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辣是川菜的特点,虽然有一些人对川菜的麻辣有些畏惧,甚至还有一些微词,但麻辣味美的川菜在这十多年的时间走红全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食客喜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麻生百味,川菜的麻辣,麻子排在前面。所以,自我刊2004年第1期详细介绍了青花椒菜肴后,  相似文献   

2.
拥有爱情的婚姻让人迷醉,拥有麻辣的川菜让人心醉,尽管大多数喜辣、嗜辣的四川人都不喜欢“川菜就是麻辣”的说法,但又不得不承认,麻辣才是川菜不能缺少的特色。其实想想也是,不论塞外北国还是南疆热土,当食客们走进川菜馆时,心里都怀着一丝对麻辣的期盼。若是都成了不麻不辣,那说不定反而要落下一个不正宗的怨名。  相似文献   

3.
麻辣是川菜的特点.虽然有一些人对川菜的麻辣有些畏惧,甚至还肴一些微词,但麻辣味美的川菜在这十多年的时间走红全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食客喜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麻生百味,川菜的麻辣,麻字排在前面.  相似文献   

4.
20多年前,在成渝两地所有上档次的餐馆里,都盛行卖传统精品川菜。那时的高档筵席可谓精品连连,而且每一道菜品都带有传统川菜的痕迹,虽然那时的厨师已经在尝试对传统工艺和传统调味方式进行改良了,但许多上档次的精品菜却仍然在总体上坚守着自己的传统特色。这里,我们把川菜大师吴奇安先生收集整理的那个年代高档筵席中的一些代表性菜品连载发表,相信会让新老读者朋友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各位编辑先生:你们好!我是一名十年前移居日本的川菜厨师,现写信给你们,主要是想借《四川烹任》谈一下我对目前家乡烹任总的看法。最近两年,我曾多次带领日本各式样的美食团回到四川品尝川菜,其目的是增加中日交流,促进更多的日本友人对川菜、川味有更深的了解。如前年5月,我带豪华品尝团来蓉,在成都品尝了能四智老师的东坡宴后,许多日本友人便对我讲,“以前只知四川菜的麻辣以及其代表蔡麻婆豆腐,而此次品尝东坡宴后,这才知道川菜里面的学问还很深。记得当时我听了这些话后非常感动,因对我讲话的几位日本人都是些世界上有名…  相似文献   

6.
田晓 《四川烹饪》2005,(8):11-13
说到川菜的味道,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麻辣味,这是因为麻辣味是川菜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味型。  相似文献   

7.
于仁文 《饮食科学》2014,(11):17-17
进入寒凉的秋冬季节之后,满大街的川菜馆又红火了起来。随便进入哪家川菜、湘菜、家常菜餐馆,翻开制作精美的菜单,经常可以看到满篇红红的辛辣、香辣、麻辣、酸辣、干辣甚至变态辣的菜肴。  相似文献   

8.
油爆麻辣,红红火火,似乎才是吃川菜的感觉:麻辣辣、火爆爆.似乎才是川菜酒楼的气氛。而北京眉州东坡酒楼集团厨政总监何正宏却给人们设计了吃川菜的另类感觉.斯文而温柔。这是因为他们按季节设计了符合营养健康理念的四季菜谱,在保持川菜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各类菜系之长,使菜肴味型更丰富.制法更符合健康的要求,菜肴口感变的温和起来。  相似文献   

9.
海参涨发方法的探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粤菜的筵席菜单中,一般定位于高档的筵席往往都安排有”鲍参翅肚”为原料制成的菜式。从这点可以看出,海参是一种名贵的烹饪材料,被誉为“海八珍”之一,其身价在饮食界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了。  相似文献   

10.
以麻辣著称的川菜,最重要的调味料就是辣椒。和花椒了。而单是这“二椒”,又有不同的种类,变换搭配,就让川菜拥有了千变万化的口味。以川菜以味取胜,而其调味料可谓川菜之精简。即便深谙川菜的烹饪方法,如果没有了辣椒、花椒、郫县豆瓣、泡椒这些调味料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第7期发表了周志永先生的《川菜为何在郑州疲软》(以下简称《川菜》)一文,同期还有李清才的《传统还是江湖》一文,也是探讨川菜“菜系血统”,批评“争正宗名份”和餐饮界闹分家立业等狭隘心胸的……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都很喜欢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当我读了他的《雅舍谈吃》后,觉得他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美食家。的确,梁实秋先生对饮食的见解是独到而深刻的。一些平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在他的笔调下,总会流溢出无比美妙的味道,而且让人感到十分的自然和真实。于是在细读之余,不由得令我突发奇想,渴望自己某一天也能开一家餐馆,而馆名就叫“雅之居”——这自然是取“雅舍”之意。馆中将集《雅舍谈吃》中所有美食于一席,让食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梁先生书中所说的那种意境。在设计“雅之居”筵席菜单时,我是这样考虑的: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川菜的家乡以媒体为平台,掀起了一次大“炒”川菜的热潮。什么要打造川菜王国啦,要在全球建立川菜连锁啦,四川人要给全世界的人煮饭啦,等等。一时间,四川的餐饮界人士群情激昂,政府官员们也热情高涨,经济界人士展开讨论,甚至连一些老外也伸出了欢迎的臂膀。川菜突然间就好像被放进了一口大炒锅里,你炒一铲子,他炒一铲子,每天只要你一翻开报纸,立刻就可以感觉到阵阵滚烫的麻辣味扑面而来。不过,我倒觉得这炒作出来的川菜“麻辣”有余,鲜香不足,并且还带着一大股“煳”味。如今是市场经济,川菜即使没有今天这样的大炒…  相似文献   

14.
驰名天下的川菜,不仅四川人喜欢,就是外地人也喜欢。川菜名厨吸收各家之长,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烹饪技艺,逐渐形成了独放异彩、美不胜收的川菜菜系,与粤菜、鲁菜、淮扬菜并称我国四大菜系。 早在西晋,左思《蜀都赋》中的“金垒肿坐,肴福四陈,觞以清醴,鲜以紫鳞”赞美的便是川菜。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四川,也对川菜赞不绝口:“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说起川菜,我们最为熟悉的便是川菜以麻辣兼备著称。但当我们真正走进川菜王国时,我们更会为川菜的美不胜收而感叹。由三蒸九扣菜、大众便食菜、家常风味菜和民间小吃菜组成的川菜风味体系不仅以麻辣著称,而且清鲜醇浓并重。川  相似文献   

15.
《中国烹饪》2011,(1):70-71
“川菜一定会红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一定会走上全球化。”著名餐饮经营者、麻辣诱惑创始人韩东先生在不久前面对记者专访时充满信心地说道。同样对于川莱餐饮的话题,蜀府创始人周家豪也笃定地展望:“在10-15年以后,在全世界每个城市一定都会有川菜的!”  相似文献   

16.
千万别怕麻在中国,喜好吃辣的地方不少,然而却好像只有四川人才喜欢吃麻。因为无论老四大菜系还是新八大菜系,只是川菜才有“麻”这种味型。由此便有人武断地得出了一个结论,麻辣才是川菜的特色———这实在是对川菜的一种误解———因为以味悦人的“百菜百味”才是川菜的特点。在川菜的23种基本味型中,其实“麻”只占了很少一部分。譬如麻辣味、椒麻味、椒盐味;另外,在五香味、陈皮味和所谓的“怪味”里面,也有一点儿“麻”的意思。四川人吃麻,好像客观上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背景。地处四川盆地腹心的成都平原,气候温和,…  相似文献   

17.
粉丝VS海鲜     
华容道 《四川烹饪》2005,(5):i001-i001
求变求新是开发菜品的一个永恒话题。善调麻辣的川菜厨师在创新菜这方面也同样善变,就拿前些年粤菜的生猛海鲜火爆巴山蜀水来说吧,川菜厨师就不甘示弱地开发出了自己的川味海鲜菜。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餐饮报告2018》数据显示:18大重点城市川菜馆数量直线下滑,川菜市场正在迎来关店潮。而这波关店潮,有一个显著特点。麻辣味已过时川菜馆数量直线下滑《中国餐饮报告2018》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美团点评川菜店铺收录数28万家,比年初减少4万家;18重点城市的川菜店铺,数量均呈下降趋势;除了成都和杭州外,14个城市川菜门店数量下降幅度均超过10%。  相似文献   

19.
川菜的风味特色是清鲜醇浓并重、善用麻辣.在川菜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四川原产的花椒和作为舶来品的辣椒功不可没.文章不仅阐述了花椒、辣椒在川菜的形成、发展与繁荣创新等历史时期的运用状况和作用,而且对麻辣调味品的研发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川菜行业与调味品行业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崇宇 《四川烹饪》1996,(1):48-48
近几年来,《四川烹饪》连载了黄文毅先生关于“味型谈”的系列文章。此举为整理总结烹饪之“调”有显著贡献。然而遍读十余篇文章,喜爱之余,又觉现今烹饪术语的规范程度还亟待提高。 黄文毅先生十余篇文章,题目皆为“某某味型”,而文中却常将该“味型”谓为“某某味”。由此足见作者对复合味与复合味型的称谓,是混为一谈的。这也难怪,被誉为“集大成”的《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第548页谈及调味时,在“复合味”一栏中也有“……味型种类很多,常用的有①酸甜味②甜咸味……”。同样,刘自华先生编撰《川菜烹饪指南》一书中之“调味篇”,对复合味与复合味型的称谓也是任意摇摆,不予区分的。比如,书中第53页和第91页分别有:“姜汁味型是川菜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菜肴口味。”“麻辣味是川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味型。”再翻看其他烹饪书籍,《中国烹饪学概论》熊四智教授在述说川菜系“味在四川”之誉时,罗列了自“家常味型”至“咸甜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