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舒假囊酵母过量合成核黄素性能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60Co的r射线为诱变剂,核黄素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的结构类似物为“筛子”筛选了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eciumashbyii)的四种抗性突变株:杀结核菌素抗性突变株、2-脱氧葡萄糖抗性突变性株、8-氨杂鸟嘌呤和抗残液突变株。  相似文献   

2.
核黄素产生菌的补料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核黄素产生菌E.ashbyii在发酵过程中菌体量、糖质量浓度、PH值、核黄素质量浓度和粘度的变化及菌体形态与核黄素生物合成之间的联系,发现PH值对菌体生长有显著的影响。菌体浓度过高会导致发酵液粘度过大,通风供氧困难,菌体活力下降,采用先低浓度培养菌体酵液PH值的变化进行多次适量补料,不仅可以控制菌体的过度增殖,缓解通风供氧不足造成的困难,而且还可以保持菌体活力,增加核黄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核黄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紫外线对核黄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选育获得一株核黄素的高产突变株其核黄素发酵单位较出发菌株提高66%  相似文献   

4.
核黄素产生菌T30的补料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核黄素产生菌T30补料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呈非牛顿特性,充足的溶氧是核黄素高产的关键。补料发酵可以提高核黄素的产量,补料以补糖为主,补单糖或双糖均可。补糖时间与发酵液的pH值和菌体生长情况密切相关。发酵48h以后,控制发酵液的pH值在5.4-6.2之间,多次少量补糖,核黄素的产量可提高20%-30%,经补糖发酵后,T30的核黄素产量可达8g/L以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豆渣黄浆水发酵生产核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豆渣黄浆为主要原料,利用阿氏假囊酵母生产核黄素。对发酵生产核黄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影响核黄素产率的营养因素及生产核黄素的影响能力进行了研究。经正交实验得出该阿氏假囊酵母菌种利用豆渣的最佳培养基,在28℃发酵培养13d,核黄素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诱变得到枯草芽孢杆菌SYL-1,具有较高的核黄素产量.发酵测定其核黄素产量,在42 h达到1.90 g/L(±0.020 g/L).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分析其核黄素素代谢通路上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其磷酸戊糖途径和嘌呤代谢途径上的基因gmk、gntZ、prs、yqeC、yqjI、zwf以及嘌呤操纵子上的基因pur...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啤酒酵母生长过程中几种主要离子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 ,也进行了单因素实验 ,对各种离子的作用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酵母生长过程中钾离子的作用最为明显 ,而且在相当大浓度 (0 .1mol/L)时仍不会出现抑制现象 ;镁离子也是必需的 ,但浓度稍大达到0 .0 0 2mol/L时 ,就抑制酵母生长 ;钠离子对酵母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 ,其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及电位平衡 ;钙离子在很小的浓度就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 ;无机磷既为酵母体内核酸及磷酸高能化合物的合成提供磷 ,又为酵母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合适缓冲环境。此外 ,在对以上各离子的作用考察后 ,发酵液pH的下降是细胞内氢离子与细胞外金属离子交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细菌纤维素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正交原理设计试验,对醋酸杆菌生产细菌纤维素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醋酸杆菌发酵能够生产细菌纤维素:(2)醋酸杆菌发酵最佳工艺为;pH5.0,20℃,苹果汁加量100ml,发酵时间5-7d;(3)醋酸杆菌生产纤维素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无机磷以及中间谢葡萄糖-6-磷酸(G-6-P)、果糖-6-磷酸(F-6-P)、EDP、磷酸二羟丙酮(DHAP)以及3-磷酸甘油醛(G-3-P)的胞外浓度,描绘出FDP发酵的基本网络图,分析了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流量分配。  相似文献   

10.
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论述代谢控制发酵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为内容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代谢控制发酵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啤酒酵母富发酸条件的探讨,得到了富铬啤酒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1)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酵母膏0.3%,蛋白胨1.05%,KH2PO40.1%、MgSO4.7H2O0.1%、(NH4)2SO40.1%、Cr^3+浓度0.02g/L、PH值5.1%;(2)最佳吸收时间:发酵48h.(3)发酵温度:28℃;()接种量:10%;(5)培养基装置:50mL。  相似文献   

12.
不加入畜乳的纯大豆发酵豆乳对高血脂消费人群具有膳食功能,在该产品进入市场后调查统计,其反映较为突出。为了探索研究该产品对高血脂动物客观的实际功效,我们采用大鼠为实验动物,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发酵豆乳产品,同时喂饲高血脂饲料,并设立阴性与阳性对照的实验模型。该研究工作按实验模型连续进行30天之后,经过对各组实验动物进行血脂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发现发酵豆乳能明显地促进喂饲高脂饲料的大鼠调节其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使之基本上达到喂饲高脂饲料前的水平。实验表明:发酵豆乳产品的膳食消费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其调节动物血脂的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代谢流导向与分析的L—异亮氨酸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代谢流导向与分析,对L—异亮氨酸种子培养基中碳氮源组合、豆饼水解液用量和种子pH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的种子培养条件;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发酵的影响,得到葡萄糖、(NH4)2SO4、VH、VB、VB1的最适用量,分析了这4种组分对增大L—异亮氨酸合成代谢流的作用,并对最适供氧量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产L—异亮氨酸19.1g/h。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型的圆红冬孢酵母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进行诱变,筛选获得4株类胡萝卜素缺陷型圆红冬孢酵母突变株。对圆红冬孢酵母的野生型及类胡萝卜素缺陷型菌株进行发酵,并对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ARTP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类胡萝卜素代谢流的阻遏,突变株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较野生型菌株降低了70%。碳流代谢走向分析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的阻断并未导致油脂合成途径的加强,反而造成圆红冬孢酵母生物量和油脂合成能力的分别下降48%和40%,对胞内脂肪酸组成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突变株W-4所产硬脂酸、亚油酸及油酸质量分数较野生型菌株分别下降了60%、42%和77%。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阻断后,碳流主要指向有机酸合成,其中乙醛酸、乳酸、苹果酸及琥珀酸变化较为显著。类胡萝卜素缺陷型突变株中大量积累的类胡萝卜素合成前体主要流入了有机酸合成途径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数株红酵母培养后发酵液中菌体生物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比较,从中选出了1株产类胡萝卜素能力较强的红酵母RY-98,研究了该菌株产类胡萝卜素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对其主要营养与环境条件进行了选择及优化,获得了最佳发酵条件:葡萄糖40g/L,(NH4)SO410g/L,酵母膏3g/L,番茄汁2ml/L,花生油0.5m/L,接种量30ml/L,初始PH6.0,250mL,三角瓶中培养基装置为40mL,在此初步优化的培养条件下,红酵母RY-98经72小时摇瓶发酵,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产量分别可达26.8g/L,386.9ug/g和10.4mg/L,依次比初筛中提高了34.7%,15.6%和55.2%。  相似文献   

16.
酱油曲菌的选择及酱油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日本酱油生产菌Aspergillus oryzae JP-DQ-1、Aspergillus oryzae JP—W和我国酱油生产菌Aspergillus oryzaeAS3.951的酶系。结果表明:3种菌在浓酱油曲和白酱油曲培养基上均可产生。—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外切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JP—W是较好的白酱油生产菌,JP—DQ—1是较好的浓酱油生产菌。还对酱油酵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部分研究,发现食盐浓度对酱油酵母生长影响较大,酱油发酵过程的盐浓度不宜超过3mo1/L,低于2mo1/L更佳。酱油酵母的较适生长pH为4.5—5.5。  相似文献   

17.
从玉米芯中筛选到1株高效转化D-木糖为木糖醇的酵母菌株e。经形态学鉴定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将菌株e鉴定为Trichosporon coremiiforme(丝孢酵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设计研究了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工艺,结果表明:酵母菌株e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工艺参数为:碳源质量浓度为40g/l,氮源质量浓度为6g/l,起始pH为7,接种量为6%。  相似文献   

18.
筛选出了一株高植酸酶活性的酵母菌株,鉴定为克鲁斯假丝酵母C.Krusei WZ-001。该植酸定位于细胞壁上,为PHYA型植酸酶。最适作用条件:pH分别为3.2和4.72,温度为55℃,保持60%的酶活性10min。C.Krusei WZ-001植酸酶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一定浓度的无机磷对其植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上,最高发酵液酶性为1.6μmol/mL,干细胞植酸酶活性为280μmol/g。  相似文献   

19.
筛选出了一株高植酸酶活性的酵母菌株 ,鉴定为克鲁斯假丝酵母C .KruseiWZ 0 0 1。该植酸酶定位于细胞壁上 ,为PHYA型植酸酶。最适作用条件 :pH分别为 3.2和 4 .72 ,温度为 5 5℃ ,保持 6 0 %的酶活性 10min。C .KruseiWZ 0 0 1植酸酶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 ,一定浓度的无机磷对其植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上 ,最高发酵液酶活性为 1.6 μmol/mL ,干细胞植酸酶活性为 2 80 μmol/ g。  相似文献   

20.
摇瓶发酵制取长链二元酸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发酵,研究温度、摇瓶转速、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种类和浓度对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而菌体产酸的适宜温度则为32℃;摇瓶的适宜转速为210 r/min;菌体发酵的适宜外加碳源为蔗糖,适宜浓度为4g/L;菌体发酵适宜外加氮源为酵母膏和尿素,适宜浓度均为2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