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定量、大牵伸生产JC 3.6 tex棉纱的工艺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粗纱定量、牵伸形式、后区牵伸倍数、罗拉隔距、胶辊加压及前胶辊前冲等细纱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较大的粗纱定量,通过合理配置细纱牵伸工艺,采用较小的前区罗拉隔距、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适当加压,增大前胶辊前冲量及配用软弹胶辊,并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可使JC 3.6 tex棉纱条干水平控制在17.5%以下.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CJ11.7tex纱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细纱工艺与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关系,并对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关键工艺前区工艺参数、后区牵伸工艺进行了优化配置。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较小的粗纱定量、细纱捻系数、前中罗拉隔距、较小的钳口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以及较大的前胶辊压力,采用较大前胶辊直径,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等措施,可以提高成纱条干CV。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成纱质量,对CJ 5.83 tex品种在FA497型粗纱机上的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分配、罗拉隔距、摇架加压、钳口隔距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一系列试验优选,结果表明,FA497型粗纱机总牵伸倍数设定必须综合考虑细纱牵伸能力和成纱质量;后区牵伸控制在弹性牵伸或稍大于弹性牵伸的范围内;其牵伸钳口下的须丛分散扁平,可采用较轻压力,有利于延长胶辊寿命;在保证正常牵伸的前提下,粗纱钳口隔距应偏小掌握.采取优选的工艺参数后,CJ 5.83tex成纱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CJ11.7tex纱的基础上分析了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对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前区工艺参数、后区牵伸工艺进行了工艺配置。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较小的粗纱定量、细纱捻系数、前中罗拉隔距、较小的钳口隔距、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以及较大的前胶辊压力,采用较大前胶辊直径,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等措施,可以提高成纱条干CV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以生产CJ 11.7tex纱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细纱工艺与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关系,并对影响成纱条干均匀度的前区工艺参数、后区牵伸工艺进行了工艺配置试验。结果证明:采用较小的粗纱定量、细纱捻系数、较大的粗纱捻系数、较小的前中罗拉隔距、钳口隔距、后区牵伸倍数以及较大的前胶辊压力、前胶辊直径,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等措施,可以改善成纱条干CV值。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FA502型细纱机牵伸改造机台纺纱质量水平,在气压加压,V形牵伸改造基础上采用增大胶辊前冲量和上销前冲量及下销下沉等工艺技术措施,并在牵伸前区选取罗拉隔距、钳口隔距及前胶辊与上胶圈间的间隙等参数进行多方案工艺试验,摸索出对CJ 18 tex和CJ 14.5 tex均有较好适应性的细纱机牵伸工艺:金属上销,钳口隔距2.0mm,罗拉隔距17.5 mm×27 mm,前胶辊与上胶圈间的间隙0.5 mm,使条干CV值达到2007年乌斯特公报7%~9%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7.
探讨应用大直径细纱胶辊进行纺纱的工艺配置及技术要点。采用大直径胶辊,前区集中牵伸、紧隔距、适度加压,后区大隔距、小牵伸倍数,大粗纱捻系数,胶圈中张力的工艺配合,增强了胶辊对纤维的控制力,缩小了浮游区,稳定了对牵伸须条的牵伸力。结果表明,采用大直径细纱胶辊纺制R 9.8tex赛络纱,降低了成纱条干CV值,减少了成纱毛羽。认为,应用大直径细纱胶辊进行纺纱可以在适度加压情况下,取得重加压条件下的成纱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R9.8 tex成纱质量,通过原料选配并对其进行纺前预处理以提高原料可纺性,优选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配置,如棉卷定量、打手速度、梳理隔距、针布型号、并条牵伸工艺、粗纱捻系数、细纱罗拉隔距、纺纱胶辊、钳口隔距、后区牵伸等措施,最终使R 9.8 tex纱的成纱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探讨"轻加压,重定量,高速度"生产工艺对R 14.8tex强捻纱的影响及应用效果。分析了轻加压生产工艺的牵伸控制特性。以纺R 14.8tex强捻纱为例,对上销、中胶辊、内花纹胶圈和前后胶辊的选用进行对比试验,对粗纱定量、粗纱捻系数、后区牵伸倍数、罗拉中心距、钳口隔距和摇架压力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R 14.8tex强捻纱实施轻加压生产工艺后成纱质量改善明显,设备负荷下降,细纱相关机配件和纺织器材的消耗大幅减少,吨纱耗电量明显下降,产量增加,用工减少。认为:轻加压生产工艺是企业实现高效低耗生产的优势纺纱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纺纱性能,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在FA496型粗纱机上实施了重定量工艺,以CJ 9.7 tex品种为例,对粗纱定量、罗拉隔距、钳口隔距、粗纱捻系数等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粗纱干定量加重至4.8 g/10 m,粗纱后区牵伸倍数为1.28倍、罗拉隔距为10 mm×25 mm×30 mm、粗纱捻系数为107、钳口隔距为5.5 mm,纺纱质量好.指出在实施重定量工艺时,优化配置牵伸工艺参数是改善粗纱条干和提高成纱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细纱牵伸摩擦力界分析及工艺配置试验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探讨细纱罗拉加压与钳口隔距的工艺配置要求及牵伸区摩擦力界的合理性.通过分析中部摩擦力界对后区纤维与前区纤维运动的控制特点,并在CJ 14.5 tex和C 19.5 tex品种上对不同罗拉加压、钳口隔距配置下胶圈运转稳定性及成纱质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罗拉和上下胶圈、销子所构成的中部握持钳口对牵伸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该区域摩擦力界的配置对前区牵伸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后区牵伸也产生影响,同时影响胶圈运行状态.中罗拉适当增加压力,配合较小的弹性钳口隔距,使牵伸系统中部配置较强的摩擦力界,并使前后档罗拉加压与之协调,可在牵伸系统中获得较好的摩擦力界配置,对纤维的控制加强,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国产细纱机上顺利生产特细号纱,保证成纱质量,通过纺纱实践,总结出原料选配、设备状态及工艺配置方面的技术要求.指出纺制特细号纱要注意原料的选配,保证细纱机粗纱喂入部分、罗拉牵伸部分、牵伸轮系部分及锭子卷绕部分机械状态良好,细纱工序要合理配置罗拉隔距、钳口隔距、罗拉加压等工艺,加强牵伸过程中对纤维的控制,合理调整纺纱张力,减少断头.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细纱牵伸区附加压力棒的作用原理,通过在V型牵伸形式上使用后区附加单压力棒上销和在后区为平面牵伸的机型上使用前区附加压力棒隔距块来进行CJ14.5 tex纱的纺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细纱牵伸区附加压力棒后增强了牵伸区内的摩擦力界,加强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成纱质量有明显改善,提高了细纱机的牵伸能力。  相似文献   

14.
集聚区牵伸倍数对紧密纱综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紧密纺集聚区牵伸倍数对不同线密度紧密纱综合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牵伸胶辊、输出胶辊直径的大小,来改变集聚区的牵伸倍数,然后纺制不同线密度的精梳紧密纱,测试其成纱性能.结果表明:当集聚区牵伸倍数为1.07倍时,CJ 27.8 tex和CJ 18.2 tex纱的综合性能较好;当集聚区牵伸倍数为1.05倍时,CJ 9.7 tex和CJ 7.3 tex纱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分析前区压力棒上销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及纺纱效果.在CJ 14.5 tex品种上,分别以后区为平面牵伸和V形牵伸的机型上通过细纱工艺的不同配置来进行压力棒上销纺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细纱前区附加压力棒上销后改善了成纱条干,减少了千米细节、粗节和棉结.但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探讨立达环锭纺纱系统的应用技术。针对立达环锭纺纱系统设备的性能特点,开清棉工序优选各部隔距及速度,降低了筵棉棉结的增长率及短绒;梳棉工序采取优化各部隔距、适当降低刺辊速度、增大锡林刺辊的线速比等措施,加快纤维转移,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艺配置中重点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合理设计牵伸分配和罗拉隔距;粗纱工序重点掌握好纺纱张力,合理配置工艺参数,改善粗纱内在质量;细纱采用"两大两小"针织纱工艺,并对前胶辊与中铁辊的中心距进行了优化,最终使所生产的C 14.6 tex纱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Uster 2007公报5%水平。  相似文献   

17.
改善并粗条干CV值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CJ 7.3 tex纱的并粗条干,对并条工序及粗纱工序的工艺进行优选,并条工序减小凹凸罗拉厚度、合理选择后区牵伸倍数和压力棒调节环大小,减小张力牵伸;粗纱工序优选喇叭口及隔距块大小,合理配置后区牵伸倍数,最终并条条干与粗纱条干得到改善,且成纱各项质量指标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