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有效宽度公式与传统纤维模型相结合,通过修正楼板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单轴本构关系,实现了一种改进的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纤维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在组合框架体系非线性分析中采用高效的全杆系单元合理地考虑复杂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影响。基于考虑楼板空间组合效应的纤维模型,开发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组合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COMPONA-MARC (Version 1.0)。最后,将开发程序应用于多个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的模拟,结果表明了本文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模拟组合框架弹塑性全过程的楼板空间组合效应。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钢框架结构设计中考虑半刚性连接和楼板的组合效应会产生良好的结构经济性,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仍很难应用,主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简便的设计方法。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给出了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实用设计建议方法。设计建议方法包括满足两个极限状态的节点、梁、柱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梁挠度和柱有效长度系数计算中节点连接刚度的合理选取、半刚性特征对梁挠度和柱计算长度的影响。该方法不仅反映了节点和框架的实际性能,而且简便实用,符合工程师对普通钢框架的设计习惯。本文为全文的第二部分,介绍梁与柱设计。并通过一个算例,说明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实用设计过程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刚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刚度,进行了18块由YX75-200-600和YX76-344-688型压型钢板制作而成的混凝土组合楼板的栽荷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及其受力性能,得到了其荷裁-挠度关系曲线的变化规律、受力过程中三个阶段的受力特征、以及中和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端部栓钉、压型钢板板型及其厚度对刚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钢梁与混凝土楼板的组合作用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体系的刚度、承载力及耗能能力的影响,并考察组合框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进入弹塑性阶段的受力性能,进行了2榀足尺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2榀组合框架分别为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框架及纯钢梁-钢管混凝土框架。试验中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达到1/21。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框架结构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及良好的延性;钢梁与混凝土楼板的组合作用能显著提高结构的刚度、强度及耗能能力,并且能有效保证钢梁上翼缘的局部稳定性及钢梁的整体稳定性;楼板组合作用将使钢梁下翼缘应变显著增大,导致楼盖梁转动能力的减小;两个试件的破坏均是由梁端失效引起,说明试验中采用的梁翼缘贯通式节点能够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大量试验表明,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主要破坏模式是纵向剪切破坏,其纵向剪切承载力在组合楼板承载力计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的发展概况与结构特点,并着重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及主要国家规范中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主次梁楼板体系中楼板的合理设计方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主梁刚度变化对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为了研究主梁刚度对结构工作性能的影响,现分析主梁刚度无限大与主梁刚度有限时结构变形与内力分布的变化。计算参数列于表4。表4竖向荷载作用下主梁刚度变化时主次梁楼板体系的计算参数从结构的变形看,主梁作为次梁、楼板的弹性支座,其竖向变形引起楼板、次梁的整体向下平移,但对楼板的挠曲及各板格局部范围内变形的影响很小(图10),即主梁刚度对楼板本身变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由主梁刚度对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可以看出,主梁刚度编号柱网(m)柱截面(mm)板厚(mm)主梁截面(mm)次梁截面(mm)荷载(含…  相似文献   

7.
主厂房空间框架中考虑楼板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套在空间框架中考虑楼板刚度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使用该模型分析比较了平面框架、不考虑楼板的空间框架和考虑楼板作用的空间框架三种情况下梁、柱内力的差别,从而论证楼板及框架的空间效应。将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的楼板内力分布与常规设计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考虑空间框架与楼板联合作用后对楼板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虽然在钢框架结构设计中考虑半刚性连接和楼板的组合效应会产生良好的结构经济性,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仍很难应用,主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简便的设计方法。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给出了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的实用设计建议方法。设计建议方法包括满足两个极限状态的节点、梁、柱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梁挠度和柱有效长度系数计算中节点连接刚度的合理选取、半刚性特征对梁挠度和柱计算长度的影响。该方法不仅反映了节点和框架的实际性能,而且简便实用,符合工程师对普通钢框架的设计习惯。本文为全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梁柱节点设计。  相似文献   

9.
尽管半刚性连接和楼板组合效应在钢框架设计中的优点已被广泛证实,但在实践工程中却较少采用,首要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实用设计方法。在此提出了一种针对竖直荷载作用下半刚性组合结构的实用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半刚性组合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同时也确定了用于计算梁挠度的梁柱连接的转动刚度以及柱的有效长度系数。  相似文献   

10.
张晓阳 《安徽建筑》2013,(6):134-136
为研究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抗弯性能,文章用ANSYS对不同条件、不同尺寸的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单向板进行了模拟试验,对影响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短期刚度的要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组合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基于方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的足尺试件,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壳-实体精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钢材及混凝土的弹塑性性能,混凝土的开裂及受拉软化,钢梁与混凝土楼板交界面的滑移以及钢梁下翼缘断裂等非线性因素,对4榀组合框架及2榀组合节点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一足尺两层2×2空间钢框架结构底层边跨中柱突然拉倒进行抗连续倒塌试验研究,采用了实体单元和壳单元相结合的建模方式,对试验框架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关键柱失效后,组合楼板可提供可靠拉结并形成新的荷载传递路径。  相似文献   

13.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柱的稳定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特点,利用考虑滑移影响的组合梁等效刚度计算方法,考虑组合楼盖的组合效应、组合梁与柱的实际约束程度以及节点的半刚性连接特征等因素,推导出有侧移和无侧移半刚性组合框架柱组合梁的刚度修正系数,提出了有侧移及无侧移组合框架柱的稳定设计方法.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有效地利用了组合效应和节点的延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3个巨型钢框架结构为例,假设4个计算方案,输入代表不同场地条件的5条典型地震波,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计算方案的算例进行三维弹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案结果的比较分析,研究考虑楼板刚度与否和次框架对巨型钢框架结构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巨型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抗震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栗新 《建筑施工》2012,34(6):598-600
由于连接构造的影响,预制混凝土框架(PC框架)的节点并非完全刚接,其内力与变形计算方法与现浇混凝土框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提出了考虑节点刚度影响的PC框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组合楼板按双向板设计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费玉贵 《工业建筑》1998,28(8):57-58
组合楼板按双向板设计的一种方法李宏,费玉贵(深圳市自来水集团公司518031)随着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楼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具有节约钢材、降低造价、施工速度快、节省模板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加拿大、美国、日本...  相似文献   

18.
论述无防火防护、无配置楼板底筋的组合楼板的耐火性能,对国内外组合楼板耐火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实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楼板对钢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节点区混凝土楼板对钢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完成了4个不同构造形式的节点试件在低周循环荷载下的破坏试验,分析了节点构造与混凝土楼板配筋率等因素对节点承载力、转动刚度、极限转动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和极限破坏状态的影响。对节点破坏模式和滞回曲线的分析表明,保证焊接质量是避免节点脆性破坏的重要措施。采用长焊接孔的节点,使钢梁发生了局部屈曲破坏,既可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又可提高节点的延性,提高配筋率可以显著增强节点的抗弯承载力。另外,混凝土楼板的存在使节点在构造上存在不对称性,应该在节点设计中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20.
张慧 《住宅产业》2022,(1):42-44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现代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科学的规划设计不仅保证了现代建筑空间的合理性,也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并实现其功能性。本文就现代建筑空间组合设计方法进行阐述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