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超声气体雾化法制备了Ni-Cr-Co-W-Mo-Ta-B合金粉.利用SEM研究了合金粉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分布;利用DSC分析了合金粉的熔化特性;采用热轧工艺制备Ni-Cr-Co-W-Mo-Ta-B合金柔性布作为中间层合金.测定了TLP连接镍基高温合金后试样在室温下的断裂强度和1 010℃/248 MPa下的持久寿命.结果表明,Ni-Cr-Co-W-Mo-Ta-B合金粉呈规则的球形,化学成分均匀,其完全熔化温度为1 127℃;TLP连接镍基高温合金后在室温下的断裂强度和1 010℃/248 MPa下的持久寿命与母材相当. 相似文献
2.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和定向凝固重熔铸造技术,制备了与第一代单晶合金蠕变性能相当的第二代定向高温合金.进行热处理后,测试了合金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合金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高温持久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关系紧密.由于Re的加入,使合金枝晶杆γ′相尺寸细小而稳定,因而导致高温持久性能随着Re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瞬态液相连接接头的微观结构和结晶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i-15Cr-3.5B非晶合金箔带作为中间层合金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瞬态液相(TLP)连接.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接头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测定了连接区域和基体之间的结晶学取向.结果表明,接头区域由连接区、中间金属/基体金属界面扩散区和基体金属区组成,连接区中心形成M23B6+γ和MB+γ共晶,扩散区形成细小的A4382颗粒;均匀化处理后接头与基体的γ'相的尺寸趋于一致;TLP接头等温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向液相移动中外延生长,连接层与所连接的基体金属的结晶学取向一致.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镍基高温合金在航空发动机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镍基高温合金钎焊用银基钎料、铜钎料、金基钎料和镍基钎料,列举了钎料中常用的合金添加元素及其对钎料性能的影响,归纳了4种钎料在镍基高温合金钎焊中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成本的Ni基高温钎料对SiC陶瓷进行了钎焊连接,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接头的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系统研究了不同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SiC/SiC接头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钎焊工艺参数下制备的SiC/SiC接头断口形貌,阐明了接头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评价了SiC/SiC接头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SiC接头由反应区、中心区和基体区3个区域组成,其中反应区主由Ni2Si和不同数量的石墨组成;而中心区主要由复杂碳化物Ni3Mo3C和Ni2Si组成。提高钎焊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石墨能够使SiC/SiC接头的反应区厚度增加,生成石墨相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并发生团簇聚集的现象,显著影响了接头的抗弯强度。在1300 ℃,40 min条件下,反应区的厚度和石墨的形成量是适宜的,SiC/SiC接头的室温四点抗弯强度最大,达到179 MPa ± 7 MPa。同时,该接头还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在700 ℃高温下仍能有97.2%的强度保持率,在高温环境中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6.
通过向AgCuZn系钎料合金中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Sn,Ni,P,研究了不同元素含量的Sn,Ni,P对AgCuZn系无镉钎料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n元素含量的增加,钎料的润湿铺展性能整体呈上升趋势;P元素的加入可以降低液态钎料与试件间的表面张力,改善钎料的润湿性和流动性.显微组织分析表明,AgCuZn系钎料合金微观组织主要由富Cu相、CuZn化合物相、Cu5.6Sn化合物相、Cu40.5 Sn11化合物相和Ag的析出相组成,AgCuZn钎料合金中加入Sn元素后生成粗大的树枝晶,使钎料脆性增大;钎料合金中加入Ni元素,生成灰黑色的Ni3P化合物相,微观组织细化;P元素的加入生成灰色的Cu3P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7.
8.
采用Ni、Si粉末作中间层连接材料,利用真空热压工艺成功制备C/C复合材料与镍基高温合金(GH3128)的连接样件。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材料万能试验机,研究连接温度对其连接接头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不仅接头中间层的元素分布更加均匀,而且接头的剪切强度也随之明显增大。当连接温度为1160℃时,连接接头的剪切强度可达12.6MPa。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气体雾化法制备了N-Cr-Co-W-Mo-Ta-B合金粉.利用SEM研究了合金粉的微观形貌和化学成分分布;利用DSC分析了合金粉的熔化特性;采用热轧工艺制备N-Cr-Co-W-Mo-Ta-B合金柔性布作为中间层合金.测定了TLP连接镍基高温合金后试样在室温下的断裂强度和1010℃/248MPa下的持久寿命.结果表明,N-Cr-Co-W-Mo-Ta-B合金粉呈规则的球形,化学成分均匀,其完全熔化温度为1127℃;TLP连接镍基高温合金后在室温下的断裂强度和1010℃/248MPa下的持久寿命与母材相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uSiAlTi钎料对SiC陶瓷的润湿性。发现元素Ti显著影响钎料对SiC陶瓷的润湿性。采用SEM,XRD对润湿界面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在界面上存在1个含TiC的很薄的界面层和含Cu较多、含Ti元素较少的较厚的界面过渡层。分析表明,在润湿过程中钎料中的元素与SiC陶瓷中的Si,C相互扩散,Cu元素在SiC陶瓷一侧是主要的扩散元素,Cu的扩散在SiC陶瓷一侧形成了较厚的扩散层。 相似文献
11.
用俄歇谱仪对真空热处理条件下镍基高温合金的表面成分进行分析,利用润湿测量系统研究了Ni-15Cr-3.5B合金熔体在镍基合金基片上的润湿行为。结果表明,镍基高温合金基片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膜,该氧化膜在真空加热时的厚度增加;Ni-15Cr-3.5B熔态合金润湿镍基合金基片时,氧化膜开裂,熔化的合金渗过裂缝,在氧化膜下铺展,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12.
GH742y合金凝固偏析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析和差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GH742y合金的凝固偏析行为和铸态组织形成规律。GH742y合金枝晶偏析严重,组织析出复杂:Cr、Co、W、V和Al偏析于枝晶干,而Nb、Ti和Mo等元素在枝晶间的富集导致一次和二次γ′相、(γ γ′)共晶、MC碳化物、M6C碳化物、Laves相和δ相的析出;稀土元素La和Ce的偏析导致Ni5Ce相和富氧硫稀土相的枝晶间析出。相分计算表明,严重的元素偏析以及大量富Nb和Ti相的析出是σ相和μ相等有害TCP相析出的主要原因。GH742y合金的凝固顺序为:γ基体、MC碳化物、一次γ′相、(γ γ′)共晶、Laves相、Ni5Ce相和M6C碳化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Ti-Zr-Fe-Cu-Ni-Co-Mo钎料实现了TiAl合金与GH536合金的有效钎焊连接. 运用SEM,EDS,XRD等手段对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进行了分析,并检测了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 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的典型界面组织由TiAl合金一侧到GH536合金一侧包括Ⅰ层(Ti3Al + TiAl)、Ⅱ层(Al3NiTi2)、Ⅲ层(以AlNi2Ti为主,并含有富铬(Cr,Ni,Fe)SS、富镍(Cr,Ni,Fe)SS和(Ni)SS + TiNi3)和Ⅳ层(以富铬(Cr,Ni,Fe)SS为主,并含有富镍(Cr,Ni,Fe)SS,AlNi2Ti和(Ni)SS + TiNi3). 当钎焊时间为10 min时,在1 110 ~ 1 170 ℃的钎焊温度范围内,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钎焊温度对原子扩散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较低或较高的温度都会导致接头强度偏低. 1 150 ℃钎焊10 min获得的接头抗剪强度最高,为183 MPa,接头主要断裂在Ⅱ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LF6铝合金散热器模拟件非真空条件下的振动钎焊,重点考查了振动作用对钎料润湿性的影响和钎缝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采用2s的超声波振动可有效去除钎料/母材界面的氧化膜,实现二者良好的润湿结合。盖板涂覆钎料时钎料中残留的缩孔、氧化膜夹杂是引起钎缝缺陷的主要原因。振动钎焊可成功实现翅片与盖板的组合焊接,钎缝成形良好,为铝合金板式散热器的焊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借助电极感应熔化气雾化法,制备了 FeCoNiCrMn高熵合金粉末;通过真空烧结技术,在钢表面制备了具有不同孔隙率和孔径的多孔高熵合金涂层. 研究了不同烧结工艺对多孔涂层孔隙率、孔径以及过渡层厚度的影响. 开展了Al-12Si合金在多孔高熵涂层钢表面的原位润湿铺展试验,探讨了多孔高熵合金涂层对表观接触角和铺展行为的影响规律,深入分析了多孔高熵结构内反应产物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 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多孔高熵合金涂层的过渡层厚度逐渐升高,孔隙率及平均孔径逐渐减少. 液态Al-12Si合金液滴在多孔涂层中微通道增强的毛细力作用下,迅速浸润到多孔结构中,并实现了材料表面的完全润湿. 在高熵合金的迟滞扩散效应与高熵效应共同作用下, 界面反应层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受到显著阻碍,界面相结构由富Cr的FCC、富AlFe的BCC以及富AlNi的B2 + 富Al的BCC共晶状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Gleeble-3500试验机进行热压缩试验,绘制了Inconel 600合金的热加工图,对热加工图不同区域对应的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热加工图给出的热加工窗口进行了实际的热挤压生产。结果表明,在大应变量0.6下变形时热加工窗口总体稳定在低应变速率0.01~0.1 s-1区域和高应变速率10 s-1下的1150~1200 ℃区域。实际生产的管材具有良好的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基本为存在孪晶的等轴再结晶晶粒,晶粒尺寸较退火态合金发生了细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Co基钎料在1 180℃/60 min条件下钎焊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利用SEM,EPMA分析接头的显微组织,讨论接头的焊缝间隙对显微组织和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钎焊间隙为10 μm时,焊缝组织与母材相似,由γ和γ'相构成,其中弥散分布着细小的M3B2相;随焊缝间隙的增加,焊缝中形成骨架状M3B2相,富钴的γ-Ni,Ni-Si化合物等脆性相;当焊缝间隙大于200 μm时,焊缝中间形成球状的钴基固溶体,在钴基固溶体之间分布着多种化合物相.对接头进行高温拉伸性能测试可知,随着钎焊间隙减小,接头的高温性能提高,接头在870℃的抗拉强度最高可达到792 MPa.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包覆钎料感应加热方法,以AlSi钎料作为焊缝填充金属,对Q235钢螺柱和6061铝合金进行钎焊.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表征方法,对接头的组织、成分和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lSi钎料与铝母材反应充分,Si元素扩散至铝母材形成针叶状的共晶组织,焊缝近钢侧生成一条狭窄连续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并沿垂直于铝基体的方向生成出胞状晶,金属间化合物层由Fe2Al5和FeAl3的混合相组织组成.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接头的抗剪强度最大为65 MPa,近钢侧金属间化合物的显微硬度值较高,接头断裂在金属间化合物区域,属于延性断裂. 相似文献
19.
TiAl/Ni基合金反应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剪切强度(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为中间层,对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与Ni基高温合金进行反应钎焊连接,研究反应钎焊接头的界面微观结构及剪切强度。通过实验发现,熔融中间层与两侧母材反应剧烈,生成连续的界面反应层。典型的界面微观结构为GH99/(Ni,Cr)ss(γ)/TiNi(β2)+TiNi2Al(τ4)+Ti2Ni(δ)/δ+Ti3Al(α2)+Al3NiTi2(τ3)/α2+τ3/TiAl。当钎焊温度为1000°C,保温时间10min时,所得接头的剪切强度最高为258MPa。进一步升高钎焊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会引起钎缝组织中组成相粗化和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成,从而导致接头剪切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