能够充分有效地分蓄超额洪量,最大程度地降低高洪水位,从而减轻甚至消除下游的防洪压力。然而,蓄滞洪区的运用效果与洪水的类型密切相关。在水系复杂的长江中游地区,理想地运用蓄滞洪区一般比较困难,特别是在需要决策分洪运用蓄滞洪区又不知道未来的洪水过程时。以宜昌站至汉口站为研究范围,包括洞庭湖区及支流汉江,对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及洪湖东分块共计4个蓄滞洪区的分洪运用方案进行了研究。对于1998年实际洪水,利用水动力模型.研究出4个蓄滞洪区的理想运用方案。基于未来洪水的不确定性,对1998年实际洪水理想运用方案进行不同影响因素(包括水文、决策及洪水类型等因素)测试,总结出蓄滞洪区分洪运用的一般规律,并对本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胖头泡蓄滞洪区位于黑龙江省肇源县西部,嫩江、松花江干流左岸,是松花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涉及肇源县10个乡镇、70个村(含7个独立单位)、210个自然屯;预测2020年总户数为54499户,总人口为175880人。当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启用时,需对区内不安全人口实施安置,文章首先根据蓄滞洪区分洪时的设计水位对不安全人口进行了评估和界定,给出了就地永久安置(安全区)、就地临时安置(后靠)、临时转移安置3种不安全人口安置方案,并提出了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MIKE21的濛洼蓄滞洪区洪水演算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蓄滞洪区分洪之后洪水演进情况,以淮河中游濛洼蓄滞洪区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21模型对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计算。利用2007年实测水位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后,水位模拟最大相对误差约10%,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最危险分洪方案下蓄滞洪区内任一点的水深、流速、到达时间等洪水淹没要素。研究成果可为濛洼蓄滞洪区防洪救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在防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受投资影响,蓄滞洪区工程与安全建设缓滞,一旦分洪,将造成重大不必要的损失。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加快促进乡村振兴,提出先行在海河流域建立蓄滞洪区防洪补偿机制试点,搭建保护者与受益者的良性互动平台,实现防洪责任和防洪效益的重新分配,减轻蓄滞洪区所在地政府财政压力,加快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保障蓄滞洪区正常启用,使区内居民切实感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蓄滞洪区对于流域防洪减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状潖江蓄滞洪区安全布局和安全设施建设短板依然突出,导致防洪运用存在启用决策困难、运用损失较大等问题,制约了防洪运用效果。为此,结合潖江蓄滞洪区各堤围防洪能力及区内社会经济情况提出布局优化方案,构建飞来峡水库-潖江蓄滞洪区防洪联合调度模型对优化前后布局方案的防洪效果开展分析计算,综合分析比较得出推荐的蓄滞洪区优化布局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将白沙塘围与官路唇围增设为安全区可减少耕地淹没163.2 hm2,减少洪水风险人数3 002人,在有效降低潖江蓄滞洪区启用损失的同时基本不增大防洪风险。研究成果可为蓄滞洪区开展布局优化提供方法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