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硅酸盐钻井液防塌性能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丁锐 《油田化学》1998,15(1):1-5
在一系列硅酸盐水溶液和泥浆中测定了页岩回收率和页岩稳定指数。结果表明,防塌钻井液所用的硅酸盐模数以2.8—3.2为好,加在2%—5%左右较好;当用于含KCl的泥浆时,硅酸盐的钠钾比对防塌性能的影响不显著;适量的无机盐可与硅酸盐产生协同作用而提高防塌性能,但钙离子过量会破坏泥浆性能。有机处理剂和粘土主要影响硅酸盐钻井液的流变性和滤失性能,对防塌性能基本上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川西知新场地区稀硅酸盐防塌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志纲  吕宝  杨飞  李斌 《钻井液与完井液》2012,29(2):32-34,91,92
川西知新场地区泥页岩发育,特别是同一裸眼段,含有多层硬脆性泥页岩,极易发生井壁失稳,给钻井施工带来极大的影响。针对现用聚磺钻井液体系防塌封堵能力难以满足需要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井壁失稳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形成一套以聚磺钻井液为基础的稀硅酸盐防塌钻井液技术。经过性能评价,稀硅酸盐钻井液克服了以往流变性难控制的难题,可控密度为1.40~2.20 g/cm3,并具有较强的防塌封堵能力。研究成果在ZX31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实钻三开井径扩大率远低于邻井,表明稀硅酸盐钻井液具有较好的防塌封堵能力,解决了川西知新场地区井壁失稳问题,为知新场-石泉场构造带的勘探开发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硅酸盐钻井液综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对硅酸盐及硅酸盐钻井液的性能进行研究 ,比较了不同无机盐的防塌能力 ,分析了各组分对硅酸盐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加量下 ,硅酸盐的防塌能力优于其它无机盐 ,硅酸盐与其它防塌剂复配能提高钻井液的防塌能力 ,p H值是影响硅酸盐防塌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硅酸盐钻井液的影响因素、配方优选和防塌抑制性等试验表明:硅酸盐钻井液的pH值最好控制在11.0以上;模数为2.8~3.0硅酸盐综合性能最好,其最优加量为2%~4%;室内研制的硅酸盐钻井液基础配方具有良好的防塌抑制性,较强的抗钙、抗劣土污染性能,还具有具有较好的电稳定性、抗温性和可加重性;硅酸盐钻井液与岩心所形成的膜结构降低了岩心污染深度,具有较好的保护油气层性能。  相似文献   

5.
硅铝钻井液体系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硅酸盐钻井液基础上,引入偏铝酸盐,研制了硅酸盐-铝酸盐防塌钻井液体系,并对硅酸盐-铝酸盐钻井液的抗污染、抑制性、封堵和封固性进行了室内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硅酸盐-铝酸盐钻井液具有抗10%钙土污染、15%钻屑污染以及CO32-和HCO3-污染能力,对泥页岩岩屑滚动回收率达95%以上,具有良好的抑制性;岩心浸泡实验表明硅铝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防塌能力,岩心抗压试验表明硅铝钻井液使岩心抗压强度提高了37.5%;对低孔低渗岩心的封堵率达99%,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强的物理封堵和化学封固性能。该硅铝钻井液在内蒙意15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一定的井壁稳定效果,并体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现油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硅磺聚合物钻井液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模数的速溶硅酸钠、固体硅酸钠和不同模数的固体硅酸钾对岩屑回收率的影响,得出硅酸盐的模数越大,抑制性越好,硅酸盐加量大于2%时有好的防塌效果,硅酸钾的抑制性大于硅酸钠的结论.根据此结果,考虑到硅酸钠和硅酸钾的价格因素,将硅酸钾和硅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复合硅酸盐CS-1.通过评价复合硅酸盐CS-1与不同钻井液处理剂的配伍性,研究出了硅磺聚合物钻井液基本配方.介绍了硅磺聚合物钻井液的室内研究及其在文299井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硅磺聚合物钻井液抗温达150 ℃,抗盐达饱和,有较好的抗钙、镁离子污染和粘土污染的能力;有较好的防塌效果和润滑性能,渗透率恢复值高,对油气层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现场转换简单,维护方便,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性能稳定,对电测、固井等完井作业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硅酸盐钻井液防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强  邱正松  王毅 《石油学报》2007,28(5):133-138
基于电位、粒径分布、红外稳定性、压力传递和吸附量等测定方法,对硅酸盐钻井液的防塌机理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无机盐类型和浓度以及pH值是硅酸盐粒径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影响硅酸盐粒径分布从而影响硅酸盐钻井液的防塌效果,适当的无机盐也有利于协同防塌。通过压力传递实验研究发现,硅酸盐钻井液阻缓压力传递的效果显著,诱导的化学渗透压力效果也非常明显,其膜效率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钻井液的强封堵能力可能源于在井壁上所形成的硅酸盐与页岩作用的膜,用实验验证了硅酸盐钻井液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有效封堵井壁。  相似文献   

8.
硅酸盐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防塌性能,在苏丹地区的长期现场使用情况表明,硅酸盐钻井液具有抑制性强、性能稳定、易于维护等特点,但经常遇到钻井液起泡且难于去除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钻井液性能的稳定.通过实验对苏丹项目常用的钻井液处理剂在硅酸盐钻井液体系中的发泡效果进行了评价,井对硅酸盐钻井液体系泡沫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硅酸盐钻井液体系发泡的对策.实验证明,硅酸钠和CO2反应是引起硅酸盐钻井液体系容易发泡的主要原因,消泡剂和润滑剂配合使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消泡效果;温度、pH值和大分子聚合物处理剂对泡沫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既保持硅酸盐优良的防塌性能,又减轻或消除硅酸盐对钻井液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同步修饰法用C2H3OSiCl3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修饰后,再与山梨醇进行杂化反应合成了杂化硅防塌剂,研究了杂化硅防塌剂与常用处理剂配制的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和防塌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硅表面修饰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室温、pH=8、2 mol/L 正硅酸乙酯、25% C2H3OSiCl3、胶凝时间为2 h;杂化硅防塌剂具有有机/无机杂化结构。杂化硅防塌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良好,抗温达150℃,阻缓压力传递的效果明显,防塌效果优于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和聚丙烯酸钾钻井液体系。图6 表3 参21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深部巴楚组和桑塔木组地层为以伊/蒙混层或伊利石为主的硬脆性泥页岩地层,水化分散性较强且发育有微裂缝,钻井过程中易因泥页岩水化而导致井壁失稳,为此,提出了"抑制表面水化-物化封堵-有效应力支撑"三元协同防塌对策,并构建了三元协同防塌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三元协同防塌钻井液抗温达170℃、抗盐5.0%、抗钙0.5%~1.0%、抗劣土8.0%,泥页岩膨胀率和滚动回收率分别为5.05%和91.33%,能封堵宽400 μm的裂缝,承压能力达到4 MPa。三元协同防塌钻井液在塔河油田20余口井进行了应用,均未发生由于井壁失稳造成的井下故障,桑巴楚组和桑塔木组地层的井径扩大率平均降低63.4百分点,建井周期平均缩短4.3 d。这表明,三元协同钻井液防塌技术可有效解决塔河油田深侧钻井巴楚组和桑塔木组地层的井壁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硅酸盐钻井液技术面临突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滤液中二氧化硅含量高于20000 mg/L的典型硅酸盐钻井液具有优良的抑制、封堵性能和膜效应,国外石油公司用该体系成功地进行了数百口井的施工,而中国真正用该体系完成的井只有5~7口,其它众多应用井使用的只是稀硅酸盐或复合硅酸盐体系,滤液中二氧化硅含量不高于3000 mg/L。从多个角度阐述了造成中国硅酸盐钻井液的实质性现场应用进展缓慢的原因,包括缺少完整的维护技术措施,加入硅酸盐易引起黏度升高甚至无法控制的问题没有解决,没有使用无机盐助剂,没有配套的专用助剂,离心机和清洁器的利用率太低,非技术性因素等。认为要加快硅酸盐体系由研究向实用的转变,可以从规范专用助剂、降低膨润土含量并开发高效降滤失剂、使用处理后的液体硅酸盐方面获得突破。对硅酸盐体系的研究和试用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阴离子钾盐抑制页岩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滚动分散、CST值测定和页岩稳定指数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十余种不同阴离子钾盐的抑制页岩水化分散作用。研究发现,钾盐的抑制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K+的浓度,而且受钾盐的阴离子种类的影响。在K+浓度相同条件下,硅酸钾的抑制能力最强,且硅酸盐的模数和浓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强。该实验研究对发展和完善钾盐防塌钻井液体系,进一步研究开发能取代油基钻井液的新型高效水基防塌钻井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合理控制硅酸盐的用量是影响硅酸盐钻井液体系使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场一般可以通过测定滤液中的SiO2含量来确定所需硅酸盐的维护量,但体系中的SiO2含量往往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以致于造成现场判断硅酸盐含量时会出现较大误差,进而影响现场维护作业。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就钻井液中可能对SiO2含量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实验评价。结果认为,组成钻井液的各种材料对SiO2均具有一定的消耗能力,其中以沥青类物质的消耗作用最明显,其次是氧化物类加重材料和蒙脱土,但整个体系对SiO2的消耗量并不是每种材料单独存在情况下消耗量的简单叠加;高价金属盐对钻井液体系中的SiO2具有清除作用。此外由于钻井液在使用过程中的客观条件和自身的组分也在不断变化,因此SiO2的消耗方式和消耗数量的变化也很大,最终的消耗量要在实际测定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维护过程中的处理剂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14.
多元醇水基钻井液体系综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新型多元醇水基钻井液体系不但具有油基钻井液的优异性能,而且不存在污染环境和干扰地质录井问题,对解决井下复杂难题特别是页岩稳定问题非常有效。介绍了从90年代以来国外开发和应用的多元醇水基钻井液添加剂的种类及《世界石油》杂志公布的产品牌号;探讨了多元醇的作用机理。多元醇抑制泥页岩水化分散的机理归纳起来有3种:①浊点效应,对有浊点行为的多元醇,当环境温度在浊点以上时,该机理才起作用;②降低滤液化学活性,抑制机理是渗透机理所致,但要求多元醇浓度必须较高,而在3%-5%的一般加量下该机理不能实现;③与水分子争抢页岩中粘土矿物上的吸附位置。介绍了诸学者对第三种机理进行的试验研究以及多元醇水基钻井液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硅酸盐钻井液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硅酸盐钻井液发展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硅酸盐钻井液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室内实验研充,包括:硅酸盐钻井液与常用钻井液处理剂的配伍性;无机盐含量、膨润土含量、硅酸盐模数、硅酸盐加量对硅酸盐钻井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盐钻井液与含有铵、钙等离子的处理剂如NH4PAN、PAC-141等不配伍,与WF-1和XY-28的配伍性也不是很好,与SD-102、高温高压降滤失剂SPNH、HV-CMC、LV-CMC等处理剂的配伍性鞍山;在兮适的有机处理剂下。KCl和NaCl对硅酸盐钻井液流变性和滤失量的影响较小,而CaCl2的影响较大;硅酸盐的模数越大,钻井液抑制页岩分散的能力越强,防塌性能越好;随着硅酸钠加量的增大,黏土对硅酸钠的吸附量不断增大(在100g/L以上)。硅酸钠加量不变,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土对硅酸钠的吸附量也增大,而且增幅逐渐变大,说明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6.
低密度空心微珠玻璃球钻井液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使用的低密度钻井液都含有油或气,含油的密度最低只能降到0.85g/cm^3,同时对环境污染严重;含气的脉冲信号衰减严重,在需使用MWD时不能使用。试验了一种空心微珠玻璃球钻井液减轻剂。该剂为一种硅硼酸钙盐,化学性能稳定,不溶于水和油,具有不可压缩性,对环境无污染,其粒径分布范围为0.5~125μm,其中90%分布在8~85μm之间,因此不影响固控设备的使用。在普通水基钻井液中加入20%以内的该减轻剂,并配合使用架桥粒子制得的低密度钻井液性能在可接受范围内,具有全井密度均匀、形成的泥饼润滑性好的特点;其中密度为0.32g/cm^3的产品在1700m井深以内可以使用,密度为0.38g/cm^3的产品在2800m井深以内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国外钻井液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5年钻井液技术在新型钻井液、保护油气层技术、防漏堵漏、井壁稳定等方面的新进展。新型钻井液方面介绍了高效水基钻井液、可防止重晶石沉降的INNOVERT钻井液体系、超临界二氧化碳钻井液、甲酸铯盐水高温高压井钻井液和完井液、乳化隔离液等。在保护油气层新技术方面介绍了新一代打开油层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滤液对气层影响的研究等。在防漏堵漏新技术方面介绍了含有膨胀聚合物颗粒和胶体颗粒的微复合有机/无机胶堵漏剂、可变形的密封剂(MAX_sHIELDTM)、一种新的漏失机理——注水冷却会诱发地层在钻井时发生漏失、交联水泥堵漏剂等。在井壁稳定技术方面介绍了利用分子模型对聚合物稳定页岩的机理进行了解,一种有效的高温高压降滤失剂——新型共聚物Hostadrill4706,预测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密度的模型,降当量循环密度工具等。对振动筛筛网新的API标准等其它钻井液新技术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硅酸盐钻井液技术在牛斜114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胜利油田牛庄洼陷东部主力含油层是沙三段,油藏类型为沉积岩油藏.该地区馆陶组以上地层成岩性差,易造浆;下部地层易坍塌,易漏;底部含有膏泥岩层,需注意防卡、防膏岩水侵.研究了硅酸盐钻井液配方和性能,并对其抑制性、抗固相污染及盐膏污染能力进行了评价.实验证明,硅酸盐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抗盐膏抗固相污染能力.硅酸盐钻井液体系在牛斜114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密度达到了1.50 g/cm3,该钻井液在高pH值环境下能够防止地层的垮塌,起到了保护井壁的作用,悬浮携岩能力强,保护油气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处理废弃油基钻井液一般采用集中填埋或回注地层,依然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矿物油资源。笔者对威202H3平台废弃油基钻井液进行回收利用研究,首先测定了废弃钻井液本身的性质,测得其表观黏度为100~120 mPa·s、塑性黏度为80~100 mPa·s、动切力为20 Pa、初终切为20/35 Pa/Pa,粒度主要集中在5.59~13.74μm。在现场及实验室进行复配再利用研究,发现在威202H3-3井龙马溪地层加入2 m3废弃油基钻井液后,油基钻井液终切不断升高、动塑比难以控制;利用废弃油基钻井液中劣质固相,在长宁H12-3井用于配制堵漏浆,施工顺利,效果较好。因此得出,废弃油基钻井液回收再利用的困难在于其中含有大量粒径小于20 μm的固体颗粒,现有固控设备难以除去,并且现有处理技术均存在安全、占地面积、能耗、交通运输、环保及成本问题,建议这种废弃油基钻井液体系用于配制页岩地层发生漏失时的堵漏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经济损失。而在今后废弃油基钻井液处理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如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能够降低成本,将成为废弃油基钻井液重要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井壁失稳机理和几种新型防塌泥浆的防塌机理--文献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振杰 《油田化学》1999,16(2):179-184
本文综述了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井壁失稳机理和一些新防塌泥浆作用机理研究的文献,由此归纳出防塌泥浆作用机理的一些共同规律,为泥浆防塌处理剂新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和建立提供具有启发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