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在太阳热水系统产品与太阳热水工程标准体系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基础与管理类标准,诸如术语、设备的基本参数、综合效益评价标准等;二是对产品、设备或材料所制定的标准,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安全要求及合格评定等,其中性能标准主要是对产品的结构、规格、质量、检验方法以及验收、包装、贮存等方面所做的技术规定;安全标准主要是对电气设备有关安全方面的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三是系统和工程方面的标准,如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行与维护技术规范等。下面分别就国内太阳热水系统产品与太阳热水工程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和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1太阳热水工程电控系统1.1家用组合式控制系统家用组合式热水器并联、串联系统如图1、图2所示。家用组合式电控系统可根据现场条件和用户要求实现以下功能:①实时显示热水器内水温、水位;②自动上水、水满自停;③手动上水、水满自停;④定时上水、水满自停;⑤可任意设定水位上、下限;⑥手动键控上水、停水;⑦智能判断水位下限并报警;⑧延时后自动上水;⑨自动控制管道增压泵的启闭;⑩防空晒功能;断电自动记忆保护;自动启动和关闭电加热;手动启动和关闭电加热;防炸管(水温高于96℃,水箱无水停止上水);防止空烧功能(水箱水位低于20%不允许电加热…  相似文献   

3.
马虎 《可再生能源》2008,26(4):113-115
高地下水位和较低的气温对沼气池施工及沼气发酵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克服这一技术难题,是高寒、高地下水位地区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探讨宁夏平吉堡奶牛场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中采用竖井排水、地下池体保温、料液自动循环、太阳能加热升温自动循环以及自动化监控系统等技术的成功经验.为西北高寒、高地下水位地区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高寒地区 全封闭被动式太阳房张树声王根荣王毅为解决高寒地区被动式太阳房散热损失严重的问题,我们采用“全封闭”的方法对普通太阳房加以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一、设计思想黑龙江省拜泉县位于北纬47°55′,冬季严寒,室外最低气温达到-39.6℃。组合式被动...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2007,(12):8-8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和成熟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近年来,太阳热水工程市场急速发展,也暴露出太阳能热水系统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其中缺乏适当的标准和有效的监管而带来的恶性市场竞争,使  相似文献   

6.
贾铁鹰 《太阳能》2006,(2):16-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总则中明确指出:“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并网技术标准和其他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的有关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2007,(11):55-55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和成熟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近年来,太阳热水工程市场急速发展,也暴露出太阳能热水系统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其中缺乏适当的标准和有效的监管而带来的恶性市场竞争,不少工程达不到国家标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造成用户的很大损失,制约着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蓬勃发展。为规范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促进太阳能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开拓。根据广大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和工程投标需要和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热水工程质量,保障我国太阳能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特举办太阳热水系统工程、家用太阳热水系统国家标准资质培训班。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志辉 《太阳能》2004,(5):60-60
阳光绿洲湾小区是在金华市区丹溪路348号,总建筑面积23256.6m^2,2002年7月开工,2003年11月交付使用。该小区以居住建筑环保节能为重点,楼盘中全部设计安装单台集群式太阳热水器,共计真空管集热面积达358平方米,每户都把太阳能热水接到浴室和厨房。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1999,(3):7
作为21世纪的新能源系统来说,核聚变发电系统和软能源系统是有希望的。在软能源系统中,宇宙太阳能发电系统(SPS)非常引人注目。如果把宇宙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类,那么,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出设想的时期。美国空军同雷神公司在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通过微波向模拟直升机提供电力的试验,这一试验连续进行了10个小时,成功地使直升机维持了18米的高度。这是世界上首次进行的电力微波传输试验。第二阶段是美国航天局研制参考式宇宙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时期。美国航天局同能源部在从70年代后半期到…  相似文献   

10.
陈诚 《太阳能》2005,(5):22-24
一我国太阳能热水工程发展现状和特点 太阳能热利用领域中技术发展最成熟,经济上也已具竞争力的绿色能源产品——太阳能热水系统正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以及以它为核心元件的热水系统在我国市场得到了广泛推广,主要优点在于增加了太阳能的全年使用天数,尤其是方便了北方地区冬天使用。但是这类热水系统存在的最大缺点是系统非承压,而且不容易和建筑尤其是屋顶结合,建筑师们认为破坏立面和屋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幢由附加阳光间,直接、间接受益型相结合的农用被动式太阳房于1988年初在青海省平安县落成。该地区海拔2244m,北纬36°35′,东经101°55′,属于高原较寒冷地区。当地气候干燥,年风沙量很大,太阳能辐射强度为586kJ/cm~2·a。冬季采暖期在室内完全无辅助热源的情况下,对该太阳房测试平均室温为11.7℃,太阳房平均室温高出对比房8.2℃,高出室外环境温度14.7℃,昼夜温度波动小,太阳能采暖效果明显,且宽敞明亮,受到了当地农户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3.
李穆然 《太阳能》2005,(1):45-48
起初的太阳热水工程用不上什么电控装置,系统十分简单,几个手动阀门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上水靠手动、循环靠虹吸、供水靠架高、防冻靠停用、凉热靠老天。随着人们对太阳热水系统供水要求的提高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才把电磁阀、水泵等电控装置引入到太阳热水系统中来。于是逐渐有了定温上水、温差循环、防冻排空、辅助加热、供水增压、混水调温等自动功能。这明显地提升了太阳热水工程的应用品味,使用户得到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功能愈是全面的系统,就愈需要配置更多的外部装置来做支撑。  相似文献   

14.
真空管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管太阳热水系统集热性能优良,在寒冷的冬季系统热效率也能达到40%以上,其优越性很大。本文对全玻璃真空管和管式真空管热水系统的综合性能进行了比较,并对不同的真空管热水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太阳热水器及太阳热水系统工程有三大难题,像瓶颈一样困扰着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它们是:1)太阳热水器(系统)如何防冻抗冻?2)如何与建筑物完美地结合?3)如何做到“全天候”供热水?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得太阳热水器在价格上和市场份额上都无法和常规能源(电、油、气)热水器进行竞争。常规能源热水器往往到了普及率达到60%~70%时才出现价格大战、成本价倾销的现象,而太阳热水器全国家庭普及率只有3%、4%就出现了价格大战,售价一年比一年低,利润空间愈来愈小,业内业外竞争态势十分严峻。指望…  相似文献   

16.
太阳热水系统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立新 《太阳能》2001,(3):10-11
太阳热水系统工程,具有无污染、操作简单、长期投入费用低、维护少等优点,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但长期以来,太阳热水系统工程在设计上水平较低,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大都是靠经验办法解决,难以为用户提供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为此,我们从太阳热水系统工程推广的实际出发,开发了一套以当地气候条件和用户具体使用要求相结合为基础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可以为用户提供相对准确和直观的设计数据,下面结合实例给予简要介绍,供读者参考。假设河南省郑州市某单位有一集体浴室,要在其屋顶安装太阳热水系统,选用北京桑达公司生产的热管式…  相似文献   

17.
分离式双循环太阳热水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太阳能》2003,(5):14-16
目前备受太阳能界和建筑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课题则是随意安装的紧凑直插式太阳热水器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建筑外观,尤其是在斜屋顶上的安装如图1所示。以至于部分旅游城市如大连、青岛曾一度限制太阳热水系统的安装。分离式双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图2)则可以完全解决以上的各种问题。如图3~图5所示分离式双循环太阳热水系统已经可以与整个建筑融为一体了,尽管安装位置、朝向、角度各异。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热水池,在美国佐治亚州本宁堡,面积为44515m~2,每天可供热水1800多吨,供6500人生活使用。这个太阳热水池的盖板透过串达89%,可使水升温到60—70℃,在空  相似文献   

19.
高寒地区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潮  唐汝宁 《节能》2005,(7):28-30
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通过理论计算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和二步节能50%后的建筑物在采暖期的采暖能耗,对比分析出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的显著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太阳热水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指标来分类。根据目前我国太阳热水系统的具体状况,按照系统的循环运行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系统、强迫循环系统和直流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