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用好了是绵羊用不好是老虎,把这句话用在治水上,我看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人离了水不行,但水多了也会遗患无穷。在古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灾难来源于水,尽管如今我们的"灾"字下面是火了,但在古人眼里,火灾不过是一家或者数家之难,而水灾就是整个村镇的灾难了。我们看看甲骨文的"灾"字,与火一点关系也没有。最早的"灾"源自卜辞,是水的横写,是象形字,有恣意横流、左冲右撞之意;第二个"灾"是个象意字,在"川"的三道之间有两斜横,意为川被横断,造成水灾;第三个"灾"是形声字,"川"字中间一竖变成"才"字做声符,显然是个后起字。但不管怎样,"灾"字都是源于水,没  相似文献   

2.
<正>古代哲学家们认为,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水,是我们人类共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水看起来很平常,无色无味无形态,但若在大江大海,水则显得无际浩淼;若在激流险滩,则"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水为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白居易描述的江南水乡春色。水会唱歌,泉水叮咚是它的节奏;水会跳舞,流水哗哗是它的身姿;水会作画,依依垂柳倒映河中便成了水的杰作。水从天上来,水从山中来,水从地上来,水吮吸着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成就了人类与大自然共享地球村的万年大业。一颗露珠可以滋养一株小草,一湾清水可以滋润  相似文献   

3.
荡舟千岛湖     
雨田 《治淮》1995,(11)
唐人白居易描写江南风景曾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绝唱。其实,千岛湖的水才真绿得恰到好处。船行湖面,放眼望去,那平静而清澈的万顷湖水,如明镜,倒映着天上白云;似碧玉,飘浮着座座青山。那绿水穿过水电站的大水闸,日夜喷涌高歌,跳进新安江,涌向富春江,直奔钱塘江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舞台,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城市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水,水是城市生存发展的命脉。水与城市的兴衰息息相关,正如古人所说:“得水而兴,弃水而废”。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实  相似文献   

5.
谈到江南,人们不免想起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这首定格词也足以为江南代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确实,江南好,首在一个"水"字,而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的绍兴更是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四千多年前,大禹治平水患后,登越中茅山,会天下诸侯,封有功、  相似文献   

6.
伴峡情思     
正伴峡如一道幽隧,它的进出口却豁然开朗。坡地间,山泉叮咚,溪流潺潺。峡中水里鱼虾戏游,两岸常闻兽啼鸟语,獐麂野羊饮水江边,舟至不去。这等地方,自然是养人的去处。一有人问我:八百里清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精粹的揉合点在哪里?我说:伴峡。峡不长不短,恰好十里。两岸山峰陡峭,刚柔相济,峰间杂木丛生,蓊蓊郁郁,远远望去,莫不让人心酥地深吸一口气。只要不是洪汛,峡中之水就静得发幽,绿得泛蓝,远眺似一条蓝色缎带,近看如一面明净镜子。伴峡如一道幽隧,它的进出口却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7.
悟水     
水是一种精神。在自然界中,水以它的物质形态,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中,没有谁能够离开它而存在。它是生命万物的主宰。如果让我们的思想顺着它晶莹透彻的身体一体流动,在它潺潺的足迹中寻找一些属于精神的东西,你会发现,水,其实代表着许多美好的精神。古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句话虽然说的是君子交往,却道出了水的清淡纯洁,宛若君子一般。这与小人之交甘若醴是一种鲜明的对比。清清淡淡,纯纯洁洁,不含杂质,不怀恶念,坦白真实,不虚情假意,不粘粘糊糊,这是水的真实写照,更是水光明磊落的情怀。如若我们把自己的思想与水贯通起来,让水…  相似文献   

8.
张港 《水利天地》2010,(8):48-48
<正>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共是三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  相似文献   

9.
春风又绿长江岸。长江今岁逢春,别有一番新景象。不禁想起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的这条江当然不是长江,更不是长江上游的川江、峡江。但是,谁也料想不到的是:当时光流至1200余年后的今天,江南的春日美景也有幸重现在长江三峡,千里峡江两岸不仅有红胜火的江花盛开,而且冬去春来竟也喜见三峡水绿如蓝了,这真可谓是中华民族改造自然征服长江而创造的奇迹!春江水暖,两岸山花绽放的时节,笔者曾泛舟游览高峡平湖,放眼水阔江宽,风平浪静,碧波涟涟,远上天际……自开江劈峡以来,历千年万载,长江三峡终有澄清之日,能不令人憾慨!  相似文献   

10.
<正>水是文明之源,生存之本。古人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中华文明发端于黄河流域,水历来被认为是万物之源,古人讲究风水,认为有水才有财。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水之柔也,以柔克刚。在人类文明中,水是万物的起源。水虽然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但却是维持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现代文明同样也离不开"水",提到水,我们会想到,灌溉、水力发电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物质需求上升到精神需求,工作学习压力下,城市公共空间变成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最佳场所。滨水景观开始成为塑造城市形象要素,更为重要的是滨水地区的景观规划为城市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基于这一背景,由李杰编著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1.
春风又绿长江岸。长江今岁逢春,别有一番新景象。不禁想起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的这条江当然不是长江,更不是长江上游的川江、峡江。但是,谁也料想不到的是:当时光流至1200余年后的今天,江南的春日美景也有幸重现在长江三峡,千里峡江  相似文献   

12.
正立夏和小满是处于春夏之交的两个节气,雨水的增多以及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对降水的迫切渴望,使这两个节气与水的关系更加密切。立夏每年五月,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便进入立夏。立夏作为战国末年就已确立的节气,是古人划分春夏两季的日子,它的到来预示着我们将与春天告别。  相似文献   

13.
周垂田  董温荣  宋霞 《中国水利》2006,(10):57-57,60
中国传统的“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人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性学说。探究“天人之学”的某些内容,对于今天我们正确处理人水关系。树立科学的治水理念.建立人水亲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与环境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汪满 《河北水利》2016,(10):48-48
上善若水,水善养万物而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语,一捧清泉,涤尽心中无尽的尘埃,一滴水,解我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天地万灵,花开花落几春风,夏雨冬雪,滋润一年四时,静时看枝头落满梨花,动时听翻江倒海浪高几丈。古人对水有不一样的情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无论是爱情还是生活,水都融入我们生命的每一个细节,流淌在每个生命的血肉中。今天水资源逐渐减少,水显得尤为珍贵,水资源的减少和水资源的浪费有着很大的关系,水管接到家中,打开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来,这样的方便反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水总是在无意中流失,古人常告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节约每一滴水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有人说当世界上没有水时,那么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上善若水,用在今天最直接的就是节约用水,这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这是一滴水的善行。  相似文献   

15.
谈到江南,人们不免想起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这首定格词也足以为江南代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确实,江南好,首在一个“水”字,而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的绍兴更是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四千多年前,大禹治平水患后,登越中茅山,会天下诸侯,封有功、爵有德,共商治国之道,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载其“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日会稽”,茅山遂改名“会稽山”,绍兴古称“会稽”即由此而来,绍兴也因大禹治水名闻天下。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上,最多的物质是水,最重要的物质也是水。水是生命的摇篮。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细胞诞生的基本条件;没有水,也就没有人类得以存在、繁衍的自然生态。离开了水,生机勃勃的地球就会变得如火星、土星那样荒凉、沉寂。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古人赋诗填词,最爱吟诵风、花、雪、月。其实,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它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水,始终是历代诗人创作、讴歌的主旋律之一,水在诗歌中的份量与地位绝不逊于风、花、雪、月,咏诵水的诗句多得不可胜数。笔者曾查阅了唐宋时期最负盛名的五位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的诗集(含少量词、赋),对风、花、雪、月、水五  相似文献   

18.
是年盛夏的一天,应朋友之邀,我慕名初访了黑龙江省泥河水库。一下汽车,迎面“绿水涛光”4个苍劲古朴的大字印入眼帘,引导人们去细细品味周围这一派”田园风情─洞天,绿水涛光水如蓝”的意境!几年前,老省长陈雷亲临题书,给泥河人留下了永久的纪念。顾不得洗去一路风尘和  相似文献   

19.
正一年来,陕西省水利系统按照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省委、省政府"陕南防水、关中留水、陕北引水"的治水兴水区域方略,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三水统筹"为目标,以"八项水务"为切入点,打造市民有去处、农民得好处、江河湖库健康发展的水生态新格局,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20.
拉萨的早晨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穿越唐古拉山口,西藏,就这样与我们邂逅了。几个小时后,风景不再是荒芜和苍凉了,而是明亮了起来,路继续向前延伸。身穿藏袍的藏胞露出朴实的笑脸,温顺的成群的牦牛在草原上游荡,藏獒向我们车队拼命咆哮,天空蓝得几乎接近透明,在金黄色的夕光下,迸射出一种奇异和神秘的美丽。这,就是我们所遇见的青藏高原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