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了干、支流12500km河长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水污染原因和危害,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本文提出了采取健全法规和机构、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评价了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现状和趋势,剖析了流域内水污染防治方面的问题。并结合社会经济状况和自然环境条件,论述了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的大量水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水污染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水污染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境内黄河流域,人口、土地和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十分匮乏,由于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以致水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水质恶化,水体多功能作有降低。分析了水污染状况,提出加强水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的概况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①统筹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②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③全面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④完善水资源保护、水质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⑤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大伟  徐辉  王刚 《人民黄河》2003,25(10):12-13,16
黄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加以研究以找到水污染防治的应对措施是急需的,也是必须的。在分析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及造成水污染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分析实证研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索了流域、区域与行业的统一管理,流域管理与科技的结合,多渠道、全方位的资金来源,流域责任意识的树立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各方的权、责、利,使各方都有所为、有所得,调动多方的积极性,真正建立权威、高效、统一、协调的流域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等防治水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黄河流域山西段水质污染现状,分析了不同污染因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对流域水污染造成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严格水域纳污能力制度、大力推广生态护岸技术、广泛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平台等水污染防治措施,为彻底根治流域水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污染分析与水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黄河流域工农业迅速发展,流域内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水污染防治对策: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重视开源与节流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的概况及水污染现状,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对策:统筹协调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供水安全;全面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以水功能区为核心,完善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与监督管理相适应的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保障黄河干支流生态环境用水量,维持和提高河流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黄河流域河南段排污产业集聚对水污染的影响研究,在构建排污产业集聚和水污染系统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发展等模型,综合分析了排污产业集聚、水污染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和相对发展类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河南段8个市排污产业集聚程度差异明显且整体偏低,但年均增长率显著不同;水污染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黄河流域河南段8个市排污产业集聚与水污染的耦合协调发展在2008、2012、2015和2017年均处于拮抗与磨合并存阶段,2020年则转化为拮抗阶段;相对发展类型由2008年的Ⅰ、Ⅱ、Ⅲ、V 4种类型向2020年的Ⅰ、Ⅱ、Ⅲ3种类型转化。研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黄河流域河南段排污产业集聚与水污染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此,应推进现代化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实施区域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坚决关停重污染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1.
黄河潼关—小浪底河段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黄河干流潼关—小浪底河段 1999年 1月中旬以来的严重污染状况 ,指出其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污染物主要来自渭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及入黄排污口。造成这次污染的主要原因除黄河流量小等自然因素外 ,还有流域省 (区 )水污染治理不力、污染治理严重滞后等人为因素。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黄河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体制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质量实施保护性管理 ,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2.
黄河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浮 《人民黄河》1999,21(11):5-7
针对黄河水污染严重的原因及黄河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取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依法保护水资源等对策与措施,并提出了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行“排污总量国家确定、污染源治理省( 区) 负责、入河排污口统一监管、入河排污口与省界断面双控制、超量排污累进补偿”的流域水质监督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地下水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有:泉水断流;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含水层疏干或产水量减少;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下水水质污染加重及地面沉降。提出应对供水区地下水资源加强保护,防止污染;压缩超采,划定禁采区和限采区;建立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经济杠杆,全面节流,优化调配,逐步实现引黄水和本地水资源的联合运用。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环境变化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持良性循环已成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当前乃至将来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目标。通过对黄河流域污水排放量及其变化趋势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可以对黄河流域的污水排放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分析的结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恢复目标的实现提供十分有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河水资源的现代化利用,不仅要考虑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水,同时也要保证必要的河道生态环境水量。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宛如顽疾,较为突出的是水沙不平衡现象,输沙是研究黄河生态环境不可逃避的问题。从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出发,在生态环境需水计算中综合考虑鱼类生活、水沙冲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要求,对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各个重要水文站进行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最后,计算得到的生态环境流量区间可为水库群的优化调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已连续多年枯水,而黄河流域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根据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及水资源利用要求,对平水期水文测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进行平水期流量测验方法分析研究很有必要。采用1982~2003年共31次精测法资料,分析出吴堡站平水期精简测验的误差。认为平水期流速仪一、两点法测流在黄河吴堡水文站可行。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污染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了解黄河流域污染源状况,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对黄河流域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流域污染以点源为主,点源中以工业污染为主,流域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流域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沿河重点城市,主要汇入湟水、渭河、汾河等重点支流和黄河干流兰州、宁蒙等重点河段.  相似文献   

18.
分析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探讨黄河流域生态补偿类型与重点领域,认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重点领域包括三江源(黄河源)水源涵养与保护区、水土保持、跨省(区)界水污染、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区、黄河下游滩区,详细叙述了黄河流域与水有关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建议加强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研究与重点领域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的洪水和泥沙淤积问题尚未得有效的控制,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淤积抬升较多,中等洪水淹没范围增大;汛前河道断流是时间拉长,断流河段不段上延。本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引黄用水发展情况、引水引沙特点以及引黄用水对黄河下游径商、河道冲淤和防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浪底水库运行对黄河孟花段水环境影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浪底水利工程运行后 ,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黄河孟津—花园口间水沙情势 ,同时对水环境带来一系列变化。在孟津—花园口段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工业和人口发展规划 ,分析研究区域水沙情势在工程运行前后的变化 ,预测小浪底水库运行后水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影响 ,为黄河水污染防治规划与水环境管理、水资源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