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阜新市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土地面积10355km2,水土流失面积4552km2,占总面积的43.96%。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阜新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003年阜新市阜蒙县、彰武县被列为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项目区,试点期为3年,共治理41条小流域,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05.72km2。2006年两县又被列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一期工程项目区,治理期为5年,项目区涉及阜蒙县6条小流域,彰武县7条小流域。  相似文献   

2.
《人民珠江》2011,(2):63-65
"十一五"期间,珠江委的水土保持工作紧紧围绕"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争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流域典范"的治水理念,以监督管理为重点,推进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珠江上游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不断加快。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实施,成功探索出石灰岩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抢救  相似文献   

3.
市场动态     
<正>山东招远2014年拟投资6.8亿元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山东省招远市2014年计划投资6.8亿元构筑水利大框架,促进生态新发展。一是立足省级水资源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建设,进一步保护水资源,构建高效运转的水管理体系。二是立足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水生态,构建环境优良的水生态体系。保护水生态,投资1050万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977km2,治理率达到98%以上。改善水生态,投资1.56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530项,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8万亩(3386.67hm2),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4.4万亩(2933.33hm2)。提升水环境,投资1500万元,完成13000m的城区管网改造,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  相似文献   

4.
吴征 《河北水利》2013,(4):27-27
保定市自2010~2011年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来,先后在阜平县、曲阳县、易县进行了试点工程,项目区土地面积173.2km2,其中坡耕地面积4.32万亩,共实施坡改梯工程3.33万亩,项目建设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民心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的"德政工程",在保定市山区起到了较强的示范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有效治理不仅是修复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山丘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下降,不利于开展项目区新农村建设。文章以建昌县喇嘛洞项目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基础资料,结合当地的实际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状况,通过对比研究分别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对建昌县喇嘛洞项目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综合治理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共治理坡耕地面积212.13hm~2,水土流失现象、不合理利用土地现象得到改善,居民人均收入相应提高,生态治理工作全部收益达到2931.2万元。整个喇嘛洞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象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整体态势逐步向有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宇 《四川水利》2016,(4):38-39
采用直接经济效益计算法,分析2014年新龙县绕鲁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产生的生态、社会效益,并对其水保工程成效进行经济评估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0km2,治理程度达到85.86%,植被覆盖率提高18.29%;农耕地保持不变,林地增加了1.19%,牧草场增加了16.36%,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减少17.54%,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项目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长江和黄河上游生态加剧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据了解,近两年间,我国用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的国债项目专项资金近24亿元,仅治理黄河、长江、海河、淮河、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达1.4万多平方公里。去年,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牛毛坞镇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北部的牛毛坞镇小城子村,土地总面积为60.93 km2。项目区工程实施后将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促进了现代农业向生态农业过度,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1950年-2005年,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km2,治理程度29.34%;水土保持措施新增基本农田面积1300万hm2,累计保土737.74亿t,植被覆盖率提高11.46%,累计保水量6600亿m3。在不断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预防监督与综合治理“两手抓”,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依托重点工程,促进生态的自我修复的四条重点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流失预防之路。我国近期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力争用15年-20年的时间,使全国水土流失区得到初步治理或修复,大多数地区生态与环境趋向良性循环;严重流失区的水土流失强度大幅度下降,所有坡耕地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70%以上的侵蚀沟道得到控制,下泄泥沙明显减少;全国范围内的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率达到100%,在98万km2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实施有效保护。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山西项目一期综合治理工程,历时已8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635.3 km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效遏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趋势,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了当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水土流失防治的路子,树立了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1.
伊洛河夹滩地区对伊洛河入黄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洛河河道两岸堤防的存在使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不同于天然滞洪区,它不仅对人黄洪水起滞洪削峰作用,而且对洪水总量还略有削减。不 同时期堤防的建设标准及河道条件不同,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也不同。经过1935、1937、1954、1958、1982年实测洪水资料的分析知,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滞洪作用与洪水量经大小、洪水过程胖瘦、堤防决溢程度等因素有关,在现状堤防条件下,如何再发生1954、1958年量级的洪水,在确保洛洛北大堤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使用夹滩及南岸滞洪共滞洪,则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削峰率可达20%~25%。但夹滩地区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洪水总量的滞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洛河水沙、黄河小北干流淤积分布、两河水沙遭遇情况进行分析,对改道后北洛河水沙对黄渭洛河汇流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了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后,一般情况下对黄渭洛河汇流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特征的研究,在今后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白鹤至高村河段游荡型河道,可以通过河道整治工程改变边界条件,转化为比较稳定的限制性弯曲型河道.  相似文献   

15.
16.
黄河、辽河两条河流都具有多沙冲积性、宽浅散乱的游荡型河段、局部河段呈地上河以及洪水暴涨暴落和防洪任务重等共性,整治目的也基本相同,因此采取的整治方案、整治措施也具有类似性。  相似文献   

17.
薛建枫 《中国水利》2002,(10):79-81
珠江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为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贯彻实施新水法,加强珠江水资源的流域管理。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流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淤积作用、冲刷侵蚀作用和渗流潜蚀,其中黄河下游的淤积作用是最主要的河流动力地质作用。对黄河下游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地貌断面形态与输水输沙能力有较大关系;河势变化,尤其是河势突变对河流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渗流潜蚀作用降低和改变土体介质的力学强度和物理性状,可引发渗漏、沙沸、流土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和堤岸溃决险情。  相似文献   

19.
齐璞 《中国水利》2001,(5):20-21
一、造成小水大灾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清水资源的优先开发,龙羊峡、刘家峡两座大型水库投入运用,及上中游地区工农业用水的增加,黄河下游的问题更加突出。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汛期的最大蓄水量可达100亿m~3,使得汛期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小,含沙量增加,洪峰流量减小,洪水的造床作用减弱,河槽严重淤积并萎缩,平滩流量减小,二级悬河进一步发展,几乎年年出现长时间断流,防洪和水资源利用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对长江流域1954年与1998年两次洪灾作详细的比较,分析了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结合历史及1998年抗洪的经验教训,对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今后的治理方略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海河、黄河防洪问题作深入的探讨.文末还对多年来对水利投入和产出的错误理解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