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进一步掌握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增长趋势,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以中浅层—中深层为主;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东海陆架盆地等地区,以中深层—超深层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品质变差,丰度变低,埋深变大。中国新增油气探明储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深层油气藏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掌握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增长趋势,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以中浅层—中深层为主;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东海陆架盆地等地区,以中深层—超深层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品质变差,丰度变低,埋深变大。中国新增油气探明储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深层油气藏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油 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巨大。南深北浅 的楔形地质结构与区域单斜形态决定了盆地腹部中浅层侏罗_白垩系主要发育低幅度背斜.断裂.岩性体、地层.岩性等非构造油气藏.这是油气勘探的现实领域;南缘强烈的冲断活动与压扭作用形成的复杂叠加构造带是油气勘探的战略突破领域:被晚期深埋的腹部石炭系_三叠系大构造则是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多个油气储量增长高峰的特点.近10年来非构造油气藏、中深层油气藏的储量发现大幅度攀升。非构造油气藏已成为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大油气田的勘探方向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巨大。南深北浅的楔形地质结构与区域单斜形态决定了盆地腹部中浅层侏罗-白墨系主要发育低幅度背斜、断裂-岩性体、地层-岩性等非构造油气藏,这是油气勘探的现实领域;南缘强烈的冲断活动与压扭作用形成的复杂叠加构造带是油气勘探的战略突破领域;被晚期深埋的腹部石炭系—三叠系大构造则是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多个油气储量增长高峰的特点,近10年来非构造油气藏、中深层油气藏的储量发现大幅度攀升,非构造油气藏已成为勘探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石油储量增长规律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渤海湾盆地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石油储量最多的大型油气盆地,它有三个大的油气富集带:西部的冀中坳陷带、中部的黄骅-临清坳陷带和东部的济阳-渤中-辽河坳陷带.通过大量勘探实例和储量增长规律研究,剖析各个油气富集带与地质特征的关系,认为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与勘探对策是:海域的储量探明程度仅为29.7%,是下步储量增长的重要潜力区;陆上以寻找构造+岩性的复合隐蔽油气藏为勘探重点,针对不同层系采取不同勘探策略,浅层以重新部署三维地震和老资料处理发现新的含油区带,中层开展老井复查、实行滚动勘探发现新层新块,深层开展有效储层研究、寻找碳酸盐岩油气藏.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渤海湾盆地的储量将会出现新一轮增长高峰.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大油气田勘探方向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与中国东部陆相盆地相比,准噶尔盆地具有独特的石油地质特征。其盆地演化与烃源岩时空展布特点、构造发育特征及异常高压与油气运聚模式决定了该盆地大油气田的油藏类型主要为地层油气藏,其次为背斜油气藏;同时也决定了大油气田的形成和时空展布,地层油气藏主要发育于盆缘和古隆起边缘,背斜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南部山前带。该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正处于储量增长的高峰期和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阶段。  相似文献   

7.
过去十余年间,我国陆上油气勘探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满凹含油"论的提出为标志,勘探领域已经由以"二级构造带"为主转为以富油气凹陷为中心的全盆地勘探;有机质"接力成气"理论指导推动叠合盆地深层高—过成熟层系也取得突破,成为未来储量增长的重大接替领域。陆上未来找油气领域将进入3个并重发展阶段,即构造油气藏与岩性地层油气藏、深层与中浅层以及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并重发展。油气成藏理论的持续创新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仍然是实现油气储量稳定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油气勘探程序要适应中国陆相盆地构造沉积,生油和油气藏形成的复杂地质特征。本文把油气勘探程序划分为三个阶段。1.区域勘探阶段,是对盆地的地质情况进行整体调查,了解区域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圈定有利的生油凹陷,评选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预测可能存在的油气圈闭类型,进行早期远景地质储量或资源(Resources)的预测。2.圈闭预探阶段,是在选定的有利圈闭上进行钻探工作,以探明构造的含油气性质;查明油气层位及工业价值;计算出可能储量(Probablereserve)为详探部署提供依据。3.油田详探阶段,是探明含油气边界,圈定油气田面积;详细研究油气层和油气藏的特征;确定探明储量(Proved reserve),为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依据。复杂小断块油田必须采取详探,开发相结合的做法。采取勘探、开发和生产滚动方案,逐步搞清地下情况。不断扩大开发面积,以缩短勘探历程尽快的形成生产能力。勘探管理要按地下,地面特点划分探区,实行项目管理,实行投资包干,勘探最终成果是各级储量增长的数量,而探明每吨储量的成本,则是衡量勘探经济效益的最终指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分析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的现状 ,表明火山岩油气藏是东部诸盆地中的一个新的油气藏类型 ,是我国东部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 ,火山岩油气藏的探明地质储量现已超过 2 .5× 1 0 8t。文章还指出了火山岩油气藏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勘探技术上也有难点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0.
贺西地区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西地区是我国几大板块的交汇处,多期的构造运动致使该区构造特征极其复杂,同时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众多盆地.该区古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使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具有五种不同的沉积基底,伴之以形成五种类型的沉积盆地.不同类型盆地构造特征与沉积演化差异很大,油气勘探前景亦不同.石炭-二叠时期,本区东部的巴彦浩特、武威、定西等盆地接受了一套厚度较大的海相到海陆交互相沉积,烃源岩厚度大、品质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侏罗系在本区形成三个沉降带,勘探实践中已找到一批小型油气藏,预示着侏罗系是本区重要的勘探层系.白垩系是本区勘探程度最高、油气资源丰度最高、找到油气储量最多的层系,深挖细找仍具很大潜力.贺西地区油气分布规律是:新生界以背斜构造油藏为主,中生界以隐蔽油气藏为主,古生界以断块潜山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章对1990-2000年间中国21个含油气盆地储产量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我国天然气储产量变化趋势。10年间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部区,分别占全国同期新增储量的43.58%和36.29%;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13.08%和7.04%。截止2000年底,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中部区和西部区,分别占38%和36%,其次为海域区和东部区,分别占17%和9%。就单个盆地而言,天然气储量在90年代增长最多的前10位盆地依次为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莺歌海,柴达木,渤海湾,东海陆架,松辽,准噶尔和吐哈盆地。天然气无论在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还是在剩余可采储量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由于受到下游市场和天然气管道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的产量增长相对缓慢,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中国目前油气工业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天然气管网和下游市场有待全力发展。90年代中国发现的天然气具有如下特点:(1)大型盆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构成90年代我国新增油气地质储量的主体;(2)地层岩性型圈闭类型明显增加;(3)海域和前陆盆地获油气重大突破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主要认识和勘探方向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我国西部的盆地基本上都属于小型克拉通盆地,其石油地质特征可以概括为:①盆地主要为叠合盆地,具有多期构造发育史,造成油气资源分散;②多套烃源岩复合叠置,多阶段成烃演化与油气多期成藏;③两套构造层和多套沉积沉序形成多种储集类型;④多套沉积层序和后期构造运动控制的油气多期成藏决定了勘探的多目的层和勘探工作的复杂性,晚期成藏现象尤其值得重视;⑤油气藏类型多。各层系圈闭和油气藏类型丰富,前陆盆地冲断带主要是构造型,克拉通区油气藏类型主要是构造、岩性、地层和复合型油气藏。根据这些石油地质特征,西部地区的重点勘探领域主要分布在继承性的古隆起区、前陆盆地和正向构造上的岩性地层带。参照西部地区年均新增探明油气储量的趋势,未来10年内年新增探明油气可采储量可保持在0.5~0.7亿t和1500~2000亿m3.  相似文献   

13.
吴国干  方辉  韩征  胡晓春 《石油学报》2016,37(9):1145-1151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国新增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创历史新高,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呈高峰稳定增长,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实现快速增长,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进入较快增长,并首次探明了页岩气和致密油储量。中国西部和海域已接替东部成为油气储量增长的主力地区。深水、叠合盆地深层、前陆盆地等新区、新领域的突破为中国油气储量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新增油气储量依然以低品位储量为主。"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预计中国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仍将保持高峰增长,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11)×108t,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8 000~10 000)×108 m3。天然气增储的潜力大于石油,非常规油气储量将快速增长。储量增长的领域更趋复杂,科技进步对储量增长的作用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油田的分布特征与发现前景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大油田在石油储量增长和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截至2004年底,中国大油田的可采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77%,2004年大油田产量占全国石油产量的70%.中国大油田的储集层主要是白垩系和第三系的陆相碎屑岩,圈闭以背斜圈闭和混合圈闭为主,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大油田发现的高峰期.中国的大油田主要分布在富油气凹陷中;凹陷的资源丰度越大,发现大油田所需的时间越短;凹陷的资源量越大,发现的大油田规模也越大.中国目前整体勘探程度比较低,未来在中西部地区和海域都可能有大油田发现.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15.
应用油气藏规模序列和广义帕莱托两种统计方法,对潜江凹陷王广油气聚集区油气藏分布、油气藏个数、最终可探明储量及剩余可探明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预测的油气藏总数100~108个,最终可探明储量为(6272.36~6862.05)×104t,待发现油藏个数为61~69个,待发现探明储量为(2092.96~2682.65)×104t,剩余探明储量中,以小于50×104t的油气藏为主。分析认为:①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适用于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盆地(凹陷)和成藏体系,如果勘探程度高、资源分布清楚,则效果更佳,是一个比较实用的评价方法;②广义帕莱托分布模型考虑了勘探程度对油气藏规模分布特征参数的影响,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勘探程度的盆地(凹陷)和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16.
郭威  潘继平 《天然气工业》2019,39(4):111-117
目前"十三五"进程过半,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发现趋势性、风险性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意见建议,有助于增强国内油气资源的供给能力。为此,基于我国《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评估了上述规划实施以来的油气储量与产量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实施进展情况,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强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表明:①截至2018年底,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梁、环江等多个亿吨级油田,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和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等多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②石油产量连续3年下降,天然气产量稳步增加,呈现出"油降气增"的态势,油气可持续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结论认为:①规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十三五"后期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油气储量、产量持续增长,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②深层、深水盆地油气将成为未来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是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战略接替区;③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比重将逐步增大,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增储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7.
�й���Ȼ�����ʱ�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截止1998年底,中国陆上及近海海域气田总数为321个,其中小型252个,中型54个,大型15个。小型气田数量虽占气田总数的79%,其探明地质储量仅占中国天然气总探明地质储量的16%;大中型气田个数虽占气田总数的21%,但却构成了中国气田总探明地质储量的84%,仅大型气田探明持质储量占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50%,这表明,大中型气田构成中国已探明地质储量的主体,该主体中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有煤成气,生物气,湖相泥岩气和碳酸盐岩气,其中煤成气的探明地质储量已占大中型气田探明地质储量的57%。在层位上,已发现气田主要分布在新生界,上古生界和下古生界,新生界,中生界,上古生界,下古生界和元古界分别占总探明地质储量的38%、17%、30%、13%和2%,按进质层系探彰地质储量自大而小的顺序依次为第三系,石炭系,奥陶系,三叠系,第四系,白垩系,二叠系,侏罗系和震旦系,在泥盆系,志留系和寒武系三个层位目前尚未获得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在中国已发现大中型气田中,气藏内分布的天然气类型普遍具有混源的特点,煤成气在中国大中型气田占有重要地位,过成熟的裂解气主要分布在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盆地,油田伴生气集中分布在松辽,渤海湾和准噶尔盆地中,幔源无机成因CO2气体分布在大陆地壳厚度较薄的东部热盆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天然气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天然气田——自流井气田。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余年前就在该气田背斜构造上开始以寻找天然气为目的的世界上最早的钻探,并于公元前221年钻成深约100米的天然气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油气储量增长预测系统"(HCZ模型)首次对准噶尔盆地重点区带(西北缘、腹部、东部)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西北缘为勘探历史最长、探明程度最高的区带,石油储量增长高峰出现于1992年,对应探明率为31.3%,至2055年,探明率将达到76.4%,目前已处于储量增长高峰后期;腹部和东部为勘探历史较短的区带,开始提交探明储量年代分别为1995年和1987年,截至2010年,探明程度分别为11.2%、13.4%,均处于勘探初期,石油储量增长高峰将分别出现于2023年和2025年,对应探明率分别为23.76%和28.32%,至2094年和2086年,探明率将分别达到61.2%和68.77%。根据储量增长预测基础,分别从资源勘探现状、储量增长影响因素、圈闭储备情况等因素对上述区带进行了勘探潜力和前景的分析,认为西北缘已逐步进入勘探的高成熟阶段,"十二五"末将接近储量增长高峰的极限,而此时腹部和东部将出现新一轮储量增长趋势,两者叠加将抵消西北缘储量下降的态势,保持盆地储量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中国的油气资源量的实际含义与国际通用的概念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容易造成混乱和误导。为此,特把中国的资源量称为地质资源量,在对其进行经济有效性校正和预测采收率的校正后之所得称为可采资源量,后者大致可与国际上的资源量相对比。按2000年的探明储量和石油地质资源量1035×108t,计算其可采资源量为116.1×108t,相应的资源探明程度为52.2%。将不同专家不同时期的16个带有独立性的测算值平均,其值为132.5×108t。以当量值相比较,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略高于天然气。无论就资源量还是就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计,东部都占首位,其次为西北和大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