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细小均匀的晶粒尺寸是保证高档MR钢镀锡板产品力学性能均匀性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利用冷轧及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连续退火MR钢镀锡基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经620 ℃保温40 s处理后可以获得完全再结晶显微组织,且退火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随冷轧压下率呈非线性变化关系, 平均晶粒尺寸与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显微维氏硬度之间符合Hall- Petch公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连续退火试验机研究了连续退火工艺对电镀锡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60 ~ 740℃退火温度范围内,随退火温度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硬度降低.以24℃/s加热速率升温时,在达到700℃退火温度前,再结晶过程已基本完成,且退火5s后,继续延长退火时间至45 s过程中晶粒长大速率减缓,硬度变化不明显.过时效处理对电镀锡板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随过时效开始温度的变化,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呈相互竞争关系.过时效开始温度由480℃降低到350℃过程中,钢板的硬度和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伸长率在过时效开始温度为400℃时开始降低.纳米级的Fe3C伴随过时效开始温度的降低而大量析出,且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内,对钢板的强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镀锡板生产过程中对氮含量的控制要求,在现有退火工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氮含量的MR T-4CA镀锡板用钢,通过拉伸试验机、硬度测量仪、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测试出其在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的应变时效性能、硬度、金相组织、析出相分布,分析了氮含量对其再结晶温度、金相组织和应变时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氮含量的增加,再结晶温度呈升高的趋势,应变时效现象越明显,镀锡板在应变时效后屈强比增大,伸长率降低,力学性能发生严重恶化,有较强烈的脆化倾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生产工艺,制定了退火工艺改进方案,有效解决了高氮含量镀锡板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氮质量分数在0.007 1%~0.010 0%的产品合格率平均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4.
王彬  魏宝民 《金属热处理》2022,47(6):115-118
以0.19 mm规格T4冷轧镀锡板为研究对象,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进行退火及过时效退火模拟试验,分析了T4镀锡板退火温度对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板再结晶开始温度约为575 ℃,再结晶结束温度为640~670 ℃。过时效退火温度为560 ℃时,试验钢处于再结晶初始阶段。过时效退火温度高于575 ℃,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再结晶程度越为充分。过时效退火温度达到640 ℃后,再结晶形核已经完成,逐渐形成无畸变新晶粒。此外,T4镀锡板经时效退火处理后,其硬度随过时效退火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在540~640 ℃过时效退火因发生再结晶导致硬度降幅显著(49 HV),640~670 ℃过时效退火则硬度降幅较小(9 HV)。  相似文献   

5.
侯自勇  许云波  吴迪 《金属学报》2012,(9):1057-1066
对2种冷轧超低碳钢(Nb+Ti-IF钢和高Nb-IF钢)进行了再结晶退火实验,对比研究了2种钢在超快速退火(加热速率约为300℃/s)下的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特征.结果表明,在超快速退火工艺下,含C和Nb量较高的Nb-IF钢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与普通退火工艺下无明显差别(均为(11.0±0.3)μm),再结晶织构峰值{223}<472>的取向密度由普通退火工艺下的23.9降低到18.0,且织构类型分散.分析表明,较高的C和Nb含量在超快速退火工艺下推迟再结晶的发生,提高再结晶温度,增加了其非γ取向形核所占比率,恶化<111>∥ND取向织构,是其织构强度减弱的原因.在超快速退火工艺下,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是否细化是高形核密度、极短的长大时间的晶粒细化效应与高晶界迁移速率的晶粒粗化效应相互竞争的结果,极大变形量和细晶作用产生的高形核密度造成形核点饱和,降低了超快速退火相对于普通退火工艺的晶粒细化效应,是晶粒细化不明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伍鼎韡  伍强  符锡成 《铸造技术》2014,(10):2244-2245
以含Nb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经热轧、冷轧和模拟连续退火,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下IF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轧压下率和退火温度一定时,IF钢的晶粒尺寸随退火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变大。当退火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120240 s时,IF钢的抗拉强度为470 MPa,屈强比为0.60。  相似文献   

7.
霍飞  赵玉萍 《热处理》2010,25(5):52-55
204Cu钢是一种含铜、低镍和以氮强化的奥氏体不锈钢,其冷加工性能优于200系不锈钢,与304不锈钢相近。为获得具有2B表面的含1%N i的204Cu钢冷轧卷材,冷轧后要进行退火、电解、冷酸洗。退火的目的是消除组织缺陷,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其关键是退火温度的选择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热模拟试验机对440MPa级含La高强IF钢经过不同连续退火工艺下的组织、析出物和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连续退火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40MPa级含La高强IF钢在连续退火过程中,在800℃,120m/min的退火工艺下能发生完全再结晶,并且提升退火板带的运行速度能有效的细化晶粒,减少FeTiP的析出并优化织构,从而提升板材的硬度和深冲性能,得到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OM、SEM、EBSD和单轴拉伸方法,从某冷轧超低碳钢的显微组织、晶粒尺寸分布、晶粒取向和力学性能4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常规退火工艺(低温长时间)与快速退火工艺(高温瞬时)。结果表明,冷轧超低碳试验钢在650℃快速退火15 s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45.38 MPa和494.07 MPa,相比常规退火试样性能(屈服强度为274.35 MPa,抗拉强度为388.99 MPa)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还保证了24.7%的伸长率。造成常规退火与快速退火试样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晶粒细化与典型的γ取向,其中晶粒细化占主导地位。快速退火具有明显的细晶强化作用,但同时恶化加工硬化能力,从而导致伸长率下降。快速退火会抑制第二相颗粒的析出,且细化第二相颗粒。快速退火试样呈典型的γ取向,更有利于提高轧向性能,但常规退火试样为近γ取向,所以取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以冷轧Fe-24.38Mn-0.44C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室温拉伸等试验手段,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部分再结晶退火、再结晶退火以及高温退火)下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降低,试验钢的微观组织由高温退火时粗大的无畸变等轴再结晶晶粒逐渐向纳米级变形孪晶和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混合组织转变,强化机制逐渐由孪生滑移为主向位错滑移为主纳米孪晶强化为辅的机制转变,导致试验钢屈服强度迅速提高,屈强比由0.36提高到0.49,伸长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用钢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强高塑和低合金是现代汽车用钢开发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非均质结构中锰钢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合金元素和临界退火工艺对组织的影响,并对非均质结构中锰钢的强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在传统强化机制的基础上,异质结构通过异质变形诱导(HDI)强化、多阶段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与TRIP/TWIP综合效应进行协同强化,大大提高了中锰钢的强度与伸长率。最后提出了非均质结构中锰钢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景佳  王自荣  张丽琴  李雷 《轧钢》2018,35(5):39-42
研究了不同成分体系含P高强IF钢在罩式退火条件下的析出物、组织与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Nb和Ti是影响试验钢析出物、组织和性能的关键因素。添加Ti的Ti-HIF和Nb+Ti-HIF两种成分体系的试验钢FeTiP析出物数量多,r值较差;添加Nb可以细化钢板组织,使钢板析出强化、细晶强化、固溶强化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提高抗拉强度;Nb-HIF成分体系试验钢性能最优,适合罩式退火工艺条件下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双辊铸轧工艺生产的低碳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退火后该组织会逐渐发生分解。在500 ℃进行长时间保温退火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上升,伸长率变化不大。退火后试验钢强度的增加是由Nb析出强化引起的。当保温时间为3 min、退火温度650 ℃时,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V-Ti-Mo钢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的珠光体组织逐渐发生分解,MC型析出相逐渐增多,强度增加。试验钢轧态时MC型析出相主要为Ti(C, N),经过退火后出现了(V, Mo)C析出相,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V, Mo)C相逐渐增多。根据钢铁材料的强化理论对试验钢的屈服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表明析出强化是退火后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低碳钢磁性能,对其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用700 ℃球化退火代替920 ℃常规完全退火,获得了与常规退火工艺相同的磁性能,而工艺时长只有常规退火的一半。观察球化退火显微组织发现,渗碳体形貌的改变对磁性能有很大影响,片状的渗碳体在球化退火中发生了断裂和球化,对磁路的阻碍作用下降从而提高了低碳钢的磁性能,其中三次渗碳体球化的影响可能比共析渗碳体更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冷轧连续退火带钢表面麻点缺陷,通过现场开炉检查,找出造成麻点缺陷的原因;通过对炉辊结瘤化学成分的检测,找出结瘤形成机制;结合连续退火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炉辊结瘤措施。结果表明:退火炉内缓冷段炉辊存在严重的结瘤,是造成带钢表面麻点缺陷的主要原因。实际生产中,加强带钢的清洗效果,优化退火炉内区域的张力、控制退火炉内O2含量及露点温度、降低炉辊粗糙度及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能有效控制退火炉内炉辊结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从减少位错运动的障碍物入手,分析了溶质原子,碳化物形态,数量,分布对硬度的影响,以及减少晶界,相界面积对降低硬度的作用;并以H13,S5,S7,X45CrNiMo4等工具钢锻轧材的退火新工艺研究为例,论述了工具钢退火软化机理,指出了在临界点A1稍下等温有利于软化,而对于X45CrNiMo4钢则以得到粗片状珠光体,才能有效降低轧锻材的退火硬度。  相似文献   

18.
热处理对T12A钢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探索了一种提高T12A钢制锉刀韧性及使用寿命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球化退火温度可获得碳化物粒子尺寸及间距均较大的球化退火组织,经淬火后,组织中权条马氏体量与残留碳化物体积分类有所增加,从而显著提高了锉刀韧性与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